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三字經》說在孩子的教育中免不了講故事,但大部分人在亂講

  • 由 一思讀書 發表于 籃球
  • 2022-02-21
簡介也正因如此,於是在分析完故事之後,緊接著就說“首孝悌,次見聞”,於是乎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就是分析故事之後的結論,即:教育孩子,首先要讓孩子懂得孝和悌的道理,其次才是故事本身

所當執的執是什麼意思

《三字經》說在孩子的教育中免不了講故事,但大部分人在亂講

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這句話通常被解讀為首先要學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愛的道理,接下來是學習看到和聽到的知識。並且要知道基本的算術和高深的數學,以及認識文字,閱讀文學。

這樣解讀顯然是不對的,沒有準確的說明白當中的重點。

“首孝悌,次見聞”出現在“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兩個故事之後,說明這句話是對故事進行了分析之後得出的,那麼是如何分析故事的呢?

在分析故事之前,需要先把孝和悌的概念搞搞清楚。

孝的本意是“善事父母者”。“善事父母者”的“善”有兩層含義:一是善於,擅長的意思;二,具體做法可以使得事情能有利、平安、吉祥。

“事”也需要兩層含義來理解,一,是生活中的現象和活動;二,是責任和關係。

所以“孝”的含義是說:作為子女,在做法上擅長並善於盡到做子女的責任,對於父母能做到有利、平安、吉祥。

“悌”的含義是“善兄弟也”。“善兄弟也”的”善“和“善事父母者”的”善“含義是差不多的,只是這裡的”善“強調了兄弟姐妹之間要心地仁愛、品質淳厚的對待彼此這層含義。

”兄弟“一詞也兩層含義,一是哥哥和弟弟,二是如何做好兄長和如何當好弟弟。

總結起來”悌“意思是說,善於做好的兄長和善於做好的弟弟。

瞭解了孝和悌的具體含義後,就可以分析故事了。

“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這句話分兩部分,前半句是故事,後半句是講道理。

故事是這樣的:後漢黃香,年九歲,失母,思慕惟切,鄉人稱其孝。躬執勤苦,事父盡孝。夏天暑熱,扇涼其枕簟;冬天寒冷,以身暖其被席。太守劉護表而異之。

故事講完了,緊接著說“孝於親,所當執”,意思是說:因為黃香懂得孝,把孝的實際行動用於對父母的照顧,於是主動承擔起作為子女的責任。

“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這句話同樣是兩部分,前半句是故事,後半句是講道理。

故事是這樣的:孔融,年四歲時,與諸兄共食梨,孔融直接拿了一顆最小的梨吃,大人問其故,孔融答曰:我是最小孩子,理應拿小的梨吃。孔融能說出這樣的理由,宗族的人都覺得孔融是個奇才。

故事講完了,緊接著說“弟於長,宜先知”意思是說:孔融懂得悌的道理,並把悌的實際做法用於兄弟之間,孔融應當是事先就知道“悌”的道理。

透過《三字經》對兩個故事的分析,可以清楚地知道《三字經》並不注重故事本身,而注重故事所闡述的道理。

也正因如此,於是在分析完故事之後,緊接著就說“首孝悌,次見聞”,於是乎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就是分析故事之後的結論,即:教育孩子,首先要讓孩子懂得孝和悌的道理,其次才是故事本身。

見聞的意思是聽到的和見到的,對於《三字經》來說,它認為道理本身要比所見所聞重要。這個結論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當下,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以及孩子特別容易被各種各樣的稀奇古怪的故事影響,情緒都帶著跑,時而憤怒,時而無奈,基本上忽略了故事本身是否符合道理。

雖然透過故事也能說明一些道理,但是誰又能知道自己看到的故事是真實的、全面的呢?所以當我們透過故事來得出道理的時候,首先應該注重道理本身是否合理,如果從故事中得出的道理本身就是錯的,那麼這個故事還有意義呢?

比如現在網路上經常出現某某名人夫妻離婚的訊息,然後有人就莫名其妙的說:某某都離婚了,這個世界上沒有了愛情了。這種毫無關係的故事和結論,其實就是重見聞,輕道理的結果。

現在我們的教育當中存在一個錯誤的觀念,就是為了吸引孩子認真聽見,很多人不惜只講故事,無視道理,這種做法其實與教育的目的是背道而馳的。教育中的故事重點不在故事本身,而在於引申其中正確的道理,否者這個故事就沒有用。

緊接著的是“知某數,識某文”,理解這句話的關鍵是“某”字;“某”有兩層含義,一是指代替不明說的人或物,比如:某人,某國;二是“我”的代稱,比如:李某告辭了。

在這句話當中“某”字兩層意思都有,所以“知某數,識某文”的意思是說,要學知我(作者)說的數,要學識我(作者)說的文。“我(作者)說的數和文”是指《三字經》下文當中所有的內容。

“數”不僅僅是指數字的一十百千萬。文言文當中的“數”的含義很廣,包含了運算、計量、規律、儀節、術數等諸多含義,所以在《三字經》接下來的內容裡關於數的方面包含了非常的廣的知識面。

“文”是指要學的文化典籍,也就《三字經》中所有出現書名中的內容。

接下來的內容是《三字經》的正文部分了,拭目以待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