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人生下半場,最要緊活出美感

  • 由 漫步人生屋 發表于 籃球
  • 2022-02-14
簡介說到中國的美學與審美情趣,有一本書不得不提,就是李澤厚先生的《美的歷程》

熙的草書怎麼寫好看

人生下半場,最要緊活出美感

你最尷尬的時刻,經歷了什麼?

一個小夥伴的分享,讓人聽了想笑、笑完又很心疼。

從小到大,她都是一頭短髮、一身校服、一雙運動鞋,很利落乾淨的樣子。

大學第一天報到,她媽媽覺得,讀大學不能再像個“假小子”了,要給新同學留下“女神”的印象。

於是,媽媽堅持讓她穿了一條漂亮的長裙和一雙5cm的高跟鞋去報到。

開學當天,9月份的南方天氣,一個第一次穿高跟鞋的女孩,拖著行李箱、書包、手提包,踉踉蹌蹌走在校園裡。

一不留神,腳扭了,她乾脆掏出包裡的拖鞋,一瘸一拐地走到了宿舍。

這下同學也記住她了,但不是“女神”,而是穿高跟鞋扭腳、穿拖鞋走路的女生。

人生下半場,最要緊活出美感

有人說,上大學之前,父母天天說不許早戀、好好學習,一進大學,就恨不得你立刻帶個物件回家,一畢業就結婚。

學會愛和追求美,都是如此。

大學之前,希望孩子把心思花在學習上,不要成天想著打扮;一到大學,又恨不得孩子立刻變身帥哥美女,有些家長甚至在假期帶孩子去整容。

木心說:“沒有審美力是絕症,知識也解救不了。”

美,不是一個結果,而是一種能力,需要持續的浸潤與學習。

人生下半場,最要緊活出美感

董卿在談起自己愛美的青春期時,曾經潸然淚下。

十幾歲最愛美的年紀,她對著鏡子照個不停,嚴肅的爸爸嘲諷地說:“馬鈴薯再打扮也是土豆。你每天花在照鏡子的時間不如多看書。”

除了語言上的打壓,爸爸也不讓媽媽給董卿做新衣服,認為女孩子不能過多地把心思放在打扮上。

道理是沒錯,但是打擊孩子的愛美之心,會削弱他的自信。

董卿說:“父親壓制我愛美的同時,也限制了我認識美、追求美的好奇心,探索的勇氣和想象力。

甚至導致我曾一度缺乏自信,無法認同自己的價值,覺得自己不配擁有美。”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心理學認為,大概在三歲左右,人會進入審美敏感期,開始擁有了關於自我形象的意識。

女孩子會喜歡漂亮的髮飾和衣服、想偷穿媽媽的高跟鞋;

男孩子也開始關注鏡中的自己,從這時起,一個人就想被讚美“好看”,從這種正面的評價中獲得更好的自我形象反饋,從而建立對“美”的基本認知。

到了青春期,人要完成個性化的過程,我們更追求自我認同,也更加在意自己的形象。

米歇爾·奧巴馬在自傳中談到母親時曾說道:“母親一輩子都不是很有錢,但心靈手巧,

她自己修指甲,自己染頭髮,會變魔術般地把舊襪子變成布偶,會親手用鉤針鉤制桌布,也會親手為女兒縫製漂亮衣服。

儘管居住的空間擁擠狹小,但她會經常改變起居室的佈置,換一個新的沙發套,或者換一下牆上掛著的照片和裝飾畫……”

因為母親對生活的熱愛、對精緻、對審美的追求,讓她雖然活在經濟匱乏的家庭中,卻從未放棄對更好的生活的追求。

人生下半場,最要緊活出美感

其實,人愛美的深層原因,是渴望用穿衣打扮來塑造自己、表達自己。

一個人從小接近美、感知美、擁有美,才會成為美的創造者。

人生下半場,最要緊活出美感

美學家張世英說,“人生有四種境界,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審美境界,審美為最高境界。”

審美,不是整齊劃一的標準化顏值和身材、不是穿了多少名牌,而是一個人對美學和美感的理解力。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國美學更是讓世界驚豔。但是我們幾乎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審美教育,對中國美學的瞭解大多隻停留在經常在課本里出現的繪畫、書法、建築……

說到中國的美學與審美情趣,有一本書不得不提,就是李澤厚先生的《美的歷程》。

這本書出版於1981年,影響深遠,至今不衰。哲學家馮友蘭評價它是

一部中國美學和美術史,一部中國文學史,一部中國哲學史,一部中國文化史。

李澤厚先生用十幾萬字的篇幅,來完成一段“美的歷程”,高屋建瓴,絲絲入扣,其實是在梳理美學發展的時候,觸控到中國人的心靈歷史。

易中天評價《美的歷程》:“單是標題,便氣度不凡:龍飛鳳舞、青銅饕餮、魏晉風度、盛唐之音,更不用說每過幾頁就有一段華彩樂章了。”

《美的歷程》內文

為什麼李澤厚能夠書寫這樣一部通融美學、歷史、哲學的、無可替代的經典?

他本身就是一個通才。1954年,李澤厚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

當時,正值五十年代的美學大辯論,李澤厚發表《論美感、美和藝術》一文,提出美是“客觀性和社會性的統一”,在當時的美學流派中自成一體。

在《美的歷程》中,他從遠古圖騰到明清時期的美學,每一章評述一個重要時期的藝術風格或某一藝術門類的發展。

重點不是具體的藝術作品的賞析,而是站在人類學的高度上,把藝術和歷史聯絡起來。

莊子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以往我們看一個東西美不美,往往是憑主觀的判斷。

一個青銅器為什麼能成為“國家寶藏”?

一幅《韓熙載夜宴圖》為什麼能成為傳世佳作?

從楷書到行書、草書,是越寫筆畫越亂、就越好看嗎?

人生下半場,最要緊活出美感

《韓熙載夜宴圖》區域性

我們大多數人只知道審美的結果,不知道為什麼。

人生下半場,最要緊活出美感

海頓說:“藝術的真正意義在於是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

當我們被千篇一律的網紅臉刷屏的時候,當屢見不鮮的奇葩建築讓我們直呼“辣眼睛”的時候,

一本《美的歷程》,會告訴你究竟什麼是美

從古至今,美這種心理體驗是怎麼發展而來的?

生活中,我們怎樣提高審美能力,去感受更多的美好和幸福?

《美的歷程》雖然只有十幾萬字的規模,但融入了中國美學史、文學史、哲學史、文化史等內容。

人生下半場,最要緊活出美感

敦煌壁畫

遠古到商周,從圖騰崇拜到青銅之美;

先秦到漢代,理性之美與浪漫之美;

不羈的魏晉之風裡,藏著人的覺醒;

唐詩宋詞元曲,各有其美;

明清文藝,世俗文化裡的人性解放。

李澤厚先生說:“時代精神的火花凝練,積澱下來,傳留和感染人們的思想、情感、觀念、意緒,經常是人一唱三嘆,留連不已。”

你的財富,也許是勤奮決定的;而你的生活品質,則是那些放在審美上的時間和思考決定的。

藝術,使人成為人。

在我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好的時候,一堂缺失的審美教育課,從《美的歷程》開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