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青未了」王義尚|等到木棉花開的時候(紀實文學)

  • 由 齊魯壹點 發表于 籃球
  • 2022-02-04
簡介”近10年來,兒子張啟並沒令他母親李紅英失望,在政府與監獄幹警的多方教誨下,在獄中安心改造,各方面表現突出,在加強政治學習的同時,工餘時間還透過練習打乒乓球來增強體質,陶冶情操,一直都是獄內的文體骨幹

木棉花為什麼叫木棉花

等到木棉花開的時候

(紀實文學)

文/王義尚

「青未了」王義尚|等到木棉花開的時候(紀實文學)

失足浪子走向新的生活,靠的是政府的幫助和社會的關愛,但以血緣關係建立的最真摯與深厚的親情也是一個重要方面。這裡向讀者敘述的是一位母親,她為能讓服刑的兒子真切感受到母愛的溫馨、人間的親情,毅然辭去教師的工作,不遠千里離開家鄉與親人,隻身來到兒子服刑的監獄,並在高牆外擺地攤修鞋度過近10個春秋,一直等候兒子刑滿出獄與家人團聚的一天。且看——

迷戀網路陷囹圄

在新世紀交替的1999年8月的一天,家住江西省吉安市的中年婦女李紅英,接到了山東省臨沂市中級人民法院寄來的對其兒子張啟下達的刑事判決書。面對這一殘酷的現實,剛步入“不惑”之年的李紅英怎麼也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她19歲的兒子會因犯故意傷害罪被判處無期徒刑。如此年輕而正充滿朝氣的生命將走向陰暗在大牆內度過,今後的生活中,她作為母親將要失去的也是唯一的兒子。雙手捧著判決書,她的心如刀絞、思緒萬千,一種懊悔、自責、內疚的淚水流向面頰。

張啟出生於1979年,有一個姐姐名叫張欣,是當地某法院的一名法警,其父親張玉海是吉安市某汽修廠的工程師,母親李紅英擔任小學教師。按說,張啟的家庭條件與生活環境還是比較不錯的。張啟從小生的聰明可愛,被父母視為掌上明珠,百般呵護。他也自幼聽話好學,從小學到初中一直是班裡的學習尖子。升入高中後,由於父母把整個心思都撲在了工作上,對兒子的生活與學習日漸無暇過問,致使張啟的情緒有些波動,開始迷戀上網,學習成績也逐年下降,到了1998年夏季的高考竟落了榜。心灰意冷的他高中畢業後在家待業,整日無所事事。閒得無聊,隔三差五的出入於網咖、酒店,因此交上了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就是在這一年的11月份,他竟離家出走,到山東省的棗莊市去會女網友小k。27日的夜晚,他與女網友小k在一家酒店就餐喝酒時,從外邊進來一個穿著時尚的男青年,看到小k就上前摟住她的脖子,口中還不時地汙言穢語,張啟見狀上前阻攔,兩人發生口角並撕打。撕打中張啟掏出隨身攜帶的匕首,向那男青年猛地捅了一刀,那男青年經搶救無效而死亡,張啟被捕羈押在當地看守所。

家中父母得知訊息,如晴天霹靂十分震驚,之後又處於異常的悲痛、掛念與自責之中,後悔冷落了兒子,沒有盡到義務照顧教育好自己的兒子……全家人一下失去往日的平靜與歡樂,生活中總覺得有一種無形的陰影在籠罩著,父母整日悶在家裡不敢出門,因為他們懼怕鄉親們投來鄙視的目光。其姐姐也不敢去單位上班,因她無法回答那些同齡人的關切詢問。他的母親更是寢食難安,心裡沒有一天踏實過,思念兒子此時的心情是否煩躁?天冷了有沒有衣服增添……在茶飯不思的情況下,張啟的母親先後三次到看守所要求探望兒子,都未得到獄警的允許。

張啟在拘留所數月不見父母一面,誤認為自己犯了罪,父母不在像以前那樣疼愛他了,是徹底不管他的事啦。一時沒了精神寄託,情緒低落到極點。可他哪裡知道,他的父母正在為他揪心般的四處奔走,給他尋找律師,投親告友四處借貸,傾盡家產籌集了25萬元,作為受害人家屬的賠償費。一年後的1999年8月,張啟一案開庭審理被判處無期徒刑,關押在山東省滕州市監獄服刑。

真摯母愛釋親情

俗話說:“兒是孃的心頭肉,娘為兒的主心骨。”在張啟被判刑後的日日夜夜,其母李紅英每時每刻都在掛念著兒子,有多少次她曾夢中見到兒子親口對她說:“媽媽,我錯了,您不管我了嗎?”不久,她又見到兒子張啟寄來的一封信。信中這樣寫道:

“爸爸,媽媽:兒子對不起你們啦!兒子在這裡給你們磕頭了。想起以前兒子在家中,你們是那樣的疼愛兒子,想吃什麼就給做什麼,想要啥就給兒買啥。自從我高考落了榜,你們知道嗎,我當時的心情有多沮喪,可你們卻無動於衷,不聞不問,直到我犯了罪,你們又在哪裡?兒子看不見你們的蹤影!是不是嫌我給你們丟人就對我不管不問啦?

爸、媽,請原諒兒子今後不能給你們盡孝啦,無論我是死是活,都不用你們管啦,就當沒我這個兒子吧……”

看了兒子的來信,母親李紅英整日生活在一種痛苦的煎熬中。為此,她向獄警積極提出申請,迫切要求到監獄探望兒子。時間從蕭瑟的秋季走向冷酷的寒冬,又從寒冷的冬天劃過冰雪消融的初春。2000年的4月份,李紅英被批准允許她到監獄探望兒子。一接到通知,她喜出望外,盼望已久的願望終於實現。匆匆打點好後便乘車趕到了山東省滕州市監獄探望兒子張啟。她買了些兒子最愛吃的水果和豆沙包興奮地去見兒子。一見面誰知兒子卻生氣地說:“我不用你們管了,來看我幹啥?帶來的東西你都拿回去吧!“李紅英頓時覺得頭翁的一聲眼前天旋地轉。一陣短暫的沉默後,李紅英對兒子張啟哭訴道:“兒啊,誰不管你不要你啦,哪個兒女不是孃的心頭肉,自從你犯罪入獄,沒有一天為娘我不對你惦念,食無味、夜難眠。又不知有多少次夢中與你相見,淚眼都哭幹。我與你父親來了三次,監獄有規定,在犯人判刑之前不準家人探監,後又操心為你聘請了律師,賠償了受害人家屬25萬元才得到政府的寬大,給你判了無期徒刑。一接到監獄的通知,我就帶著急切的期盼與思念來到這兒……”

稍停片刻,李紅英心痛的盯著兒子,又繼續囑咐道:“人生在世孰能無過,媽知道你是一時糊塗才走到這一步。這不要緊,政府不是還給了咱改過自新的機會嗎?只要你能好好改造,重新做人,還是媽的好兒子……”漸漸地,李紅英越來越清楚地看到似有一種無言的疼痛在折磨著兒子的內心,他眼中也噙滿了悔恨的淚水。“媽媽,我錯怪您了,我一定配合政府好好改造……”說吧,收了物品,張啟的身影緩慢的消失在李紅英雙目暗淡的視線裡。

這次探監後,兒子的悔悟,更加堅定了母親李紅英對兒子那份不捨不棄的牽掛與信心,她感到只有付出了溫馨的母愛,才能讓兒子感受到親情在向他召喚,去幫助兒子改造早獲新生。她決定辭去教師的工作,離開家鄉,千里迢迢到山東滕州陪兒子服刑。

她的義舉令眾鄉親們十分感動,都自覺送錢送物,以備其路上之用。臨行前,丈夫張玉海與女兒張欣更是泣不成聲。張玉海抹了一把紅腫的眼說:“孩他媽,這回可苦了你啦,你一定得保重,我和女兒小欣在家等待著你們早日歸來全家團圓……”

由於鉅額賠償,家產被掏空,李紅英家經濟陷入了極為困難的境地。為節省錢,她從吉安市出發,開始不捨得坐車,用了近一個星期,沿鐵道線竟徒步行走了300多公里,雙腳都磨出了血泡,才又改乘車於2001年初獨自來到山東省滕州市郊,在郊區以每月60元的租金租了3間民房住下。因沒有資金又不能做其它生意,她只得買了一架修鞋機,在離監獄不遠的市郊擺了個修鞋的地攤,為的是能在此長期生活下來。一邊修鞋,一邊經常能去監獄探望兒子。讓兒子更好地感受到母親的掛念,更加激勵兒子積極地配合改造。

多年來,李紅英從事的是教育職業,對於修鞋這門手藝還從來沒接觸過,從江西到山東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活路一時很難拓展開。她便報名參加了為期兩週的修鞋培訓班,經過刻苦學習,便初步掌握了修鞋的技能。有道是“萬事開頭難”,初期修鞋時,當然是沒少吃了苦頭,比如釘釘子,一不小心錘子就砸在手指頭上,鑽心的疼,紫泡馬上就起來;整鞋換底子必須十分細心,否則鞋底不是容易上偏就是歪扭,而招來顧客的嘲諷。但她全不在意,一直堅持邊幹邊學,始終不離開鞋攤,這樣修的次數多了,也就熟練了。每逢節假日,修鞋的人多,她只要往鞋攤前一坐,幾個小時就甭想起來。一天下來,幾個手指一度被繩子勒得個個都有血口子,白天倒不覺得疼,一到早上起床穿衣服時手都握不攏。時間久了,手上白花花脫了一層皮,起了老繭也就不疼了。

就這樣,她在滕州一邊修鞋,一邊每個月都要去監獄探望一次兒子,並對兒子謊說自己在滕州找到一份比較不錯的工作,給人家做家教,生活不錯收入也高,讓兒子安心改造,不用擔心母親的一切。每次來,她都給兒子張啟買些好吃的和書籍,使兒子受到很大的精神鼓勵與安慰。

並不是所有的辛勤付出,就能得到豐厚的回報,李紅英擺地攤修鞋亦是如此。儘管她每日起早貪黑,一天修幾十雙鞋,但收入也並不算大,因為她修鞋收費標準比較低,一般大一點的毛病每雙才收1至2元,若是小一點的毛病,只收一、兩角錢或大多免費給人修理。即便如此,還不時招來個別人的刁難與意想不到的麻煩。有次一個男青年修好鞋後不但不給錢,還說修的不如意,口中不三不四還揚言要將修鞋機給砸壞。幸好這時有位愛寫新聞報道的監獄幹警來此修鞋,被其馬上制止,後又認出了李紅英是張啟的母親,他深受感動便給李紅英拍了修鞋的照片,拿到監獄的宣傳欄上作宣傳。並同時找到張啟談話進行教育引導:“張啟啊、張啟,你母親真是一位了不起的母親!她來滕州哪裡是找到了工作,而是在市郊擺地攤修鞋,為的是陪伴你服刑,用人間的親情和母愛,來喚起你早日對新生活的渴望。你一定要積極改造爭取減刑,不然的話,將如何能對得起你這位摯愛的母親……”

張啟如夢初醒,終於明白了母親不遠千里迢迢離開家鄉,來山東滕州的良苦用心,更進一步加深了對母親李紅英的理解和愛。

失足浪子悔人生

親情,是人間最樸素、最自然,也是最原始的一種感情。也正是因其樸素自然,有人常以為它理所應當受之坦然。此時在張啟的腦海中,他越來越感覺到他受之不那麼坦然和理所應當了。他極力搜尋著犯罪的前前後後,一種悔悟之情便油然而生。於是,他拿起筆又給母親李紅英寫下一封信:

“親愛的媽媽:兒子錯了,兒向您懺悔。多少天來,兒子幾多思念,常把悔恨的淚水拋灑。按理說,天底下哪有父母不疼愛自己孩子的,要不人說可憐天下父母心了,可兒子曾一度錯怪了您,我的好媽媽。

是您,給了我生命並將我養大,從小叫我自立自強,做個好人,我卻沒把您的話記下。養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遊手好閒的惡習,最終向貪圖享樂、自暴自棄犯罪的深淵裡滑。我犯罪後,您毅然辭掉心愛的教師工作,千里迢迢來滕州擺地攤修鞋陪兒服刑,受盡艱辛。是您給了兒子綿綿不斷的愛,這種血濃於水的親情,給了我面對挫折的勇氣和生活的信心。記得在哪本書上有這樣一句話:“母愛是不求回報的,但是作為我們感受到母愛、感受到親情的人,應該學會感恩、報答。放心吧,媽媽,兒子一定要好好改造,爭取早日減刑出獄,絕不辜負您對兒子的殷切期望……”

看了兒子的信,母親李紅英恰似在黑暗中長期跋涉的人,瞬間又看到了一線曙光,頓時增添了克服一切困難、堅強生活的信心和勇氣。從而,也更加激發了她教育感化兒子、使其渴望生活走向新生的意志與熱情。為能使更多的犯罪青年感受到親情的力量與母愛的偉大,鼓起他們走出陰暗的大牆和踏上新生活的風帆,她應監獄幹警之邀,來到兒子服刑的監獄,給犯罪青年做了一場生動的演講報告。會上她結合自己家庭和兒子犯罪的親身經歷,做了題目為《當相思樹花開的時候》(相思樹也叫木棉樹)的演講報告,所有在場的幹警與犯罪青年,聽了她那動情地、如泣如訴的報告,無不激動地一次又一次地為她鼓起熱烈的掌聲。尤其是在報告中那段精闢而富有詩意、和哲理的語言:“孩子們,監獄的高牆雖然將母子的視線隔斷,但大牆外母親的心是同牆內兒子的心息息相通的,她正像一株矗立在天地之間的相思樹,沒有一天不在餐風飲露,盼望著兒子早日迴歸依偎樹下。當相思樹綻開她那星星點點鵝黃色小花的時候,身在高牆內的兒子是看不見的,但作為母親一定讓兒子的心感覺得到,因為那是我們母子用親情的力量澆灌出來的,相信我們母子一家團聚的日子會早日到來……”

有不少犯罪青年感動的留下了悔恨的淚水,並高聲地向李紅英保證說:“請放心,我們一定要配合政府積極改造,爭取早日與家人團聚!”

近10年來,兒子張啟並沒令他母親李紅英失望,在政府與監獄幹警的多方教誨下,在獄中安心改造,各方面表現突出,在加強政治學習的同時,工餘時間還透過練習打乒乓球來增強體質,陶冶情操,一直都是獄內的文體骨幹。並且閒暇時,他還透過自學,掌握了樂理知識,由他自己創作的文藝節目《親情讓我們心有所屬、愛有所歸》,參加了全省第二監獄系統的文藝匯演,並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受到監獄的嘉獎。

“您是我永遠忘不了的溫存,您是我永遠解不開的疑問。您是我迷路時遠處的一盞燈,您是我怨您時刻在心頭的皺紋……啊、母親!”每當李紅英讀到兒子張啟寫的這首小詩,想起這些年自己付出的努力,換來了兒子多次被評為監獄改造積極分子,先後4次獲得減刑獎勵的回報,她為兒子在改造中所取得的這些成績而深感欣慰。

2014.9.26

獲山東省委宣傳部、山東省作家協會“中國夢”主題文學徵文二等獎、

入編2014年10月《時代文學》徵文獲獎作品專刊。

「青未了」王義尚|等到木棉花開的時候(紀實文學)

【作者簡介】:王義尚(筆名冬蟲夏草),1957年生,政府職員、中共黨員。曾受聘於山東菏澤新聞學院《記者搖籃》報編輯部副總編。自1979年在部隊發表作品,已發表作品3000餘件。作品散見於《菏澤日報》《大眾日報》《牡丹文學》《作家與讀者》《現代作家文學》《時代文學》《文筆精華》《世界詩歌文學》《大西北詩人》《北極光》《文學縱橫》《當代華語名家文選》《當代文學精選》《參花》《東方典藏。金榜名篇——四十年文創成果精品選粹》《新世紀大愛文學。作品精選》《中國鄉村詩選編》等報刊、雜誌等一些文學網站近百家,獲省、市級表彰獎勵80餘次。作品多次入選《齊魯文學作品年展》。系山東省作協會員、山東散文學會、菏澤市作協、中國作家網會員,中國詩歌網藍V詩人等,江山文學網簽約作家,定陶區作協理事。

編輯:馬學民

壹點號青未了菏澤創作基地

壹點號青未了菏澤創作基地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