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心理諮詢中的兩大技術:傾聽和共情

  • 由 何向群的心理江湖 發表于 籃球
  • 2022-01-28
簡介3就算你不是一個心理諮詢師,傾聽和共情的能力也同樣重要

什麼詢組詞

只要跟人打交道,這兩項能力都很重要。傾聽,能讓你識別他人,共情,能讓他人發現你。

先說傾聽

傾聽的關鍵字眼是“

傾”

字。

請你用“傾”字來組詞,你會想到哪些?傾囊相授、傾盆大雨、傾巢而出、傾斜……

這個字有形狀有動感,是全部、所有、用盡的意思。

當你和對方交流的時候,就是全然的狀態,把全部身心都放在眼前這個物件身上。既入耳也到心。

對方在說什麼,說的時候用了什麼樣的語氣,什麼樣的音量,什麼樣的神情,什麼樣的動作,有沒有頓點,前後話語有沒有內在關聯,這些全部都是資訊。

心理諮詢中的兩大技術:傾聽和共情

我有個來訪有句口頭禪:你知道嗎?在首次訪談中,我已經察覺到了。在關係建立穩定之後,我將這個內容反饋給他,他說他自己從來沒有意識到。“你知道嗎”,這句口頭禪背後傳達出什麼?說明這個來訪有很強很鮮明的“應該”思維。

在傾聽中,諮詢師根據資訊,來判斷哪些話需要做反饋,哪些需要做解釋。整個過程,都帶著思考。

當然,這不是讓你一直眼珠不動地死盯著對方。千萬不能啊,否則就是一種冒犯和無禮。傾聽的聽,是帶著看的聽,是帶著感受的聽,以及帶著分析和判斷的聽,還有,帶著專業的覺察去聽。

開啟你所有的感官,才是“傾”聽。傾聽,不是一個單一的動作,而是一個綜合的狀態。

所以,聽別人說話要比自己說話要累得多。一個做心理諮詢的高手,一定是傾聽高手。

我一個來訪,之前和一個外地諮詢師做遠端語音諮詢。諮詢師在和她通話中,她聽到了咀嚼的聲音,諮詢師居然在她看不見的情況下吃東西,她一下子就崩潰了。

如果一個諮詢師連最表層最基本的“聽”都沒有做到,已經不是能不能幫到來訪的事,而是直接給來訪帶來了傷害。

心理諮詢中的兩大技術:傾聽和共情

諮詢師有沒有全然在場,來訪能夠感受得到。

就算在語音溝通中,也可以讓來訪感受到你的全然在場狀態。那就是相比面詢而言,反饋的量要稍微多做一些。尤其是細節性的反饋。

再說共情

教科書上說共情是一種技術,還說在什麼什麼時候需要用這個技術。當年考諮詢師證時,看到這塊內容,就心存質疑。現在從事心理諮詢時間久了,再回頭討論共情是技術的時候,更覺得好笑。

共情的關鍵字眼是“共”字,咱們用“共”字來組詞,有共同、共有、共產、共處、共事……

是“共有”、”一起”、“沒有例外”之意。是說我們作為同類,都有一樣或類似的情感。

是我們作為一個“人”對他人的感知和理解的能力,是一個擁有相對健康人格的人的底層情感能力。也是高階能力。

如果來訪談到傷心的內容,如果是個親人離世,或者自己曾遭受的苦難,或正在經歷的苦難,諮詢師聽到此,然後告訴自己:此刻該用共情技術了……

這是不是很滑稽的安排?

是的,我用詞語是“安排”。

共情不是被安排出來的,也不能被安排,它沒法刻意,只能是自然而然的生髮。

它不是一種表演,它是人的本能,是對另一個生命的尊重和敬意,是對另一個同類深刻的“看見”。

心理諮詢中的兩大技術:傾聽和共情

這個世界上很難有感同身受。

就算是同一個家庭長大的兄弟姐妹,也難以感同身受,因為每個人的人格特點還不一樣。就算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期經歷的同一件事,感受也會發生變化。就算是你自己在講述你自己的經歷時,每次的感受也不盡相同。

所以,當一個人去要求另一個人感同身受自己時,這本身就是認知偏差。就像我們期待他人都能夠喜歡自己,但是又發現,有時連我們自己也看自己不爽。

雖無法感同身受,但我們有理解他人的能力,這個理解,就是共情的‘’共”字。有理解,就是一件溫暖的事。

至此,這兩個“技術”大概嘮得差不多了,如果有疑問或者有補充,歡迎給我留言。

3

就算你不是一個心理諮詢師,傾聽和共情的能力也同樣重要。因為每個人都有社交,都有一定的人際關係要處理和經營。

無論是和親人的關係,還是和同事、朋友、合作伙伴的關係,這兩種能力都必不可少。

一個善於傾聽他人的人,一定是個人際關係比較圓融和溫和的人,至少人際方面不會動不動就劍拔弩張的。一個有共情能力的人,一定大多時候是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至少不會讓人看著就煩。

所以,跟你從事什麼職業沒太大關係,你都需要具備。

何向群,一個剛柔並濟的心理諮詢師,高階繪畫分析師,大型團體諮詢師,中國心理學會會員,曾發表過紙質文學作品,實體機構“寧波向群心理諮詢工作室”創辦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