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系列解讀丨高質量發展亟須破除結構性矛盾沉痾

  • 由 中國經濟時報 發表于 籃球
  • 2022-01-26
簡介一方面,透過市場化、法治化手段,促進資源有效配置和經濟結構調整,化解經濟轉型發展面臨的內生性、結構性突出矛盾,實現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均衡,增強經濟發展韌性

沉痾讀音怎麼讀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系列解讀·評說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系列解讀丨高質量發展亟須破除結構性矛盾沉痾

(資料圖片)

■周子勳

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有不少新提法、新論斷,其中,會議首次提出結構性政策要強化體制機制建設,強化競爭政策的基礎性地位,創造公平競爭的制度環境。

結構性問題是長期性問題,因而不可能一蹴而就。以產業結構調整為例,要將規模巨大的傳統煤鋼產業結構調整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結構,談何容易?這關係到複雜的產業鏈條、區域經濟結構以及下游的需求結構調整,還涉及到數百萬人的再就業問題,調整起來難度極高。更為嚴峻的是,中國經濟轉型並不只是一兩個產業結構調整就能解決問題的,而是涉及到一系列的結構調整。

但無論如何,中國經濟要行穩致遠,實現高質量發展,破除結構性失衡問題勢在必行。

結構調整需要定力。當前,國內外不確定性仍然較大,潛在風險隱患不容忽視。但形勢越是紛繁複雜,越要做好自己的事情,保持戰略定力,有效破解深層次問題和矛盾。要抓住眼下的寶貴時機大力推進結構性改革。在加大基建投資中,應改變過去粗放式的做法,適時調整產業政策以推動經濟結構調整,構建經濟發展的長期動力。

結構調整需要動力。中國要大力推動結構性改革,避免經濟下行了、結構卻沒調整的局勢。會議提出要在“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個字上下功夫,顯然很有深意。一方面,透過市場化、法治化手段,促進資源有效配置和經濟結構調整,化解經濟轉型發展面臨的內生性、結構性突出矛盾,實現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均衡,增強經濟發展韌性;另一方面,透過培育新的增長點,發展新經濟,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措施,提高政策的精準性和有效性,維護好趨穩向好的良好態勢,這就需要進一步發展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中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

結構調整需要魄力。中國40年發展的經驗證明,只要改革不斷推進,中國經濟就會持續前行。近年來,透過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最佳化服務等改革,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激發市場活力。政府應當繼續加大改革,把重心轉移到事中事後監管、營造公平競爭環境、強化智慧財產權保護上來。公正公平的市場環境將會激發億萬人的創造力。與此同時,解決經濟結構性問題需要進一步施行務實有效的投融資體制改革,為產業結構的逐步調整營造一個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金融市場環境。此外,透過推進財政金融體制改革,真正讓民營企業、中小企業感受到大力減稅降費的實惠。

從某種意義上說,破除結構性矛盾問題,就是要做好“加減乘除”法。做加法,是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增強微觀主體活力;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和質量,推動產業價值鏈向高階延伸。做減法,是要減少管制,“凡是市場能自主調節的就讓市場來調節,凡是企業能幹的就讓企業幹”;大力減稅降費,減少企業執行成本,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加快出清過剩行業的多餘產能、無效產能,著力處置“殭屍企業”,實現產業“瘦身提質”。做乘法,是要發揮創新的“乘數”效應,引領經濟轉型升級,提高經濟的整體質量和效益。做除法,是要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力成本、電力成本等,提高勞動生產率,使轉型的步伐愈加輕盈。

“擊鼓催徵穩馭舟”。中國當前的改革應該重視結構調整,就像彈鋼琴一樣,不僅要有旋律,還要有節奏。在有步驟、有重點的結構調整下,中國經濟必定會行穩致遠。

(作者系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主 編丨毛晶慧 編 輯丨曹 陽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系列解讀丨高質量發展亟須破除結構性矛盾沉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