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論哲|哲學淪落了……嗎?

  • 由 浪否 發表于 籃球
  • 2022-01-23
簡介在杜蘭特的哲學世界裡,哲學豐富且充滿魅力,但他也認同“哲學在淪落”,儘管他試圖論證哲學的美大部分仍未被人類發掘

哲的解釋是什麼

每個人都是哲學家,都是那個最謹慎的懷疑論者,最謙虛的不可知論者。

儘管我們在專業內的人,還抱著各種各樣的哲學自嗨,但似乎也止不住

“哲學在淪落”

的聲音自各處流散。按照杜蘭特的觀點,哲學淪落是因為哲學裡的人沉醉在陳舊的細枝末節裡,沒有創新力。是否,一方面是,哲學被分解成不同學科,大家在分科裡狂歡與battle,卻忘了,曾經大家學科的“祖先”是哲學;另一方面,哲學開始“走下神壇”,被包裝成大眾化的模樣,人人都能談論哲學,人人都是哲學家,偽哲學在泛濫,算是淪落了嗎?

論哲|哲學淪落了……嗎?

不禁要問,

什麼是哲學?

哲學是一種世界觀,用以認識世界、闡釋世界、把握世界的理論體系。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思維科學等各門科學知識的理論化與系統化地概括和總結。哲學一詞源於希臘語Φιλοσοφα,意為

“愛智慧”

,近代日本學者西周將其翻譯為“哲學”,後來哲學傳到了中國。(徐光春主編:《馬克思主義大辭典》)

顧名思義,哲學是人類智慧的結晶。

可是,哲學到底是一個人的智慧還是眾人的智慧?杜蘭特批評,眾人愛哲學,在笛卡兒之前。這個傢伙提出了“我思故我在”,讓人以為整個世界的闡釋建立在一個人的思想之上。這是多麼可怕的事情。於是眾人battle,唯物主義,唯心主義和“心身平行論”隨之誕生。不管如何,可以肯定的是,我們的思想,我們透過感官的感知(所見所聞)與大腦構建的(所知),都是真實的存在。我們所想因我們(“創造”)而存在——

沒有被意識到的任何事物可以說都不存在。

這與“一個事物不被感知便不存在”不同。前者是對客觀的無知(ignorance),後者是主觀的無視。

這涉及到如何認識世界的問題。而認識論者與哲學家有區別。杜蘭特提醒我們,

認識論者會讓自己脫離現實(只說不做),但哲學家們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又說又做),

最有力的證明是蘇格拉底的經歷。所以,哲學是探索無知,解答被發現的無知,並闡釋它們於人類的意義、價值與各種可能性。而這一點,也是杜蘭特所認為的——哲學應該不斷有更多的創造才不至於淪落。

如果說哲學需要創新,科學作為哲學的衍生,科學也在創新,那麼讓科學來創新不就好了?非也。

杜蘭特強調,哲學與科學不同。

簡單來說,因為科學是哲學分支出去的各門學科,它的呈現是具象的實證,它更適應於各種個例而非像哲學那樣抽象的概括與總結。科學更好詮釋何為“對客觀的無知”,它是一個探索的過程,因而很多時候存在前者被後來者推翻的情境。所以它的時效性比哲學更短,但也因為它總處於不斷髮掘的探索過程之中,“創新”掩飾發掘,短暫的確定性判斷其實是科學“創新”中狂熱長久性的助燃料。相較之下,抽象的哲學反而更穩定、更具長時效性。科學的階段性會讓它變成笑話——杜蘭特如是認為——但哲學“卻一直閃耀著智慧的光芒,給世人以啟迪”。

不難發現,

威爾·杜蘭特

用了整本

《哲學課》

來挽救哲學淪落的局面。這本書由他在1935年南加里福尼亞大學講學的講義結集而成。講演的邏輯與流暢的行文展現出他對哲學每個流派的研究甚為熟悉。他梳理哲學每個流派的論說的同時指出它們的問題與優點,甚至為其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在這本書中,他將哲學分為

邏輯學與認識論、形而上學、倫理學、美學、歷史、進步、政治與宗教

八個主題,這不是一個常規的哲學分類。而他的解釋是,若把哲學看作是女王,世界是她的主題,宇宙是她的專長,每個分割槽都在她管轄之下。而邏輯是她的王國裡的第一個疆域,具備邏輯思維,透過邏輯考驗,方可接近哲學。認識論是接近哲學女王需要透過的第二關卡,如果僅從表面作出結論,那隻能在黑洞中絮絮叨叨,永不見天日,但如果,正如我們常說的“透過現象看本質”,那麼我們才真的理解認識論,並且透過它更接近哲學。第三關是形而上學,有了基本的認識還要有意識,而意識需要具備反思與批判的能力。歷史何以屬於哲學的領域之一?歷史是客觀的存在,而它需要我們用整體的視野(宏觀)來看待歷史,並從中找出規律與教訓,以史為鑑,便是哲學在歷史中的意義。政治本就是抽象的,它是人類建設社會的烏托邦,或自由或民主或相反,它批判不公正,但要注意,不公正的立場在哪一邊,由誰呼喊而出,也不能忘了,要抵制強者的暴力,限制強者對弱者的利用。

論哲|哲學淪落了……嗎?

哲學透過藝術認識了美。可是,哲學是理性的,藝術是感性的,用理性去認識感性,無疑變得沉悶,這一點杜蘭特也認同。我們也會注意到,美能被人們認識是因為它存在某種普遍性,如果美有普遍性,那它是否就是客觀的,而非個人主觀的感性?要知道,美是基於人們自身的審美偏好,審美偏好由人們所處的環境中培育而成,不同文化有不同審美,所以美也具有流動性,在地理上,時間上呈現不一樣的標準。什麼才是客觀之美,或者說能經受一切考驗,貫穿始終而存在的美,是什麼?善良與自然。在此還要糾正哲學與藝術的位置,那就是

“沒有被美好事物影響的哲學不值得人類去探究”。

這其中還涉及到正確的價值觀,美好的藝術能影響哲學中的觀念,不過有正確的哲學思維與立場,才能發掘藝術中真正的美。(如果一定要舉個例子,江南布衣童裝事件,歪曲的價值觀並不是真的美。)

論哲|哲學淪落了……嗎?

道德倫理是哲學的中心。與美一樣,不正確闡釋這一部分,不足以為哲學的一部分。更有甚者,它牽動人類文明的命運,如果我們選擇用一種殘暴的觀念作為我們道德標準,後果可想而知,更談不上人類進步。哲學會迷信宗教嗎?它迷信自己。它有自己的精神世界,不斷追求真理,追逐真相,並且無所畏懼現實,這是它的靈魂。

在杜蘭特的哲學世界裡,哲學豐富且充滿魅力,但他也認同

“哲學在淪落”

,儘管他試圖論證哲學的美大部分仍未被人類發掘。要解決這個議題,還要探討哲學的生命力。它會不朽嗎?有沒有想過,“永生不朽”其實是一個古老的概念,靈魂與神是這個概念的殘留,如果要用達爾文的進化論來反駁,那就是我們都只是人類進化路程上的其中一員,而我們的存活是經過殘酷的鬥爭換來的,不死會阻礙人類社會的發展。

死亡是一切的最終歸宿,最公平的體現。

如果真的有神(不朽的體現),那應是生物學和物理學,能展示一切生命強大生命力和永恆的成長奇蹟的科學,它們,不正是哲學的一部分嗎?儘管可以認為杜蘭特對這兩門科學的偏愛,但他的觀點也沒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