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論語97:如果現實殘酷到不能接受怎麼辦?

  • 由 顏丙翔談保險 發表于 籃球
  • 2022-01-20
簡介伯牛也是一個賢德之人,與顏回並稱的,是孔子的愛徒

衷怎麼讀心的感謝是什麼意思

#顏讀論語

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論語97:如果現實殘酷到不能接受怎麼辦?

昨天我們講了閔子騫的忠義,他一輩子不為官,善守誓言。你說人這輩子會做什麼、做到什麼程度、何時止步誰能說得清呢?

上古時期,人就對自己的命運非常好奇,在相當長的時間裡占星卜卦,在國事家事中都佔據重要位置,那時的易經流傳千古。

至今,我們還是在用各種方式,想要開啟未來。知道未來,心也就有個著落。但這個命是真能算出來的嗎?作為保險顧問,如果能做到預知客戶命運歸宿,一定會是最頂尖的顧問了。

如果知道客戶會死於非命,那就只買意外險就好了。客戶死後的魂魄一定感激涕零,你幫他省了太多錢,幸好沒去買重疾險、養老險。如果知道客戶一定是長命百歲,那就只買養老險好了,這樣客戶在百歲時會由衷感謝你,這輩子是如此英明,省了很多意外、重疾的保費。

可惜,命是個天機,沒有人能準確開啟這個謎底。再牛的人、再賢德的人也難逃命運的安排。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伯牛,姓冉,名耕,字伯牛;和冉有、冉雍是親兄弟,並稱定陶三冉;老家是定陶,今天山東菏澤定陶縣。伯牛也是一個賢德之人,與顏回並稱的,是孔子的愛徒。

伯牛生了病,這個病可不是發燒感冒,醫生一號脈說,病入膏肓了,無能為力了。孔子聽說了,悲痛不已,去探望他。這種即將失去的感覺,是那麼真實而殘酷;這樣的悲痛,對於一個長壽的孔子來說,經歷太多了。

那時人均壽命不到四十歲,孔子活到了七十歲,一定是看著一個個親人、愛徒離去。老年喪子,白髮送黑髮,愛徒一個個離去,眼看著自己的理想傳承人先自己而去。

那種絕望和悲涼,是我們現在很難體會到的,特別對一個心懷天下的人來說,失去血脈香火的兒孫,不及失去高徒愛徒的痛。孔子悲痛不已,前去和伯牛告別。

自牖執其手。牖讀有,是牆上的窗戶,古代的房子從外到內分別是門、庭、堂、室。門是大門;室是臥室、睡覺的地方了;見客、活動都在庭院裡,或者堂裡。我們現在的樓房,面積小的就簡陋太多了。

室的門叫戶,室的窗戶叫牖。窗是開在天棚上的、朝天的,分得很清楚。我們現在都混用了,不分門庭堂室。

孔子來和伯牛訣別,沒有入室,而是站在窗外拉著他的手。為什麼不進屋呢?這不是失禮嗎?想象一下那個場景,來到家裡看望不進屋,就站在窗外拉著手說話。

歷史上有兩種解釋。

一種認為是孔子深知伯牛對自己的深厚感情,一定會以用對待君王探望的禮儀對待自己。我們講過君王是面南背北的,君王進屋探望時,一定是病人在南邊,這樣君王面向病人就是正禮。

但日常,普通人是一定不能朝南休息的,孔子一旦進去,伯牛一定會如此折騰。孔子不忍,也不想失禮,自己不是君王,也就不進去了。

這種說法,重點在於禮。說在如此悲痛訣別之時,這師徒二人還不忘禮制。

第二種說法,是伯牛得的可能是傳染病,為了保護老師,他不讓孔子進屋。到底是什麼病?就無從考究了。不過,能拉著手,一定不是接觸性傳染病。

不管哪種說法,伯牛是沒救了。所以,成語-伯牛之疾,就指不治之症的意思。

曰:“亡之,命矣夫!”孔子與愛徒惜別,說了很多其他的話以後,說真的是沒辦法了,這就是命呀!人呀!好命都信,壞命都不信。伯牛在老師面前,像個孩子一樣,痛苦不

誰也不想死,這時飽受折磨的不僅僅是肉體還有精神。想不通,為什麼自己這麼早就如此?他問天問地問老師,孔子精通易經,伯牛想知道答案,死個明白。

即便現在一個人確診了癌症,也會問天問地問自己,為什麼會是我?不相信!不接受!不甘心!真正的答案是沒有的。

佛家用輪迴轉世、因果報應來解釋今生的果,都是前世的業。人生三世,過去、現在和未來,因果相連。今世是由上輩子造成的,下輩子如何,看這輩子做了什麼。

解釋,都是一種心靈按摩。宗教是人與心靈的對話,為的就是解脫,不再受這種未知的折磨。伯牛想不明白答案,讓老師透過易經之術,幫他想想回天的辦法。

孔子也許掐指一算,放棄了。說沒辦法了,這就是你的命呀!安心接受吧!不要苦苦追尋了,安靜、安心、安詳地接受現實吧。當一件事無能為力時,能做的就是面對現實、接受它,然後把想做還沒做的事情好好收個尾。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說伯牛這樣仁德的人,也會得了這樣的絕症,連說了兩遍,表達了孔子的不捨和遺憾。雖說是命數難逃,可到了訣別的時候,依然情深意切、難捨難分,惋惜痛失愛徒。

後面講到顏回去世時,孔子的悲痛達到了頂點,孔子待學如子呀!那時候的學校都是寄宿制跟孔子學習,沒成家的都是和老師在一起吃住,朝夕相處的,只有放假了才回家。

想象一下,一大家子在一起,日久生情呀!如果我們現在和組員同吃同住同展業,也許就能感受這種不是父子勝似父子的感情了。

學生們不僅學習功課,還要照顧老師的起居,輪流做老師的生活助理,洗衣服做飯,梳頭洗臉洗腳。那時的老師,叫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所以,這一節伯牛之疾,讓我們感受到命運的無奈和師生情深。

很多人很多事,留也留不住,那就放手吧!伯牛放手,老師放手,彼此解脫。回憶過往,珍藏記憶,感恩能走進彼此生命一程,足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