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騎上洋車躖(duan)秧歌

  • 由 人文繁峙 發表于 籃球
  • 2022-01-17
簡介我們讓他們推著車返回去吧,可他倆口子硬是不同意,說是怕過了今天看不到川花的表演,硬是推著洋車步走上李莊看了一半戲,不過沒有白來,真的看到了最喜歡的川花老師

duαn是什麼字

騎上洋車躖(duan)秧歌

文/齊大春

騎上洋車躖(duan)秧歌

“請聽《九件衣》裡田玉林的一段唱,由二十四歲的小生演員計川花演唱”,每次聽到這段三十多年以前由山西人民廣播電臺播出的我錄到錄音機上,如今又轉錄到手機上的繁峙縣秧歌選段時,我總會覺得有那麼一股思緒如一綹清煙在心頭飄蕩,看似淡淡的,但又清晰無比。只不過平時生活壓力大營生忙,顧不上用感情的雙手去抓它。今天再次聽這個聲音,再次聽計川花、左躍紅、陳燕青、張潤來等這幾位當年咱們繁峙縣的名人或紅人的唱段時,我再也壓不住情感的宣洩,逆著時光去追尋我二十來歲騎著破洋車去躖(duan)著看大秧歌的情景。

繁峙秧歌是晉北藝苑中一朵小花。花雖小但也開的豔麗,也會發出沁人心脾的芳香。“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這就是繁峙秧歌的真實寫照。正是這種精神吸引了晉北許多縣市的觀眾,八十年代初期到九十年代後期繁峙秧歌所到之處雖不能說萬人空巷,但也是觀者如雲。許多秧歌愛好者齊聚戲院裡舞臺下以一飽眼福一飽耳福為榮,一來是喜愛大秧歌,二來是散了戲有了和沒看上戲的同伴吹噓的資本。作為土生土長的我對於家鄉的小戲更是喜愛痴迷到一聽哨梅(吹笛子)就邁不開腿的程度。從二十來歲到如今,並沒有因為時間的流逝,年齡的變老而對她的感情變薄,相反這種情感如陳年的老酒一樣,越老越香越老越純。

騎上洋車躖(duan)秧歌

鄉村唱戲,大村富村一般是正月或二月唱一臺,秋收以後再唱一臺;小村子或不太富裕的村子一年唱一臺,比不了砂河鎮一年四季唱個沒回數。不過幾十年了唱的戲就是以繁峙秧歌為主晉劇為輔。我對晉劇不感興趣,唱晉劇一般不大去看,只有唱大秧歌除去實在有事走不開,否則不管路遠路近只要能去的地方一定要去看。本村唱秧歌更別說了,不管是下午戲還是晚上戲都會早早的拿個小交椅到戲臺下佔空。那時人們沒有其他娛樂方式,黑白電視村裡也沒幾臺。唱臺戲那簡直就是一年中的喜事,而唱大秧歌更是我們秧歌迷的大喜事!但村中一年只唱一臺戲,並且有時還不唱大秧歌,畢竟看不過癮,那麼就只能騎上洋車到周圍的村子去躖戲看了。

騎上洋車躖(duan)秧歌

那時騎洋車看戲的不只我一個,只要鄰村上下有大秧歌唱,好看的差不多就是全家都出動。離個五六里到近處的村子看戲,騎洋車的步走的都有,說說笑笑不知不覺就到了鄰村的戲場院。

路遠

的離個十里八里的那就只有騎洋車了,能帶幾個帶幾個。那時大多數是28加重紅旗車。只要有一村唱戲,通往這個村的大小路上盡是鄰村上下看戲的人。你看哇騎車的大多大梁上坐一個娃娃,有的還疙擠兩個。後座上再帶一個媳婦,有的媳婦還抱一個更小的娃娃。一掛(輛)洋車能馱四五個人。大家的目的很明確,下午場就是為了真真切切地看當紅的演員計川花。那時有“萬人空巷看川花”的俗語在傳播。雖有誇大之語,但也能說明計川花當時在繁峙戲迷心中的地位以及被喜愛的程度。她作為一個不佔主導地位的小生演員,超過了唱紅唱青衣的,完全成了大秧歌的代名詞,這該是多大的成就呀?那時沒有粉絲之說,放在現在她有多少“花粉”呢?其實計川花也並不是場場登臺,有時也看不到她。記得有一次去李莊看戲,從我村到李莊有個八九里,不是最遠也不是最近,關鍵是上坡,一個人騎車費點勁也可以承受,帶個人就夠嗆。那天聽人們說實實在在當天下午計川花要登臺,我的一個本家哥哥帶著他的新媳婦和我們相跟著往上騎,走了沒有二里地,他的後輪胎突然破了,一下不能騎了。我們讓他們推著車返回去吧,可他倆口子硬是不同意,說是怕過了今天看不到川花的表演,硬是推著洋車步走上李莊看了一半戲,不過沒有白來,真的看到了最喜歡的川花老師。雖然又推著車黑洞洞才回了家,但也非常高興。

騎上洋車躖(duan)秧歌

看晚場主要是為了看電打佈景。

說起電打佈景,那個年代的我們簡直比現在的年輕人前幾年看3D電影還會驚奇震撼。看一場電打佈景能說嘴(談資)半年。場景需要下雨時,只見舞臺上大雨如注,坐在前排的人們紛紛向後仰身就好象雨水會澆到他們身上一樣;緊接著閃電耀眼,霹靂震天,臺前坐的人們又不由自主地會把脖子一縮,如同真的雷電在他們頭頂炸響。說下雪時紛紛揚揚的白雪就會飄落,颳風了,風聲嗚嗚,真個是惟妙惟肖。什麼後花園、高山、草地、大沙漠、江河湖海各種佈景在燈光的照射下展示美輪美奐的奇異景色,體現著秧歌劇團的實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觀眾對大秧歌的喜歡和稱讚。

你看計川花老師飾演的田玉林出場了,雖然青衣小帽,但她的伴相也英俊瀟灑,隨著美妙動聽的唱腔,臺下一片叫好之聲。我們農村人沒有鼓掌之風,看到精彩之處只會發出陣陣“好、好”。這個“好”不是單音,而是把個好字拉長成了“好——噢”。當田玉林在大堂上被屈打成招,伴隨著那一段流水唱腔,以及計川花老師那悲痛欲絕孤苦無助的表情讓臺下的觀眾之心也跟著悲傷憤怒無奈。眼軟的女人們發出聲聲嗚咽,淚水有的如夏雨滾落塵埃,有的如春雨滲進肌膚。此時人們已叫不出好來了,已伴隨著臺上的田玉林進入了劇情。這就是川花老師的過人之處,這就是一個川花等同一臺大秧歌的秘密。

騎上洋車躖(duan)秧歌

當然好花還得綠葉扶,更何況秧歌劇團裡並不只有計川花。象另一個小生演員左躍紅,唱紅的老藝人李潤來,丑角魏來福、黃明道,小旦武玉梅、陳燕青,丁慕、二美蘭等等。還有文武場的各位演奏師傅,是他們把繁峙秧歌這個古老的地方小戲帶入了高潮。

連本戲也是我們騎洋車躖戲的一個大原因。就如同看電視連續劇一樣,看了一集想看下一集,一集也不想丟下。為了看全《太子走國》《回龍傳》這兩部連本戲我們騎洋車東到金山鋪、賈家井,西到龍興、下永興。每個地方都來回四五十里遠,有的人有時白天干活晚上看戲累的說明晚不去看了,可到了第二天傍晚互相一吆喝又騎上車相跟著出發了。

騎上洋車躖(duan)秧歌

雖然這麼喜愛大秧歌這麼喜愛川花老師,可從來沒有近距離看見過卸妝的她。那時,時行清唱,可還是在舞臺上帶著妝;有時散了戲在舞臺門口等著說看坤角兒,可一來圍觀的人太多擠不到跟前,二來和人們相跟著散了戲要急回家,故而到今天幾十年過去了,也無緣無福一睹川花老師的真面容,到底也不知川花老師長得什麼模樣的?現在雖然心中明白她也已經老了,但留在心中的還是那個舞臺上或愁苦悲傷或風流倜儻的年輕英俊小後生!如果川花老師或老師的親朋好友看到拙文,能否以慰我這個收破爛的老“花”粉?

騎上洋車躖(duan)秧歌

現在歲數大了,又久居砂河,不再騎洋車躖秧歌了。可只要鎮裡哪個地方唱秧歌我還會去看,有時推著收破爛的三輪車,和妻子美其名曰收破爛,其實是到了戲臺下;有時乾脆給自己放假,和妻子就說是看秧歌了,還問她看不看,賢惠的妻子嫣然一笑,還吩咐讓我買瓶水買點瓜子之類的,陪伴我去看。雖然現在看戲的人少了,演員名字我一個也不知道了,但喜愛秧歌的熱情不減當年。尤其知道繁峙秧歌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後,比自己收破爛掙了錢還高興還激動!

騎洋車躖秧歌的故事結束了,但這些故事會永久藏在心頭,並伴隨著我的文字會引發像我這個年齡的戲迷們深深的懷念與追憶。

騎上洋車躖(duan)秧歌

作者: 齊大春,繁峙縣聯興村人。自從認得兩個半字後就喜讀書,稍長也愛瞎寫。可終因腦爪不靈對數理化英語一竅不通,連個高中也沒念過。可愛讀愛寫的臭毛病改不了,在原來的《晉陽文藝》及《今日繁峙》《智慧科學》,網路刊物《梁羽生家園》上發表過十幾篇劣作。現在以收破爛為生,到了這個地步還要瞎寫一氣。苦中作樂追求精神勝利法罷了。如朋友們有共同的愛好,不嫌我是個收破爛的,可加微信或手機號13835058403,咱們共同探討。

圖片:攝圖網 編輯:胡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