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書法之氣:呼吸相應,觀氣知息(二)

  • 由 高天晨書法 發表于 籃球
  • 2022-01-13
簡介中國人說的氣,整體來說是身體對氣流和呼吸的直觀感受,用這個描述一些微妙的感官體驗

息的草書怎麼寫好看

文:高天晨

書法的“氣”,是由視覺欣賞感受到的節奏感;而細膩的感知則是反過來呼應到人多呼吸上。書法中的“氣”,除了呼吸節奏,還有用墨的濃淡乾溼的變化感覺,以及用筆疾澀帶出的振動感。

我們面板觸覺感受到的風,和人的呼吸,是“氣”一詞的使用參照,人是以自己的這種直接感知去對應複雜細微的藝術感覺及身體變化。所以,“氣”是一個包含多種範疇的詞彙。中國人說的氣,整體來說是身體對氣流和呼吸的直觀感受,用這個描述一些微妙的感官體驗。

王羲之說“

夫欲書者,先幹研墨,欲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動,令筋脈相連,意在筆先,然後作字。

”“研墨”和“欲想”其實都是宏觀上“氣”的範疇。

對“氣”這一美學範疇的直觀體現,便是中國的洞簫。簫之研習,直接對應呼吸,擷取竹之一段,呼吸著人生片段。簫以氣行之,流動生命之象,觀出入息,究呼吸之動,深印內心至理。呼吸從具體來說,還有“強弱”與“忙緩”的區別。

書法之氣:呼吸相應,觀氣知息(二)

強與弱

這裡說的強弱不是叢林法則的“弱肉強食”的概念。強弱也是一種呼吸頻率,關乎力度和吞吐量。在書法上則是用筆之力的展現與墨量的使用。如同簫吹奏時候共振強的強音與氣若游絲的弱音,表達的是不同情緒和性情。

而簫之強音不可離開自由輕鬆的吐息,弱音也不可能沒有強大氣息的背後支撐。所以,強弱是一個系統完整的不同側重而已。單獨的強是一種削弱,是外強中乾的。古人從不二元對立的認為哪個好那個壞,而是從系統全息角度看去評價好壞,整體的好,殘缺的壞。

王羲之說:

“書,弱紙強筆,強紙弱筆,強者弱之,弱者強之。”

王羲之即說強弱是要協調為一個整體,互相參照不可偏廢。表面的“強強結合”未必是好事。這個和剛柔相濟有一種呼應關係。

老子在《道德經》中又有另一種角度的詮釋:“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他認為“

柔弱勝剛強

”。這裡的“強”是表示顯露於外,“弱”則是虛懷若谷。顯弱則有德,故而“

守弱曰強

”,最後這句話中的“強”又是正面肯定的意思了。故而看中國古書,情境非常重要。

書法之氣:呼吸相應,觀氣知息(二)

忙與緩

呼吸若是急促,則平衡有失,書法中若過於匆忙而書,則必然氣亂而失去方寸,而太過於緩慢則有遲滯。歐陽詢說:

“最不可忙,忙則失勢。次不可緩,緩則骨痴。”

李世民在《論書四則》雲:

“太緩者滯而無筋,太急者病而無骨。”

著急則缺少完整的審美構建,如果太慢則缺乏時機的把握,容易丟失“勢”。這個是從反面來說的忙與緩,意思是缺失平衡。

而書法的風格中的確也有呼吸節奏完全不同的,緩著曰“沉著”,忙著稱“痛快”。這則是一種風格的界定,是在平衡之上的兩種側重追求。古人從不否認任何風格,但是否定的是失衡和失控。

忙與緩還是一種呼吸調節,在洞簫中調整身體狀態。《修道全指》中說:“

蓋武火者,即呼吸之氣急重吹逼,採取烹煉也;而文火者,即呼吸之氣,微輕導引,沐浴溫養也

”。吹簫的時候如果能凝神聚意,音律高低起伏,控制呼吸有急有緩,有輕有重,有短有長,恰是煉氣法門。

書法之氣:呼吸相應,觀氣知息(二)

呼與應

氣是一種呼吸之感,而呼吸不可分開,是一種相連的動作,也因此,氣代表的都是貫通融通之感,藝術中若是有遲滯則是一種氣的不順,是一種“病”。呼吸不可分,是因為呼吸是呼應的,此消彼長,此呼彼吸,並不間斷。

這種呼吸的狀態,映照在其他的地方,則是一種呼應感。即連貫的勢組成的衍生過程,即起承轉合,相呼相應。通俗的話來說,就是“合拍”。呼應才能產生和諧。筆畫之間要有呼應,行草書是直接呼應,楷書則是間接呼應。

美術字和書法的最大差別,就是手寫除了在紙上的動作,還有空中的動作,這個就是筆畫之間的一種虛的動作相映,這個如果寫出來叫做牽絲,往往表現為極其細膩而順暢的自然之線。而若不寫出來,則是一種呼應,是動作之間的相關性。

書法如果沒有呼應,則字毫無生氣,筆畫之間呼應產生字的結構。字與字的呼應,產生章法。甚至研墨與蘸墨也是呼應的,整體的呼應構成了情境,即藝術生命性的展現。關於中國藝術的生命律動,筆者另有文章闡釋。

氣通天地:中國藝術的生命律動

書法之氣:呼吸相應,觀氣知息(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