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不看他們的詩,得不到“凡爾賽文學”的真傳

  • 由 果麥文化 發表于 籃球
  • 2022-01-10
簡介這套書包括《李白集》《蘇軾集》《李清照集》《白居易集》四本,與普通詩集不同的是,它將詩人的傳記和詩選巧妙結合,可以說是一套毫無門檻,非常友好的版本了

干謁的讀音是什麼

前一段時間有一個詞突然火了,叫“凡爾賽文學”。初聽說這個詞,還以為是一種新的文學形式,也沒太在意。直到有一天突然就上了熱搜,看到微信群裡瘋狂地刷屏,我也不得不被普及了什麼是“凡爾賽文學”。

原來就是低調地炫耀,越是在不經意間自然流出,效果越好。不止於炫富,炫男友、炫體重、炫顏值、炫成績、炫才華。看到群裡轉發的段子,突然對號入座了前幾天剛剛讀過的一首詩。不禁笑出了聲,這不就是“凡爾賽文學”嗎!你們現在流行的,古人早在一千年前就玩過了。

1

初除尚書郎脫刺史緋

唐 白居易

親賓相賀問何如,服色恩光盡反初。

頭白喜拋黃草峽,眼明驚拆紫泥書。

便留朱紱還鈴閣,卻著青袍侍玉除。

無奈嬌痴三歲女,繞腰啼哭覓銀魚。

不看他們的詩,得不到“凡爾賽文學”的真傳

這首詩講的是白居易做上忠州刺史之後,在快速升遷中發生的一件事。

四十九歲的白居易回到長安,做上了尚書省的司門員外郎,很快被擢升為主客郎中,代替牛僧孺承擔知制誥的差使。知制誥負責起草詔令,是文官系統中最有權勢、最為榮耀的職務之一。清流文人做上知制誥,是他受到皇帝重用的典型標誌。此時白居易心裡一定非常感激,想有一番作為。

不過,詩人怎麼好意思寫詩說自己心裡美得冒泡呢?他偏要找點什麼理由言不由衷一下,說自己過得並不如意。古代的官階和差遣是分離的,官階是你的待遇,差遣是實際工作。白居易這時候的差遣官很高了,但是官階暫時還沒升上去,還是六品,說起來比忠州刺史還要低一品。地方官的官階一般比他在官場上的實際地位要高一點,說這個地方官“相當於”朝中的什麼官,往往是“相當”不了的。一般京官調成地方官,官品要升一點;地方官調成京官,官品要降一點。地方官入京降一點官品,不僅不是懲罰,反而是值得高興的大喜事。

忠州刺史可以穿紅袍子,他當這個官反而不能穿了,所以,他回京的時候要把紅袍子脫下來。那麼,是穿紅袍當忠州刺史好,還是穿綠袍當知制誥好呢?當然是後者好了!所以,白居易這時候脫掉紅袍,脫得是特別高興的。但是他偏偏要寫一首詩說:你看,我連紅袍子都脫掉了啊,連腰上的銀魚符都收走了,孩子都哭鬧著不幹了啊。其實,孩子懂什麼呢?光看紅袍子綠袍子,那是小孩子的心理罷了。白居易這麼說,其實是升了官還在這裡賣乖,我們不要被他騙過了。一年後,他升了官品,如願以償地穿上了真正有含金量的紅袍。

看似困擾,實則得意,雲淡風輕,不著一痕。

2

古人玩凡學的例子不勝列舉,再看看這位。

不看他們的詩,得不到“凡爾賽文學”的真傳

承恩初入銀臺門,著書獨在金鑾殿。

龍駒雕鐙白玉鞍,象床綺食黃金盤

—— 李白《贈從弟南平太守之遙二首》

四十二歲的時候,李白突然時來運轉了。唐玄宗召李白入長安,充任翰林供奉。無論是根據士族的價值觀,還是從世俗的視角看,這都是極大的榮耀,而且還是透過李白最滿意的方式。李白這一下可揚眉吐氣了,可以狠狠打那些看不起他的俗人的臉了。

翰林向來是中國最精英的知識分子的標誌性身份。翰林也有很多等級,但一旦入選翰林,就歸入了一個特殊的群體,兼具官方地位與文化地位。在後來平民化了的社會里,翰林仍然享有特別的尊重,是最接近從前貴族社會的“活神仙”。這個職位,一定是李白想要的。翰林供奉是李白一生中做過的最具尊榮的官,所以他也會被稱為“李翰林”。

然而,偏偏在玄宗朝的這幾年,翰林是不值錢的。玄宗給的這個“翰林供奉”,是一把一把往外撒著給的,稍微有一點才能的人,哪怕是民間藝人,唱歌好一點,都有可能被玄宗封為“翰林供奉”。李白的這個“翰林供奉”,也不過是玄宗大把撒出去的眾多“翰林供奉”中的一個而已。

李白來到長安以後才明白他只是一個給玄宗寫歌詞的人,他是那麼驕傲的人,給弟弟寫信不能說他的不如意啊,而是以他一貫輕狂的風格說:承蒙聖恩讓我在朝廷有個工作,每天就是在金鑾殿裡寫些東西。馬是聖上賜的馬,鞍韉都是白玉做的,睡的床是象牙拼的,吃飯全是黃金盤……

如此高調地炫富,其實一肚子苦水,無人傾訴。

3

是不是看完白居易和李白的故事,再讀這兩首詩,就沒那麼面目模糊了。

古詩詞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有門檻,裡面充斥大量的生字、生詞、生句(很多詩句帶有典故,如果不瞭解出處,根本理解不了詩人在說什麼)。市面的古詩書大多分為兩類,一種是詩集類,一種是講解類。詩集類的書通常帶有註釋和賞析,然而讀之前不瞭解詩人創作背景,無法進入到詩詞的情境中去。講解類的書通常由單獨的文章組成,這種書的侷限在於攝取到古詩詞有限,不成體系。

張一南老師的新書“張一南陪你讀詩詞”系列,恰好能彌補這兩類書的缺點,帶你輕輕鬆鬆進入到古詩詞的世界。

不看他們的詩,得不到“凡爾賽文學”的真傳

這套書包括《李白集》《蘇軾集》《李清照集》《白居易集》四本,與普通詩集不同的是,它將詩人的傳記和詩選巧妙結合,可以說是一套毫無門檻,非常友好的版本了。前面的傳記如同看電影一樣帶你回溯到詩人的那個時代,讓你站在他們的身邊去感受詩人的痛苦、歡樂和悲傷。

後面的詩選和前面的傳記相呼應,也是把詩人一生分為幾個階段,按照創作時間編選150首精華之作。比如這本《李白集》,目錄是這樣的:

李白小傳——謫入盛唐的仙人

少年遊歷 (三十二歲以前)

閒居山野 (三十二至四十二歲)

伴駕長安(四十三至四十四歲)

蟄居東魯 (四十五歲)

中年遊歷 (四十六至五十五歲)

安史之亂 (五十六至六十三歲)

是不是隻看目錄,詩人的生命軌跡就清晰地展現在眼前了?

每首詩詞都有詳細註釋,化解難點。生僻字有注音,誦讀過程毫無障礙。並附有精煉點評,寥寥數句就能輕鬆領略詩詞背後的情感、故事和蘊意。無論註釋點評,秉承的原則是儘量精簡,避免繁複的文字給閱讀帶來的壓力。

不看他們的詩,得不到“凡爾賽文學”的真傳

不看他們的詩,得不到“凡爾賽文學”的真傳

不看他們的詩,得不到“凡爾賽文學”的真傳

薄薄一小本握在手裡輕盈柔軟,可以隨時隨地拿出來翻閱。開啟方式不是在書桌,不需要正襟危坐去面對它。可能是上下班的路上,做為隨身攜帶的避難所,也可以是放在枕邊,睡前歪在床上隨時看幾首,讀一讀那些不著邊際的文字,暫時從柴米油鹽中扯脫出來。

不看他們的詩,得不到“凡爾賽文學”的真傳

不看他們的詩,得不到“凡爾賽文學”的真傳

4

不看他們的詩,得不到“凡爾賽文學”的真傳

北大張一南老師

張一南,北京大學文學博士,現為北京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研究員,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及教學。一南老師的講課風格極具個人風格,將當下流行的事件或觀念,結合國學智慧去講解,通俗有趣,令人印象深刻。因此她在北大開設的大學國文課,幾乎堂堂爆滿,成了“不太容易選到的課”, 有時學生需要站在過道聽課,成為北大頗受學生歡迎的中國古代文學通識課。

這套書裡,凝結了一南老師多年的詩學造詣。她說,在陪伴讀者讀詩的過程中,也在梳理自己過往的知識,教學相長。

雖說是資深的詩詞研究者,她的文字卻沒有學究氣,通俗好讀,充分體現出一位年輕學者用現代觀念解讀古詩詞的智慧。在這裡列舉一二,便可得知一南老師的風格。

秋夕旅懷

涼風度秋海,吹我鄉思飛。

連山去無際,流水何時歸。

目極浮雲色,心斷明月暉。

芳草歇柔豔,白露催寒衣。

夢長銀漢落,覺罷天星稀。

含悲想舊國,泣下誰能揮。

點評:羈旅行役之思,模擬《文選》詩體。李白青少年時四處遊歷、干謁,同時認真學習《文選》的藝術傳統。李白一生都愛月亮,這是因為,六朝的詩人就這麼愛月亮。

長相思三首 其二

日色已盡花含煙,月明欲素愁不眠。

趙瑟初停鳳凰柱,蜀琴欲奏鴛鴦弦。

此曲有意無人傳,願隨春風寄燕然,

憶君迢迢隔青天。

昔時橫波目,今作流淚泉。

不信妾腸斷,歸來看取明鏡前。

點評:想的是長安的美人嗎?想的就是長安。最後四句很簡單,也很悲傷。

戲贈杜甫

飯顆山頭逢杜甫,頂戴笠子日卓午。

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

點評:對好友杜甫的調侃。杜甫比李白小十多歲,近乎其弟子。李白創作鼎盛時,杜甫尚未大成。杜甫贈李白的詩較多,措辭較認真;李白贈杜甫的詩較少,語多調侃。這與二人的年齡、地位有關,是符合社交禮儀的,並非李白才短情淺。

北大、復旦、廈門大學的專家,也給了一南老師很高的評價:

一南君,才華出眾。好學深思,讀書孜孜不倦。吟風弄月,佳句亹亹而來。於古典詩詞,尤多慧心妙賞;登臺講授,亦頗有新見別解,大受諸生歡喜。不過,一南若能多偷閒,看看山,賞賞花,吃吃酒,那就更妙。呵呵。

——張鳴(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張一南博士以輕鬆優雅的風格講解中國古典文學,帶讀者一步步領略傳統文化中的美妙風光。

——嚴鋒(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

一南老師是真正的讀書人,下功夫,悟性好,也長於表達。

——胡旭(廈門大學中文系教授)

一南老師曾說:“我傳達的與其說是知識,毋寧說是觀念。我希望,憑藉我傳遞給他們的觀念,我的學生可以在一個比較美好的世界裡生活得更好一些。”

詩國群星璀璨,一南老師擷取了其中最閃亮的星星交給我們。那些唐宋大家先賢,曾經也和我們一樣年輕,懷揣著夢想,期待能有所作為。他們對生命、對世界都抱有極大的熱情,即使飽受磨難,如果是普通人怕是早就放棄了,因為他們的熱愛和深情,從不輕言放棄,詩歌是他們擁抱世界的方式。他們的人格本身就是偉大的作品。

在未來的日子中,這些星星可以一直陪伴著我們,在閱讀他們的詩詞中窺見自己,成為和他們一樣美好的人類。

BOOK

不看他們的詩,得不到“凡爾賽文學”的真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