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一位臨床醫學博士總結自己經歷的2種發SCI方法

  • 由 生信狂人團隊 發表于 籃球
  • 2022-01-08
簡介當時純生信資料探勘(用別人上傳的資料發表自己的SCI論文)這一概念是在某某公眾號接觸到的,發現這東西跟meta分析很類似:都不用做實驗,不用經費,就是用電腦操作就可以完成發表相關的論文

怎麼發表sci

分享一位臨床醫學博士總結自己經歷的2種發SCI方法:

01、

meta分析

記得第一次接觸meta分析是研一開學不久的第一次參加課題組彙報的時候。臺上的師兄師姐在認真彙報他們的課題,作為新人的我在臺下聽得一頭霧水,因為是第一接觸meta分析,連meta分析是什麼都不懂,只能自己開啟手機默默地百度一下meta分析到底是什麼?然後認真記了一下它的定義,

大概知道這就是一種不需要做實驗就可以發論文的方法

後來經過師兄師姐多次的培訓,自己掌握了meta分析操作流程並且發表了人生的第一篇SCI。

記得那時是2014年,meta分析是非常好發的,課題組人均至少2篇SCI一作,當時單位的論文獎勵是相當可觀的,因此當時課題組得到了非常多的經費。

但是好景不長

,由於做meta分析不用成本、操作發文快,估計全國的醫學研究生、臨床醫生都在搞meta分析,

導致出現meta分析濫發的現象

突然發現選題越來越難,課題組有很長一段時間都選不到題目,發現凡是可以寫meta分析的,都被國內的臨床醫生寫了

在2016年末的時候,單位突然取消meta分析的獎勵並且從這一屆研一入學的學生開始不能用meta分析類論文進行畢業,此外,單位所有科室的醫生不能用meta分析評職稱

02、

純生信資料探勘

這個是在讀博一的時候開始接觸的,

因為當時很多大型三甲醫院都是取消了meta分析用來畢業、評職稱的功能,研究生們不得不尋找新的出路

。當時純生信資料探勘(

用別人上傳的資料發表自己的SCI論文

)這一概念是在某某公眾號接觸到的,發現這東西跟meta分析很類似:

都不用做實驗,不用經費,就是用電腦操作就可以完成發表相關的論文。

想起老闆當年國自然基金不中,剩下的科研經費被師兄敗得差不多了(做了很多實驗就是沒有結果出來,估計畢業都成問題),於是自己決定學習這個。

把自己想學習純生信資料探勘的想法跟老闆彙報後,然後老闆就同意送我到外地培訓純生信資料探勘。學完回來發現這東西比meta分析更加簡單,透過下載GEO資料庫或者TCGA資料庫的資料,然後就是複製貼上程式碼的事情,

比meta分析更省時、省力,僅用了一年(2018年)時間就發了3篇SCI

不過到了現在,純生信資料探勘也是滿天飛,沒有以前好發

。但是純生信資料探勘仍然被單位認可,此外,也可以補充簡單的實驗變成資料探勘+實驗類文章,這樣仍然具有很大的發展前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