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武漢市各個鄉鎮地名由來,極目楚天舒,江城如畫裡

  • 由 遠覽 發表于 籃球
  • 2022-01-05
簡介龍泉山(江夏山、夾山)古稱靈泉山,朱元璋第六子朱楨每年到此避暑,見此地山環水繞,風光幽美,後經卜工師勘定為五龍捧聖的吉地仙壤,並鐫上“龍泉特結許多年,粉黛三千雲外懸”的詩碑,從此易名濱湖街道:濱湖街位於牛山湖以南、梁子湖以西,因濱鄰兩湖得名

倉埠怎麼讀

武漢市各個鄉鎮地名由來,極目楚天舒,江城如畫裡

武漢市各個鄉鎮地名由來,極目楚天舒,江城如畫裡

江岸區

四唯街道:以境內四唯路得名;取“禮義廉恥,國之四維”之意

大智街道:境內的大智門車站和大智路,歷史長久,群眾熟悉,故名

一元街道:以轄區的主要道路一元路命名;因直通江岸一碼頭,故名;有“一元復始,永珍更新“之意

車站街道:因老漢口火車站在轄區內得名;以大智門火車站和車站路得名

永清街道:以轄區內主要街道永清街得名

西馬街道:以轄區的西馬路得名

球場街道:以轄區內主要道路球場街得名

勞動街道:原名怡和村,1954年改現名;因轄區內有許多從各處遷來的勞動人民得名

二七街道:轄區為1923年二七大罷工所在地,因名

新村街道:1956年設新村街道;因新建職工宿舍多以新村命名,故名

丹水池街道:居民多集中在丹水池居住,街道以此地名得名;傳說清未有位老人在江邊端水,有人問他此地叫什麼名字,老人以為問他在幹什麼,隨口回答端水吃。問話人以為當地叫丹水池,沿用至今

臺北街道:因轄區內臺北街得名

花橋街道:因該地區歷史俗稱為花橋得名

諶家磯街道:原名沙套鎮,江河泥沙淤積而成河套之意;地處朱家河匯入長江的出口,沿岸形成數十個伸向江河的磯頭,其中以諶家磯磯頭較大,故名

後湖街道:境內湖泊河塘密佈, 為古後湖的一部分,故名;史上是漢口低凹沼澤湖區,因眾多水面連成一片湖地得名

塔子湖街道:

江漢區

北湖街道:因境內有北湖而名

民族街道:以紀念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三民主義而命名的民族路得名

花樓街道:以歷經百年滄桑之花樓街得名

水塔街道:因境內1906年建成的水塔得名

民權街道:1979年由洪益街道和嚴家灣街道合併,

滿春街道:以建於光緒二十八年(1902)的滿春(滿園春色之意)茶園得名

民意街道:因轄區有民意一路至民意四路得名

新華街道:境內有新華路得名

萬松街道:民國6年左右,開始在今萬松園路中段興建花園,歷時八年完成,稱萬松園,園內有亭臺山水,花木繁盛,且有戲曲演出,曾名噪一時,故作地名;因境內萬松園路得名

唐家墩街道:道以歷史地名唐家墩命名,清光緒年間,有孝感唐姓農民來此地居住,慣稱唐家墩沿用至今

前進街道:以境內有前進一至前進四路得名

常青街道:因境內有貫通南北的常青路得名

漢興街道:2000年由唐家墩街道分設漢興街道

武漢市各個鄉鎮地名由來,極目楚天舒,江城如畫裡

礄口區

韓家墩街道:因地處韓家墩得名

古田街道:2010年由易家墩街道、長豐街道析置,上世紀50年代大規模工業建設後命名,以紀念著名的黨的古田會議

宗關街道:因地處宗關水廠得名

漢水橋街道:因地處漢水鐵橋得名

寶豐街道:因地處寶豐街得名

榮華街道:因轄榮華里(後改為榮華村)得名

漢中街道:因地處漢中路得名

漢正街道:因地處漢正街得名;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 始名漢正街,意為漢口之正街

六角亭街道:因地處六角亭得名

長豐街道:因境內有長豐南垸、長豐北垸得名

易家街道:因地處易家墩得名

漢陽區

琴斷口街道:以境內有琴斷口古鎮得名,因俞伯牙摔琴謝知音得名

建橋街道:以辦事處組建於長江大橋興建之際得名

晴川街道:以境內有晴川閣(晴川樓)得名;閣以唐代詩人崔灝“晴川歷歷漢陽樹”詩句得名

鸚鵡街道:以境內的鸚鵡洲得名;清嘉慶《漢陽縣誌》載:縣西南二里大江中,漢禰衡作《鸚鵡賦》於洲上,故名

洲頭街道:因地處鸚鵡洲南半部,為洲之一頭,故名

五里墩街道:因境內有五里墩泛稱得名;因距古漢陽城約五里,地勢略高,故稱五里墩

江漢二橋街道:以轄區位於江漢二橋(知音橋)南端,故名

永豐街道:以境內有明萬曆年(1573)修築的永豐堤得名;取永保豐收之意

江堤街道:以境內有攔江堤得名

四新街道:

龍陽街道:

武漢市各個鄉鎮地名由來,極目楚天舒,江城如畫裡

武昌區

積玉橋街道:以境內昔有積玉橋得名;《江夏縣誌》記為鯽魚橋,後取堆金積玉之意,雅化為積玉橋

楊園街道:以轄區內楊園街得名;清末外國人在現橋樑村附近興建四棟二層西式樓房,四周遍植樹木花草,稱為洋園;1961年以諧音改現名

徐家棚街道:早年有徐姓築棚定居,故名

糧道街街道:以轄區內糧道街得名;清代曾在此設的糧道署,因名

中華路街道:以境內的中華路得名

黃鶴樓街道:因境內江南三大名樓之一的黃鶴樓境得名;因原樓建在黃鵠磯上,後人念鵠為鶴而得名;一說曾有仙人駕鶴經此得名;另說曾有道士在辛氏酒店的牆上畫一隻會跳舞的黃鶴,店家生意大為興隆,十年後道士用笛聲招下黃鶴,乘鶴飛去,故名

紫陽街道:以轄區東北部的紫陽湖得名;古稱滋陽湖,每至夏日滿湖荷花呈紫色,朝霞夕陽映紫荷,故名

白沙洲街道:以境內的白沙洲得名

首義路街道:以境內的首義路得名,因打響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第一槍而聞名

中南路街道:以境內的中南路得名

水果湖街道:以境內的水果湖命名;因丘嶺上的雨水彙集到湖汊裡,由此出口流入東湖,故名水口湖,諧音轉化為水果湖。

珞珈山街道:以境內的珞珈山得名;舊稱落駕山,相傳春秋戰國楚王曾在此山落駕,因名;1928年取美如珠玉之意改現名

石洞街道:以境內自然風景點石洞得名

南湖街道:轄區原系南湖機場,2006年設立街道;南湖因位於武昌之南得名

青山區

新溝橋街道:因原24街居委會轄區有一座橋名為新溝橋得名

紅衛路街道:1957年7月設任家路街道,因轄區任家路村得名,1967年更名紅衛路街道

冶金街道:因轄區北部有冶金大道得名

紅鋼城街道:原名蔣家墩、荒五里,1966年8月由和平街道改現名,因考慮轄區地處青山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為反映新興的鋼鐵工業的特點,因名

工人村街道:此地是建設武漢鋼鐵公司時職工的生活區,故名

青山鎮街道:因古老集鎮青山鎮得名;因青山(青山口、青山鋪、青山磯)命名

廠前街道:因本市有同名的街辦事處,1963年由肖家灣街道改現名,以辦事處地處武漢鋼鐵公司廠區西部前方得名

武東街道:因地處武昌區和東湖的東面得名

白玉山街道:因轄區有白玉山得名

鋼花村街道:武漢鋼鐵公司於1985年所建的職工住宅小區,因鋼水似禮花飛濺取名

武漢市各個鄉鎮地名由來,極目楚天舒,江城如畫裡

洪山區

珞南街道:以轄區位於珞珈山之南得名

關山街道:以境內泛稱關山得名

獅子山街道:以境內的獅子山得名

張家灣街道:以境內張家灣自然村得名

洪梨園街道:2009年原紅旗街道南遷至梨園地區並改現名

卓刀泉街道:2010年11月,葛化街道調整至卓刀泉區域並改現名,相傳東漢末年關羽駐兵於此,關羽以刀卓地,水湧成泉,故名

洪山街道:以洪山(東山、黃鵠山)得名;南宋寶祐五年(1257)隨州大洪山幽濟禪寺遷黃鵠山而更名

和平街道:沿用原和平公社名稱

青菱街道:因境內青菱湖和青菱寺得名;因湖水清澄,野菱甚多而得名

關東街道:因地處關山以東得名

九峰街道:因境內有九峰山得名

花山街道:因境內花山得名;民國初期叫駝子店,後因此處有一個花山寺得名

左嶺街道:以駐地左家嶺命名

清潭湖街道:

八吉府街道:2010年8月由建設鄉改設,清同治年間已有八吉府之名,據《江夏縣誌》:八吉府內設關隘、設堡,《清一統志·武昌府》:八吉堡在江夏縣北五十里

天興鄉:以天興洲命名

東西湖區

吳家山街道:因境內吳家山得名;原名吳家山新村街道,1984年改現名

走馬嶺街道:因境內古戰場走馬嶺得名

新溝鎮街道:原為新溝鎮,鎮以駐地名;清咸豐年間此地挖一河溝由溳口通沔水,俗稱新溝得名

長青街道:因境內有長青隊得名

慈惠街道:因駐地慈惠墩得名

徑河街道:因境內有徑河得名

金銀湖街道:因進境內金銀湖得名

將軍路街道:因1958年圍墾,駐軍將軍們義務修路得名

柏泉街道:以境內有柏泉古井得名

東山街道:因山岡東山頭得名

辛安渡街道:境內原有新安渡口,後因於安徽新安江渡口簡稱重名,改為辛安渡

武漢市各個鄉鎮地名由來,極目楚天舒,江城如畫裡

漢南區

紗帽街道:以轄區內江邊的紗帽山得名

東荊街道:

湘口街道:2005年由漢南農場和銀蓮湖農場合並設立,駐地湘口

鄧南街道:1955年為漢陽縣鄧南區公所駐地,以鄧家口鎮和南莊村各取一字稱鄧南區;故名

蔡甸區

蔡甸街道:原名蔡店,成集之初有蔡姓家族來此開店,古代郭外稱郊,郊外稱甸;故名

奓山街道:原為奓山鎮,鎮以山名

永安街道:在清朝時期稱為永安堡,1985年為永安鎮,2000年由永安鎮改設,駐地永安堡

侏儒山街道:因所處丘崗低於周圍丘陵,故名侏儒山,鎮名源此;原名侏儒鎮、侏儒街道,2014年8月改現名

大集街道:成集初期商貿活躍,規模較大,故名;所在地大集場形成於明末清初,由新收堡發展為鄉集得名

張灣街道:2000年6月由張灣鎮改設,

沌口街道:地處沌水入江之口,因名;《水經·江水注》:沌水徑沌陽縣南,注於江,謂之沌口

軍山街道:因位於大軍山南麓,故名;因三國吳、魏交戰,陳兵於大、小兩山之間,故有大、小軍山之稱

沌陽街道:據《水經·沔水注》:因處沌水之陽,故名

索河街道:鎮以駐地名,因索子長河得名

玉賢街道:原為李集區、玉賢鎮,

消泗鄉:

武漢市各個鄉鎮地名由來,極目楚天舒,江城如畫裡

江夏區

紙坊街道:在唐代以造紙作坊著稱鄉里故稱紙坊

金口街道:因金水河入長江之口得名

烏龍泉街道:因境內兩口泉井得名;清末建龍王廟,廟前兩眼泉井色烏似龍眼,故名

鄭店街道:1997年12月由鄭店鎮改設,1933年有鄭姓在此開店,故名

五里界街道:以駐地名,隋末此地曾是五個裡的交界處,故名

安山街道:原名馬鞍山,因鎮南丘崗形似馬鞍得名;1949年後簡稱今名

山坡街道:原名山陂,因地勢不平坦似背形而名,1936年粵漢鐵路在此設站,取地理環境改現名

法泗街道:因處法泗洲得名

湖泗街道:因境內原有4座木橋名湖泗橋,簡稱得名

舒安街道:原名舒安堖,以舒家與安家兩姓曾在此定居得名

佛祖嶺街道:因轄區內有佛祖嶺村得名

豹澥街道:因昔時橋頭有石形似豹,汛期湖水直抵橋頭,故得名豹子澥,後簡稱豹澥;另說以駐地名,舊時附近橋頭有石形似豹,且多鮑姓,加之地勢低窪積水,名豹子澥或豹澥

龍泉街道:2013年10月由流芳街道改設;龍泉山(江夏山、夾山)古稱靈泉山,朱元璋第六子朱楨每年到此避暑,見此地山環水繞,風光幽美,後經卜工師勘定為五龍捧聖的吉地仙壤,並鐫上“龍泉特結許多年,粉黛三千雲外懸”的詩碑,從此易名

濱湖街道:濱湖街位於牛山湖以南、梁子湖以西,因濱鄰兩湖得名

黃陂區

前川街道:原名城關鎮,舊時此地一小河稱前川,故名

祁家灣街道:為原祁家灣鎮人民政府駐地,因周圍祁姓居民較多得名

橫店街道道: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武昌至北京的驛道改經此,因客棧、小飯館、民居等坐北朝南,橫排於驛道兩旁,故名

羅漢寺街道:明末因羅漢寺得名

灄口街道:因位於灄水入長江之口,故名

六指街道:又名六指店,明洪武年間,有手生六指者從江西遷此開店,故名

天河街道:街治兩路口,為避免區境內地名雷同,取附近汪天和灣的天和二字為集鎮名,並將和改河,含境內水域面積大之意

武湖街道:據《廣輿》記載:東漢江夏太守黃祖在此屯兵,閱馬習射,故名

王家河街道:2008年由王家河鎮改設;鎮以駐地名,因王姓戶族較多得名

長軒嶺街道:鎮治長軒嶺集鎮,因其建在長1.5公里的山岡上得名

李家集街道:以駐地名,相傳因李姓首居開店得名

姚家集街道:原名太和店,清代當地有一姚姓人官至巡撫,名聲顯赫,遂改稱姚家集

蔡家榨街道:以駐地命名,因聚居蔡姓並曾開設過三家榨坊得名

三里橋街道:2013年1月由三里鎮改設,以橋得名,清末此處建有三孔石橋,名三眼橋,後演變為三里橋

蔡店街道:2013年1月由蔡店鄉改設

木蘭鄉:2001年5月由塔耳崗鄉改現名;境內有木蘭湖、木蘭山,故名

武漢市各個鄉鎮地名由來,極目楚天舒,江城如畫裡

新洲區

邾城街道:據地方誌載:周顯王二年(前367)楚宣王滅邾,遷其君民居此,始名邾城

陽邏街道:三國吳蜀聯合拒魏,使人於江北巡邏,故名

倉埠街道:原瀕武湖為著名港口,多倉庫,因名

汪集街道:古名瞻沙店,後為一集貿市場,因汪姓居民較多改名汪家集,簡稱汪集

李集街道:古代即有李姓居此,附近村民常到此地交換農副產品,故名李家集,簡稱李集

三店街道:古稱龍丘,明洪武初年,江西移民湖廣,有黃、蕭、邱三家在此開店,遂起名三家店,簡稱三店

潘塘街道:元末明初有潘姓兄弟依塘建坊釀酒,後有居民陸續遷此,逐漸形成集市,稱潘家塘,簡稱潘塘

舊街街道:唐代河西有店鋪,常遭水淹,柯店鋪遷往河東,然而生意不及河西興隆,人們仍習慣到河西經營.稱河西街道為舊街

雙柳街道:明清時古龍川(今古龍村)有兩株柳樹,樹幹周長5米,高50餘米,遙望可見,故名

漲渡湖街道:因水位季節變化顯著,漲需渡,涸可涉,故名

辛衝街道:以駐地名;原有辛姓居民在此處田衝居住,名辛家衝

徐古街道:以駐地名,相傳原有徐姓夫妻在此做皮鼓為生,名徐鞔鼓,後演變為徐古

鳳凰鄉:以境內鳳凰寨得名

·部分尚缺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謝謝。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