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沆瀣二人因“沆瀣一氣”詞義的演變而被後人誤解終身

  • 由 軒轅說文史 發表于 籃球
  • 2022-01-01
簡介說來也巧得是,主考官叫崔沆,門生叫崔瀣,而沆瀣二字放一起本身就是一個詞語,本意是指夜間的水氣、霧露,屬於同一類

沆瀣是什麼意思

每當我們在生活中聽到一些窩案發生或者不良人員一起作孽時就會說道這些人就是沆瀣一氣,比喻臭味相投,相互勾結,沆瀣一氣就是一個十足的貶義詞。

沆瀣二人因“沆瀣一氣”詞義的演變而被後人誤解終身

崔沆畫像

其實沆瀣一氣一詞的本意是比喻氣味相投的人在一起,可以說是一箇中性詞,甚至約略還有雅虐的褒義之意。

沆瀣一氣一詞來自於我國唐朝時期科舉考試時真實發生的故事,沆瀣是兩個人的名字,即:崔沆和崔瀣。

沆瀣二人因“沆瀣一氣”詞義的演變而被後人誤解終身

科舉考場

科舉制是我國封建社會時期統治階級以透過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科舉制改善了之前察舉制的選人制度,徹底打破血緣世襲關係和世族的壟斷;使部分社會中下層有能力的讀書人得以進入社會上層,獲得施展才智的機會。“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便是對這一制度的描寫。

其中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是創立完善科舉的關鍵人物。在唐朝,考試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兩類。每年分期舉行的稱常科,由皇帝下詔臨時舉行的考試稱制科。因而在科舉盛行的唐朝,讀書人競相參加科舉考試。

沆瀣二人因“沆瀣一氣”詞義的演變而被後人誤解終身

科舉榜單

公元875年,大唐王朝的帝都長安舉行一次規模宏大的科舉考試,許多讀書人紛紛來到長安應考。

擔任這次主考官的是崔沆,史載生於公元820年,字內融,今天的河北安平人,老爸崔鉉官居任宰相一職。

事有湊巧的是參加這次考試的有個名叫崔瀣的考生,頗有才學。引得主考官崔沆在批閱到他的考卷後連聲叫好大為讚賞,因而崔瀣自是榜上有名啦。

沆瀣二人因“沆瀣一氣”詞義的演變而被後人誤解終身

武則天畫像

唐代科舉考試製度中有一個顯性的規矩,凡經科舉考試及第後的進士,都算作主考官的“門生”。雖然說“門生”一詞有投靠援引之意,但絕非是徹底的依附關係,其主要是指學術上的師承關係啦。

中榜的崔瀣當然也不能例外,於是便以門生的身份,鄭重其事地前去拜謁“恩師”崔沆。說來也巧得是,主考官叫崔沆,門生叫崔瀣,而沆瀣二字放一起本身就是一個詞語,本意是指夜間的水氣、霧露,屬於同一類。

如今這兩個字剛好在二人的名字上可以合到一塊,實在難得。一時間引得許多人來到崔沆的府門前看熱鬧。只見其中有幾位在津津樂道似的指指點點,時而引得眾人鬨堂大笑。

沆瀣二人因“沆瀣一氣”詞義的演變而被後人誤解終身

唐玄宗畫像

原來是其中有位好事者,把這沆瀣兩個字合在一起編成了兩句話:“座主門生,沆瀣一氣。”意思是說他們師生兩人就像是夜間的水氣、霧露連在一起,不可分割也。

從他們的初心和詞語的本意來說,原本就是一句調侃的玩笑話而已。並且崔沆、崔瀣師生二人之間在此次的考試中並不存在所謂的違法亂紀、營私舞弊的行為,因而沒有任何的貶義之意。

沆瀣二人因“沆瀣一氣”詞義的演變而被後人誤解終身

門生之宜

也許是進士及第後崔瀣的仕途升遷過快引得一些同僚嫉妒的原因吧,逐漸地“沆瀣一氣”才從原本玩笑的本意演變成一個貶義詞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