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延續傳統的明詞書冊傳播:關於明詞傳播中別集的馬太效應

  • 由 靈靈廣場舞 發表于 籃球
  • 2021-12-30
簡介楊慎繪圖又如夏言,王國維曾感嘆夏氏詞別集刊刻次數之多,說:“是嘉靖一朝前後三十年間,已六付剞劂,古今詞家未曾有也

拈怎麼讀組詞

本文系作者靈靈廣場舞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美國科學史家羅伯特·莫頓( Robert。 Merton)借《聖經·新約全書·馬太福音》中語,定義了

“馬太效應”

,他認為任何個體、群體或地區,一旦在某一個方面(如金錢、名譽、地位等)獲得成功和進步,就會產生一種積累優勢,就會有更多的機會取得更大的成功和進步。簡單地說,就是

“優者更優,劣者越劣”

。明人別集的傳播中,情況也是這樣:越是知名的作者,別集刊刻的可能性越大,文集刊刻的次數越多,名聲也就越大,從而又促進著他的別集的刊刻和傳播;而那些名聲較小的作者,其別集刊刻的可能性較小,且更容易淡出傳播迴圈,從而銷聲匿跡。

延續傳統的明詞書冊傳播:關於明詞傳播中別集的馬太效應

美國科學史家羅伯特·莫頓繪圖

一位作者的成名因素很多,或以才學金榜題名,如楊慎;或以隱居悠遊泉林,如陳繼儒;或以藝術蜚聲天下,如文明;或以顯宦秉國理政,如夏言…情況不一而足。重要的是,這些名家的別集往往能為其詞作的傳播帶來重要影響。如傳奇人物楊慎就具備別集傳播的馬太效應,他本身是宰相公子,又有神童之譽,據說他年十二擬作《古戰場文》、《過秦論》,人皆驚歎。他科場得意,二十三歲就高中狀元,授翰林院修撰。他卻又生世悽苦,嘉靖三年(1524),以

“議大禮”

謫戍雲南永昌衛,淹留三十餘年,死於戍所。《明史》以為

“明世記誦之博,著作之富,推慎為第一。詩文外,雜著至一百餘種,並行於世”。

楊慎著述數量大,涉及面廣,於經史、詩文、書畫,以至音韻、訓詁、名物皆有考論。流傳較廣者有《丹鉛總錄》《升庵詩話》、《詞品》等等,又有《全蜀藝文志》《雲南山川志》《滇載記》等目錄學與地方誌著作。

延續傳統的明詞書冊傳播:關於明詞傳播中別集的馬太效應

楊慎石像

正因為楊慎的生平是這樣富有傳奇性,他編著的圖書一般都很快會被刊刻,如他所編的選本《詞林萬選》就是偶爾被過訪的楚雄知府任良幹見到,便被任氏傳抄,並令府署刊刻。由此可見楊慎著述受歡迎的程度。楊慎的詞別集有六卷本和四卷本兩種,均首刊於嘉靖間。六卷本為嘉靖十六年丁酉(1537)刊本,題《升庵長短句》三卷續集三卷。卷首有唐錡序,正集卷三後有王廷表跋及楊南金序,《續修四庫全書》據以影印。

延續傳統的明詞書冊傳播:關於明詞傳播中別集的馬太效應

楊慎銅像

趙尊嶽《明詞彙刊》本,據丁丙藏嘉靖十六年(1537)刊本校刊,題《升庵長短句》三卷《升庵長短句續集》三卷。四卷本曾兩刻之,一題《升庵長短句》四卷,嘉靖十九年(1540)刊,有唐錡序。一題《楊升庵先生長短句》四卷,附刻《楊升庵先生夫人樂府詩餘》五卷。由此大略可見其詞集刊刻次數之多,可以說,正因楊慎具備極高的文壇聲望,他的文集才能引起諸多讀者的興趣。加上作品自身的質量,使讀者為之樹立口碑。因而能夠引起更多的關注,從而刺激各傳播主體刊印他的作品。

延續傳統的明詞書冊傳播:關於明詞傳播中別集的馬太效應

楊慎繪圖

又如夏言,王國維曾感嘆夏氏詞別集刊刻次數之多,說

:“是嘉靖一朝前後三十年間,已六付剞劂,古今詞家未曾有也。”

嘉靖朝夏詞別集即有:戊戌年(1538)吳門初刻本;嘉靖十九年(1540)石遷高刻一卷本;嘉靖二十年辛丑春(1541)鉛山刻本;嘉靖二十年冬雲中刻本;嘉靖二十五年丙午年(1546)陳堯文刻本;丙寅年(1566)雙泉童氏刻本;未見蹤跡的閩刊本,共七種。至萬曆間吳萊所刻九卷本、萬曆十五年(1587)一卷本梓行,則有明一代竟至

“十付剞劂”

,可謂蔚為大觀。值得注意的是,金陵泉童氏覆陳堯文重刻本刊於嘉靖丙寅(1566)仲夏,其時嘉靖還在位,夏言名譽並未完全恢復,刊刻其集不無投鼠忌器之虞。故王國維嘆曰

:“豈文章事業自有公論,有不可泯滅者歟。”

觀堂此論慧眼如炬,說盡文章傳世之妙。

延續傳統的明詞書冊傳播:關於明詞傳播中別集的馬太效應

夏言繪圖

夏言詞別集能得到如此廣泛的傳刻不是沒有原因的,嘉靖十七年戊戌(1538)的吳門初刻本就是刊刻在夏言仕途的第一個巔峰,這一年,夏言進首輔大學士。在嘉靖十七年到二十年(1541)這四年間,夏言的詞別集就曾四次付梓。而從嘉靖二十一年(1542)到二十四年(1545)間,夏言退居上饒,此間其詞別集未曾刊刻。到嘉靖二十五年(1546)陳堯文又刻,其時正好是夏言仕途的第二個高潮,他在這一年第二次入閣為首輔。夏言的詞集刊刻固然有“

文章事業自有公論”

的成分,但更多的卻是贏者通吃的馬太效應在起作用。

延續傳統的明詞書冊傳播:關於明詞傳播中別集的馬太效應

年輕的夏言繪圖

我們再看個反例。明代作品傳世數量最多的詞人易震吉,字起也,號月槎,上元(今屬江蘇)人。崇禎七年(1634)甲以南京鷹揚衛軍籍中進士,授刑部主事,升郎中,崇禎十二年(1639)出知大名府,歷嘉湖道,官至江西參政副使。崇禎十四年(1641)辭官歸裡。易震吉的《秋佳軒詩餘》十二卷,存詞1083首,歷朝詞人存詞數罕有其匹,但他卻被張仲謀先生稱為

“被遺忘的詞家”

。雖然他也曾與南洙源結濮水社,與俞彥等人唱和。又常作組詞,動輒一調同題數十闋,如《水調歌頭·讀陶詩拈句為賦得三十首》《卜運算元·讀陶詩拈句三十四首》等。

延續傳統的明詞書冊傳播:關於明詞傳播中別集的馬太效應

易震吉的《秋佳軒詩餘》

但他居官之日,常奔波於各地,並沒有形成很大的文壇影響,因此《秋佳軒詩餘》只在崇禎間刻過一次。而這隻刊刻過一次的詞集,又因為卷帙浩繁,刊印數量或許也就較少。易震吉詞作學辛棄疾,雖未臻完善,卻也達到一定的水準。但他從政並未官居極品,在文壇又未能領袖一方,沒有特別突出之處,因此不能形成積累優勢。再加上《秋佳軒詩餘》卷帙浩繁,幾重原因綜合作用,導致他這樣一位有明一朝罕見的、專力作詞的詞人,竟然被遺忘在歷史的荒原上。

延續傳統的明詞書冊傳播:關於明詞傳播中別集的馬太效應

崇禎皇帝繪圖

易震吉還算是幸運的,他畢竟還有1083闋詞作傳世,而詞史上更多的曾經有過詞集,但未曾刊刻,或刊刻未廣的詞家詞別集就在

“劣者愈劣”

的畫外音中,重複著灰飛煙滅的故事。我們僅據《全明詞》統計,《全明詞》所收存詞數僅1首的詞作者468人。據小傳,這468人中有152人有別集傳世,或者曾經有別集傳世。在這152人的別集中有不少是詞別集,如康秀書有《撫松軒詩餘》,宋俶有《獨山詞》《藏山詞》各一卷,查維宏有《懸藻亭詞》,周永年有《懷響齋詞》,呂師濂有《守齋詞》等等。但他們今日傳世詞作不過一闋而已,且多是透過總集採錄得以保留。這些詞集的匿跡,雖然是正常的文學現象,但其中的詞作未必全然無可採。因為馬太效應而失去傳播的機會,豈文章事業雖自有不可泯滅者;亦自有無奈消逝者歟。

參考資料

·《明詞史》

·《明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