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簸箕和箢子

  • 由 lw石棚山人 發表于 籃球
  • 2021-12-27
簡介每當我回憶那段時光,都似乎能記起祖父做“生活”時用到的每一件工具和每一個細微動作,但當我迫不及待地要將此付之筆端時,腦子裡卻只剩下一個形象:昏黃的燈光下,一個披著舊衣,佝僂著身子的老人

糞這個字怎麼讀

適逢萊蕪會展中心召開一年一度的農博會,我在一個擺放簸箕箢子的“柳條編”特色展臺前,駐足良久,記憶的閘門似被一下打開了,諸多往事湧上心頭,夾雜著著濃濃的溫情和思念……

我的祖父,一個從苦難掙扎中走過來的平凡老人。除了日復一日的耕作,他還是個手藝人,幹了一輩子的“柳條編”。做“柳條編”所用的“柳條”是一種被稱作“杞柳”或是“紅皮柳”的叢生灌木。說起祖父的這門手藝,又不得不提一提那段特殊往事:

昔年日本人侵華佔據了萊蕪縣城,到處抓丁拉夫,從事一些諸如採礦修路等重體力勞動,到處人心慌慌。祖父剛剛成家不久, 就在曾祖父的帶領下,攜家帶口逃到章丘一個叫舊軍的地方躲災避禍。章丘舊軍是清末明初,“祥”字號創始人,著名魯商孟駱川的故里,民風重商,小手工業發達。

縱觀歷史,中國的農民就如他們鐮刀下的穀子一樣的堅韌,一生下來就是要向陽而生,就為了要生存哺育。

為了在這裡儘快紮下根來,祖父一邊開荒耕種,一邊向當地的手藝人拜師,學習柳條編織技藝。學手藝吃了多少苦,後人就不得而知了,但我印象深刻的是祖父晚年的那雙手,十根被老繭包裹著的手指,蜷曲著,再也伸不直了。後來新中國成立,舊軍成立了柳條編集體合作社,祖父因為超卓的手藝被推舉為大師傅,最多的時候有超過五十個人同時向祖父學手藝。

老輩人常說“金旮旯銀旮旯,不如自己的窮旮旯。”好日子才過了幾年,年邁的曾祖父母日漸思念闊別的老家了,一聲吩咐,祖父母以及我的幾個尚未成年的姑姑開始收拾行囊,拋下六間大瓦房,辭工的辭工,輟學的輟學,沒有任何交通工具,肩挑背扛,用腳底板把家從章丘又搬回到萊蕪。幾年前,我聽大姑姑講過,她是不願回來的,哭了一路。初回萊蕪那幾年,貧無片瓦,一家六口借宿在好心老鄉的一間小草屋裡,儘管生活窘迫,祖父母卻無半句抱怨。

孝者,順也。每每想到當時,我都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份源自先輩,又融入我身體,流淌在血液中的善良與堅毅。儘管一時困苦,那有什麼,喜有家人的陪伴;儘管歸來已不是舊時模樣,但那又算得了什麼,她依舊是家園。

啜一口苦茶,生活還得繼續,終離不開簸箕箢子,柴米油鹽。

回到萊蕪老家的頭二十年,貧窮一直是這個家庭的標籤,從頭再來容易,從無到有卻是難上加難。耕種之餘,祖父又重新操起他的手藝,貼補家用。我至今記得老家舊房子南邊不遠處,有個地窨,深不過兩米,製作物品之前,為了保證柳條的柔韌,先要將柳條長時浸透,製作的過程中仍要時常往上噴水,因此地窨常年昏暗潮溼,祖父就是長年累月在那裡面編織出一件件的簸箕、箢子,簸籮……當年我常做的一件事,就是從祖父家飛快地跑到他的地窨,掀起用谷秸麥稈做成的厚厚的窨簾,朝裡面大喊:“爺爺,奶奶讓你回家吃飯——”。

偶爾我也下到地窨裡,蜷著身子,靜靜地看祖父做“生活”。這裡我講的“生活”,其實是一個方言詞,此處的“活”是要讀成輕聲的,而“生”也得從陰平音“五五調”降到大約“三三調”,意思類似於“手工藝品”、“活計”,但又遠要豐富得多。“依靠做‘生活’維持生活”,這個有趣方言詞彙無疑豐富了“生活”的內涵,也拓展了中國語音文字的蘊籍和深度。每當我回憶那段時光,都似乎能記起祖父做“生活”時用到的每一件工具和每一個細微動作,但當我迫不及待地要將此付之筆端時,腦子裡卻只剩下一個形象:昏黃的燈光下,一個披著舊衣,佝僂著身子的老人。

祖父的“生活”做得好,響譽十里八村。常常是預定的人家要排半個月以上的號。他當年做得最多的就是簸箕和箢子,因為這兩樣傢什是每家每戶的生活必需品,即使是青年人結婚,這兩樣也是必定得添置齊全的。我至今還記得,祖父做好了的簸箕箢子堆在場院裡晾曬,白白淨淨,像洗淨去皮的蓮藕,乾淨漂亮!

簸箕是中國最古老的農具之一,早在甲骨文時期,如“棄,糞”等字中,就出現了簸箕的形象。簸箕在農事中的主要作用是鏟裝和篩選,尺寸大小也基本都是相似的,但“箢子”的作用卻不同,除了作容器用,還有“量器”的功能,因此,箢子按大小又可分為“一升箢,二升箢,三升箢……”不等,我想,正是因為箢子可量可裝的特點,因此才在當年深受歡迎。

前些天,聽父親講剛搬回萊蕪的那幾年,每到青黃不接的時候,經常要向鄰里借糧,東家半箢子,西家半箢子,來年秋上新糧下來,祖父母總是要多還人家些糧食,說這是做人的規矩,這叫“借人家的淺,還人家的滿”。苦難中仍堅守著做人的良知底線。

又是一個收穫秋季,又看到了熟悉的簸箕箢子,人聲嘈雜中,我又想起了我的祖父,那位平凡、和藹、微駝的老人,在他的肩上一前一後挑著兩隻箢子,一隻裝著苦難,一隻裝滿了希望。

祖父安逝於一九九七年,享年​八十三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