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錦上添花”的《三衢道中》(40)

  • 由 作家阮德勝 發表于 籃球
  • 2021-12-25
簡介儘管只見到了熟透的黃梅、連續的晴日和濃郁的綠陰,聽到了黃鸝的鳴叫,但將初夏的風光勾勒得栩栩如生,將詩歌的情致描繪得貼心粘肺,詩的境界起伏有度,詩的意味悠長綿綿

小溪泛盡卻山卻是什麼意思

中華古詩詞的人性之美(40)——

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

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宋]曾幾《三衢道中》

《三衢道中》,是南宋詩人曾幾(1085—1166)的一首七言絕句。全詩景語通達、清新悅目,明快自然、韻味純厚,錯落有致、平中見奇,一掃作為江西詩派代表性詩人“生吞活剝、拗折詰屈”的弊病之習。

曾幾,字吉甫,自號茶山居士。其先贛州(今江西贛縣)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陽)。《宋史》記載:“幼有識度,事親孝母,死,蔬食十五年。入太學有聲,試吏部,考官異其文,置優等、賜上舍出身、擢國子正兼欽慈皇后宅教授。”歷任江西、浙西提刑、秘書少監、禮部侍郎等職。學識淵博,勤於政事。其詩多屬抒情遣興、唱酬題贈之作,具有講究用字煉句、杜絕奇字僻韻、風格活潑流動、詠物重於神似的特點。乾道二年卒,享年82歲,諡文清。所著《易釋象》及文集已佚,今存《茶山集》8卷。

《三衢道中》,題中“三衢”,即衢州(今浙江常山),因境內有三衢山而得名。詩中,“梅子黃時”,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節;“小溪泛盡”,意思是乘船至溪流盡頭;“卻”,即“再”;“不減”,不少於。詩譯白話如是:黃梅熟透的時候,日子天天晴朗。乘舟沿溪流至盡頭,再改山路前行。一路樹陰的涼爽並不比來的時候少多少,反而增添黃鸝鳴叫的情趣。通常認為,此作是一首屬於描寫旅途所見所聞、抒發途中感懷的紀行詩。縱觀全詩,其一,所行所紀平常而不平淡。說白了就是在梅雨的晴日裡行了一段溪水和山道,但用了“日日晴”一去“黃梅時節家家雨”(宋·趙師秀《約客》)的陰溼,用了“卻山行”寫透了遊興不盡的興致,日常生活有了觸一下便當當作響的質感;其二所見所聞簡約而不簡單。儘管只見到了熟透的黃梅、連續的晴日和濃郁的綠陰,聽到了黃鸝的鳴叫,但將初夏的風光勾勒得栩栩如生,將詩歌的情致描繪得貼心粘肺,詩的境界起伏有度,詩的意味悠長綿綿。其三所對所比錯落而不錯位。無論是將常有的陰雨連綿的黃梅節候與眼下連續的晴朗作對比,還是將溪上的清涼與山林的綠陰作對比,以及將水路的幽靜與山林黃鶯的叫聲作對比,均達到了對得有因有果、比得有章有法,緣于都是在同一種愉悅情感的統領下,開掘的真實的內心反映,錯落而有致、渾然而天成。

衢州在浙江西部,可推測《三衢道中》應該是詩人任浙西提刑時創作,而不是“會兄開與秦檜力爭和議,兄弟俱罷”後“去三十八年而復至”(《宋史》)的浙東提刑時期。青年曾幾心境明達,結合弟子陸游在他《墓誌銘》中之言“治經學道之餘,發於文章,雅正純粹,而詩尤工”的詩文之道。如果再來用人性的或關於人性的鑰匙來開啟此詩,它的光芒必有不同——

“梅子黃時”,指梅子已熟,也標誌著陰雨延綿的梅雨季節終於過去了,是件賞心的事,然而比這悅目的還有連續的晴朗天氣;“小溪”泛舟,本就快樂,雖然到了盡頭有些煞風景,但依然有山路可行,樂此不疲;山行自然比行船勞人,好在有綠陰,並且不差於水上的清涼,更有甚者的是入得山林增添了黃鸝四五聲點綴般的鳴叫,印襯了幽靜,延展了悠然。

因此,《三衢道中》傳遞的人性之光,即:“百尺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先秦·孔子《論語·學而》)、“芝麻開花節節高”(諺語)……都是人們不斷追求好上加好、美上添美的本質屬性的總結。沃爾瑪若沒有“十英尺態度”和“八顆牙微笑”精益求精的企業精神,如何成長為今日世界著名企業?錦上添花是慾望、是目標,只有為之持續奮鬥,方能高原攬景、高峰摘星,直至抵達宇宙和宇宙之上的美妙。

(阮德勝)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