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不斷思考與發現,就一定能夠不斷挖掘!

  • 由 那一刻變得清澈明晰 發表于 籃球
  • 2021-12-04
簡介如果我們教師能把獲取的農作物資源、家禽的新品種資源等製作成標本,標註上詳細的說明,形成系列作品,就可以在學校舉辦“科普展覽”,讓我們農村或者城區的孩子,參觀展覽,進一步強化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激發他們探索科學奧秘的熱情

籃下3秒什麼意思

一、拓展視野,豐富教學內容

生物課教學與我們日常生活的聯絡十分緊密,衣、食、住、行幾乎都與生物學有關。如果把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融入生物課堂教學之中,那麼我們的教學就一定能充滿樂趣、充滿生機和活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能夠激發出來,就會形成探究的熱情。例如,在學習有關“科學探究”的內容時,我在課堂中引入了這樣一個話題:黃沙鰍是生活在山區冷水中的一種魚,其肉質鮮美,營養價值極高。在不到20年的時間裡,其價格由原來的每斤幾角錢漲到三四十元錢,由於利益驅使,人們開始瘋狂捕撈,數量急劇下降,已瀕臨滅絕的邊緣。

不斷思考與發現,就一定能夠不斷挖掘!

就“黃沙鰍”你們想提出哪些可探究的問題呢?經過合作研討,學生提出了很多感興趣的問題。比如:黃沙鰍為什麼生活在淺水中?黃沙鰍怎樣繁殖?一次能產多少卵?把卵產在哪裡?黃沙鰍喜歡吃什麼?怎樣能把黃沙鰍保護起來,防止滅絕?黃沙鰍能不能人工養殖?等等。透過師生的共同研討與交流,學生學會了在探究的過程中如何提出問題,並在問題的基礎上做出合理的假設,根據自己的假設,設計科學合理的實驗方案。透過這樣一個話題,學生學會了在生活當中如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在探究課的教學中,探究是教學活動的主線,而問題是探究活動的開端,一個好的問題,可以激發學生無限的想象空間和創造力。由此可見,教師在生活中不斷積累資源,拓展視野,並恰當地運用於課堂教學之中,豐富自己的教學內容,課堂教學就一定能夠充滿生機,煥發活力。

二、精選資源,開發校本課程

2014年,我受區教育局的委託,做少年宮科學實驗課的兼職教師,授課的物件是小學生,授課的內容都是與生物學有關的趣味小實驗,目的是培養學生科學實驗的興趣和能力。因為沒有現成的教材,所以我就根據自己的多年教學經驗,開發了《趣味小實驗》《走進大自然》《洋蔥為什麼會讓人流眼淚》《花為什麼會變色?》《盆栽草莓》《透過顯微鏡看微觀世界》《觀察魚的運動與呼吸》等二十餘節校本課程,受到了學生的喜愛。

國家提倡開發和利用校本課程資源,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促進學校特色形成。對於農村生物教師來講,豐富的農業資源成為校本課程開發的“原石”,只要稍加雕琢,就能成為一件非凡的工藝品。把握和利用好這些教育資源,就一定能開發出適合當地學校教育的校本課程,不但豐富了自己的教學內容,而且又形成了自己的教學特色。比如:“當地農作物新品種簡介”“適於當地種植的作物新品種-××”“××植物新品種的經濟價值”“特色家禽××的養殖方法”“家禽××的經濟價值”“家畜××養殖的發展前景”等,都可以成為教師研究的方向。教師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根據學校所處的環境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出選擇。

三、開闢基地,種植特色作物

農村中學大多建在的鄉鎮的周邊,有著豐富的土地資源,操場的面積都很大(有些學校甚至有自己的農田),教師可以建議校領導劃出一片區域,作為生物教師開展活動的“生物園”,每年引進幾種農作物新品種,種植在生物園中。從種植到田間管理,再到採收,都可以讓學生跟教師一起完成。師生在活動中共同體驗勞動的快樂,激發學生熱愛勞動、熱愛生活的情感,增進師生間的友情。

我校位於山區,是一所離城區較遠的鄉鎮中學,學校操場的周邊有近十畝農田,歸學校所有。除一部分承包出去之外,還有一部分由教師自主耕種。

每年在種植之前,我都會跟教師一起研究選擇哪些新品種,在什麼位置種植等。每年至少選擇3~5種新品種,比如:落花生、秋葵、吊瓜、絲瓜等。從2018年開始,每年的七月、九月、十月三個月的時間裡,每週的週末,教育局組織城區小學六年級學生進行“研學”活動,其中有一站是來我校的種植園參觀,我也利用課餘時間進行講解。學生們非常樂於參加此項活動,走進農田,學生對一草一木都充滿了好奇。學生邊聽邊記,或者提出一些他們感興趣的問題。透過研學活動,學生對常見農作物、蔬菜的種類、生活習性、營養價值、經濟價值等有了初步的認識。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學到了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不論是在知識上還是在情感上,都有很多的收穫與感悟,更重要的是,社會實踐活動,錘鍊了他們的意志。

四、專訪農戶,瞭解家禽養殖

在農村,家禽的養殖十分普遍,除常見的家禽之外,人們會根據需求養殖不同品種的家禽。有些地方形成了特色養殖、規模養殖。在農村,除了本地的笨雞、笨鴨、鵝外,不斷從各地引進新品種,有很多品種不常見,就是看見了,學生也不一定認識。比如三黃雞、烏雞、野雞、火雞、珍珠雞、絨鴨、醜鴨、雁鵝、鵪鶉、孔雀等。如果教師能抽時間深入農戶觀察,再結合上網查詢,對這些家禽的形態特徵、生活習性、營養價值、經濟價值等,都能深入、全面地瞭解,然後介紹給學生。教師增大知識佔有量的同時,學生也開闊了視野。同時也能激發學生對家禽養殖業的喜愛,這對農村的未來養殖業的發展具十分重要的意義。

現在的農村面臨老齡化,年輕人都不願意留在農村,對於農村的未來發展不抱希望,所以就出現了在農村務農的大多是老年人。如果這一代老年人失去勞動能力以後,農村的勞動力將嚴重缺乏,這對於農村未來的發展也是一個嚴峻的考驗。所以,作為一名農村生物學教師,我們有責任和能力為農村未升入大學的那部分人走上一條致富的道路提供一些借鑑,讓他們在種植業、養殖業上感到大有可為,這對於未來農村的發展至關重要。

五、製作標本,實施科普教育

製作動植物標本,是生物教師必備的基本功。如果我們教師能把獲取的農作物資源、家禽的新品種資源等製作成標本,標註上詳細的說明,形成系列作品,就可以在學校舉辦“科普展覽”,讓我們農村或者城區的孩子,參觀展覽,進一步強化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激發他們探索科學奧秘的熱情。同時,也能激發農村孩子熱愛農村,將來在農村養殖業的發展上成為骨幹力量。在近三十年的生物學教學實踐中,我在不斷嘗試著製作鳥類、哺乳類、昆蟲類、孢子植物等標本,並得到了局領導的肯定。2017年的9月,教育局撥款,為我個人建立了“吳傑工作室”。作為科普教育基地,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我的工作室接待城區來參觀的師生數已經超過了四千人次。可以說作為一名普通的初中生物教師,我為學生的科普教育貢獻了一份力量。透過教師的介紹,學生對當地的常見鳥類、昆蟲、孢子植物等的種類、習性等有了更多的瞭解。同時,教師也對學生進行了野生動植物資源的保護教育,讓學生從小養成熱愛大自然、熱愛生物的好習慣。

六、結語

總之,農村的教育資源優勢相比於城市有很多的優勢。這些豐富的教育資源,為廣大的農村生物學教師提供了廣闊的專業拓展空間。我們要著眼創新,以學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為己任,不斷思考與發現,就一定能夠不斷挖掘、不斷探索與實踐,就一定能夠取得豐碩的成果,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國家的未來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