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刺世疾邪,世界犯了什麼病?

  • 由 立達國學 發表于 籃球
  • 2021-12-03
簡介所以趙壹指出,五帝、三王時,都是治世,但禮法卻不是一脈相承的,有其變化,這是“小變”

靡草怎麼讀音

清乾隆年間,一私塾先生讀趙壹《刺世疾邪賦》。驚豔於一句“

寧飢寒於堯舜之荒歲兮,不保暖於當今之豐年

”,激賞不已,當即批了四個字——“古今同慨”。

放在如今,這標題可能就是《這世界病了》,不好意思,不雅,辭賦家不屑為之——趙壹,東漢辭賦翹楚,與敦煌書法家張芝、鎮原哲學家王符並稱“隴上三大家”。

同時,他也是黨錮之禍中,陷入外戚、朝臣、宦官鬥爭渦流的受害者。

刺世疾邪,世界犯了什麼病?

屢屢獲罪,蒙友相助。死裡逃生的趙壹最終選擇歸鄉“滴汗於黃土,涉足於泥道”,再不受朝廷徵辟,才有了這篇緣切身體會而辭鋒犀利、因冷眼旁觀而哲意質樸的《刺世疾邪賦》。

批判現實,是全文重點。文中首段叩問“德政不能救世溷(hùn)亂,賞罰豈足懲時清濁”?但這裡的“時”,並非指時代,而是通“是”,即“此”。

時,在《漢字字音演變大字典》中,共有三種讀音:

時,音rì,古字形從“日”之聲,即太陽;

時,音shì,通“是”,即“此”;

時,音shí,本義為四季,引申為“時間”“機會、時機”。

《刺世疾邪賦》中的“春秋時禍敗之始”,此處“時”,也是“是”“此”的意思。

而此句“清算曆史”的用意在於,透過起興“批判現實”。

傳統儒學倡導中庸。雖然把中庸說成是“折中、平庸、調和”,乃以偏概全,但古人對慎獨自修的固執,也確實讓千百年來無數官宦面對時代發展需求抱殘守缺、面對禍亂社稷的奸宄明哲保身、面對變法圖存的志士千般阻撓。

世之“疾邪”,由此發端。

所以趙壹指出,五帝、三王時,都是治世,但禮法卻不是一脈相承的,有其變化,這是“小變”;而治世與亂世的更替,是“大變”。並總結出“數極自然變化”的哲理。

雖然還不成體系,但這六個字,已經能讓人聞出“質變與量變的關係”這一哲學意味了。

只可惜,“寧計生民之命,唯利己而自足”成為了春秋以來的社會共同本質,“思危”“思變”“思進”的人,身邊卻是“思安”“思守”“思退”的“群愚”。

因此趙壹借“秦客”之口哀嘆:“順風激靡草,富貴者稱賢。文籍雖滿腹,不如一囊錢”。

這樣的嘆息,也未終止在東漢桓、靈之世,開頭便說過,直到封建社會斜陽欲落,仍能聽到迴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