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飯桶”說法怎麼來的?且看宋代大胃王宰相!

  • 由 閒聊名著 發表于 籃球
  • 2021-12-03
簡介清人錢泳《履園叢話》記載,顧炎武的外甥、“崑山三徐”之一的徐乾學也超級能吃——每天早朝前,他都在家大吃大喝,食譜如下:實心大饅頭50個、燒黃雀50只、煮雞蛋50個、燙黃酒10壺

桶字怎麼讀

“飯桶”說法怎麼來的?且看宋代大胃王宰相!

形容某人好吃能吃卻低智無能,我們常用“飯桶”二字。

這一說法從何而來?多處查詢,不明所以。

近日閒讀古人筆記,在宋代歐陽修《歸田錄》見到一則,提到“飯桶”——

張僕射 (齊賢) 體質豐大,飲食過人,尤嗜肥豬肉,每食數斤。

……嘗與賓客會食,廚吏置一金漆大桶於廳側,窺視公所食,如其物投桶中。

至暮,酒漿浸漬,漲溢滿桶。

“飯桶”說法怎麼來的?且看宋代大胃王宰相!

這一段,簡單意譯就是——

北宋宰相張齊賢,人高馬大,食量過人,特別喜歡吃肥豬肉,每次都吃好幾斤。

他曾與賓客聚餐,廚工在廳旁放個大桶,偷偷看著,張宰相吃什麼喝什麼,就按同樣的量投食入桶。

一直到晚上,那大桶已是酒湯食物滿溢。

天,真是宰相肚子能撐船,這張大人能吃一大桶東西!

不過,這一故事只是把“飯”和“桶”聯絡在了一起,這張大人可不是隻有飯量沒有水平的“飯桶”,他在北宋太宗、真宗兩朝為相,其學問、智謀、能力想來非同尋常。

“飯桶”說法怎麼來的?且看宋代大胃王宰相!

類似的故事,清人梁章鉅《歸田瑣記》也有記載。

該書《食量》一則有這樣事——

清初有個叫徐健庵的,非常能吃,在京數十年,無人能與之對壘。

他退休時,眾門生給他餞行。酒席座後放一個空腹銅人,徐老師喝一杯,銅人來一杯,徐老師吃一碗,銅人來一碗……

最後銅人肚子滿了,還倒換兩次,徐老師依然吃喝不停。

《歸田瑣記》還有一則《紀文達師》,記載紀曉嵐趣事,說他特能吃,而且只吃肉不吃主食——

有一次,有客人來見紀曉嵐,僕人捧上一盆火腿,約三觔許(一觔近600克,三觔就是三四斤),紀曉嵐邊聊邊吃,一會兒功夫吃到精光。

“飯桶”說法怎麼來的?且看宋代大胃王宰相!

清人錢泳《履園叢話》記載,顧炎武的外甥、“崑山三徐”之一的徐乾學也超級能吃——

每天早朝前,他都在家大吃大喝,食譜如下:實心大饅頭50個、燒黃雀50只、煮雞蛋50個、燙黃酒10壺。

不說別的,只這50個饅頭、50個雞蛋,一般人得吃十來天吧!

如此說來,張啟賢、紀曉嵐、徐乾學這些人都是“飯桶”——當然,這只是說飯量,不涉其他,因為他們都是為宰為官的飽學之士,其能力學識比飯量還要令人稱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