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中秋節的習俗你知道多少“單身狗”別忘了拜月老!

  • 由 生活技巧整理 發表于 籃球
  • 2021-11-30
簡介但對宋人來說,中秋還有另外一種形態,即中秋是世俗歡愉的節日:“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貴家結飾臺榭,民家爭佔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戲連坐至曉”(《東京夢華錄》)

有什麼和犬有關的雅稱

中秋節就像春節一樣,許多人會回家與家人一起過節。即使是在外的遊子,不能回家,也會透過月餅、賞月亮來寄託對家鄉的相思之情。過中秋節,似乎大家都喜歡吃月餅。月餅的確能感受到節日的氛圍,除此之外還能從哪裡去尋找中秋節的蹤跡呢?接下來小編整理了中秋節的習俗,都來了解一下吧。

中秋節的習俗你知道多少“單身狗”別忘了拜月老!

1、吃月餅

據現有記載,吃月餅的習俗最早源於唐代,唐僖宗在中秋節吃月餅,感覺味道極美,便命御膳房用紅綾包裹月餅賞賜給新科進士們。到了宋代,月餅有“荷葉”、“金花”、“芙蓉”等雅稱,其製作方法也更加精緻。詩人蘇東坡有詩稱讚說:“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其美味可想而知。

2、祭月

中秋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禮記》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裡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這種風俗不僅為宮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隨著社會的發展,也逐漸影響到民間。

中秋節的習俗你知道多少“單身狗”別忘了拜月老!

3、賞月

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待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為中秋節。與唐人不同,宋人賞月更多的是感物傷懷,常以陰晴圓缺,喻人情世態,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飾不住宋人的傷感。但對宋人來說,中秋還有另外一種形態,即中秋是世俗歡愉的節日:“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貴家結飾臺榭,民家爭佔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戲連坐至曉”(《東京夢華錄》)。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營業,玩月遊人,達旦不絕。

4、吉祥物兔爺(兔君)

在老北京,每逢八月十五中秋節都有拜兔爺的習慣。兔形玩具,穿人的衣服。或用泥,或用面做。《花王閣剩稿》:“京中秋節多以泥摶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狀,兒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兒爺的功能已由祭月轉變為兒童的中秋節玩具。製作也日趨精緻,有扮成武將頭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紙旗或紙傘、或坐或立的。坐則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販,或是剃頭師父、或是縫鞋、賣餛飩、茶湯的,不一而足。“每屆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黃土摶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謂之兔兒爺。”

中秋節的習俗你知道多少“單身狗”別忘了拜月老!

5、觀潮

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代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中觀潮記載表明,在宋代中秋觀潮之事達到了巔峰。

6、玩花燈

中秋節,有許多的遊戲活動,首先是玩花燈。中秋是我國三大燈節之一,過節要玩燈。當然,中秋沒有像元宵節那樣的大型燈會,玩燈主要只是在家庭、兒童之間進行的。早在北宋《武林舊事》中,記載中秋夜節俗,就有將“一點紅”燈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動。中秋玩花燈,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會上,就有各種各式的彩燈:芝麻燈、蛋殼燈、刨花燈、稻草燈、魚鱗燈、穀殼燈、瓜籽燈及鳥獸花樹燈等,令人讚歎。

中秋節的習俗你知道多少“單身狗”別忘了拜月老!

7、飲桂花酒

屈原的《九歌》中有“援驥鬥兮酌桂漿”、“奠桂兮椒漿”的詩句。在中秋佳節,民間自古有飲桂花酒的習俗。中秋之夜,仰望著明月,聞著陣陣桂香,遙想吳剛砍桂,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閤家甜甜蜜蜜,歡聚一堂,已成為節日的享受。

8、互贈銅鏡

既然中秋節也是銅鏡的節日,銅鏡之上出現中秋題材的月神形象紋飾也就變得十分流行,其中最重要的形象是蟾蜍、玉兔和嫦娥。中秋賞月已是大眾習俗,而秋夜賞鏡,知之者不多。但凡知曉者,從見它的第一眼起,便會漸漸迷戀上滲透著亙古的氣息的、如月光般明亮的銅鏡。相耀生輝的明月與銅鏡淵源始於盛唐時期,每到丹桂飄香的季節,鑄鏡師的當務之急便為鑄造“雙秋”鏡——千秋鏡、中秋鏡,以供佳節之用。

中秋節的習俗你知道多少“單身狗”別忘了拜月老!

9、拜月老(單身狗注意啦)

拜月只是一統稱, 事實上有分「祭月」及「拜月」, 拜月便是拜神, 也是拜月老星君(某些地區是拜太陰星君), 通常用於個人求願,相傳古時一些年輕少女, 便是在八月十五拜月老求得好姻緣。

祭祀月老是求姻緣的一種好方法。從周朝開始秋天就被視為祭祀月亮的好時候,《禮記》中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

祭拜月老首先要準備好:香三隻,碗一個(裝滿米),紅布一張,沒有紅布用紅紙也可,酒三杯,清水一盤。

先將紅紙鋪蓋在桌子上,盆清水放置上月亮下,讓月亮倒映在水中。然後用裝滿米的碗當香爐。

這時上清香三炷,三杯酒倒入盆中。然後默默祈禱。

拜月老時要在心中默唸自己姓名、籍貫以及出生年月日,並將擇偶條件說清楚,同時告訴月老,自己願意懺悔以前的錯誤,願意以後多做好事,少做壞事,願意承擔作為一個妻子或是丈夫的責任,祈求月老見證自己日後的行為是不是按照自己說的做了,如是希望月老賜下姻緣。

祈禱完畢後,將清水倒在乾淨的河水或井水中,如不方便也可以到在花壇之中,切不可衝到下水道等等骯髒的地方。

10、團圓(最後一條最重要)

人生中的“詩與遠方”有很多,但“在路上”始終不如“在一起”。千百年來,鄉愁之傷、念故之美,恰在於對團圓與廝守的渴慕。在中秋,祭拜祈福也好,相聚慶祝也罷,能穿越千百年時光而始終停留在歷史“熱搜榜”上的,不過“人月兩圓”四字而已。這也不難理解,就像費孝通先生在《鄉土中國》中所說的,中國鄉村秩序是從血緣關係和地緣關係開始的。此後時空流轉,縱使百轉千回,討生活也好、討理想也罷,走出去的中國人,還是會被故土的濃烈情思所牽絆。

在中國,打小一家人一張桌子一日三餐,就是鐫刻進一個人一生一世的文化儀軌。此後,羽翼豐滿前程璀璨,還是忘不了闔家安好的那些溫柔時光。不是中國人戀家,而是家園與家國情懷,早已入心入肺而潛移默化。中秋,大概就是這麼個日子,叫人停步、叫人駐足,哪怕只是心裡有月光晴朗,也會倍覺周遭溫暖。

在故土,在他鄉,團圓才是最好的中秋。理解了這個邏輯,所謂節日文化的承續與張揚,才會有些踏踏實實的方向感。

作者:文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