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竇娥冤》——艱難奮鬥、世事無常、人性複雜、社會黑暗下的悲歌

  • 由 還是陽關雪 發表于 籃球
  • 2021-11-29
簡介二、世事無常、人性複雜下普通人的命運之悲張驢兒母子的出現,是竇娥人生再次走向悲劇的推手

天啊你不分好歹枉做天

《竇娥冤》全面叫《感天動地竇娥冤》,是元代著名文學家關漢卿的優秀劇本,自誕生以來,一直流傳至今,家喻戶曉。為什麼無論是秦腔,還是其它劇種,《竇娥冤》都作為保留劇本,為什麼它有如此大的魅力?

我認為,在這部劇作中,我們不僅看到底層學子的奮鬥艱難,看到世事無常、人性複雜,更看到黑暗社會制度中下層善良人的無奈,而且,我們在看這部劇作時,會更多的聯絡社會、聯絡人生,從而被這種大悲所震撼,更清晰地看到善惡之面目,明白一個安定有序、充滿公正的社會對底層人民的重要。

《竇娥冤》——艱難奮鬥、世事無常、人性複雜、社會黑暗下的悲歌

一、

科舉制度下寒門學子的奮鬥之悲

竇娥的父親竇天章本是一名為人正直的窮秀才。

在封建社會,讀書科考是無數貧寒學子唯一改變命運的機會,然而,作為寒門學子,刻苦攻讀求取功名並不是易事, 筆墨紙硯、衣食住行都需要金錢,背誦四書五經需要時間,一個人承受寒窗十年的孤獨也需要耐力,從中秀才,中舉人,再到中進士,這期間一次次煉獄式的淘汰考試更需要百折不撓的勇氣。所以,當竇天章終於熬到最後考進士這一步時,他人生奮鬥的不易,壓力之大簡直不可想象。作為貧寒學子,他做到了儒家提倡的“故天將降降大任於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堅韌。因此,他是可敬可讚的。

但他又是悲劇的,令他無奈的是,家中尚有一幼女端雲需要照管,自己又因為科舉欠下很多債務,家徒四壁的他,如果進京趕考,那麼端雲將成為孤兒,在那個缺少社會保障的時代,端雲的命運肯定是悽慘的。

所以艱難抉擇後,竇天章做出了把端雲寄居在他人家中,或者說乾脆送人的決定,這是竇娥悲劇的開始。

《竇娥冤》——艱難奮鬥、世事無常、人性複雜、社會黑暗下的悲歌

我們很難想象竇天章做出這個決定時的悲痛和不捨。一面是轉變一家人命運最後一搏,一面是與愛女的骨肉分離,這個四十歲的男人,無論怎樣選擇,都是對勇氣的極大考驗。

“強忍著傷心淚暗向心流”。人生最苦是分離,當竇天章拖著端雲走向蔡婆婆家中時,他或許一再猶豫,但最終身不由己來到這裡,提出讓蔡婆婆收留女兒抵消債務的想法。蔡婆婆見端雲長得漂亮聰慧,甚是喜愛,不僅同意了竇天章用女兒抵債的請求,而且額外送銀十兩作為路途盤費。

竇天章喜悅之餘,心中的悲苦又更添幾重,拿下這用親生女換來的十兩銀子,意味著從此自己將徹底孤身一人,端雲身為別家人的人,從此命運也徹底交於她人。從此以後,父女倆再也不能互相關愛,共享天倫之樂。

普通人正常嫁女兒,父母在女兒出嫁之日尚且落淚,何況竇天章用女兒來抵債。但他沒有辦法。或許他想,等自己高中之日,再閤家團聚,讓小女過上好日子,也不枉自己埋頭苦讀一場。而且,對於一個正直的讀書人來說,他還有報國安邦的人生理想,要實現這個理想,只有忍痛與端雲分離,去前途未知的京城參加科考。

許多貧寒奮鬥者的命運,與竇天章又何其相似,人們總等著一切都好起來時,再報答父母之恩,親朋之情,再做以前想做不能做的事,但往往真正好起來時,一切都物是人非,成為永遠的遺憾。

《竇娥冤》——艱難奮鬥、世事無常、人性複雜、社會黑暗下的悲歌

他唯一能做的,只有再次請求蔡婆婆:

“小孩子年幼不懂禮,還望婆婆多愛惜。該打了就將他罵幾句,念及她無孃兒又和我分離……”

再含淚叮囑女兒:

“在蔡家不能和自家比,千萬莫要耍頑皮。倘若任性又淘氣,你捱打為父心悲慼。”

竇天章最後與女兒淚別,踏上艱難無比,骨肉分離的趕考之路,被蔡婆婆改名竇娥的端雲,則從此成為蔡家的童養媳,徹底結束了在父親膝下承歡、無拘無束的童年時光。好在,蔡婆婆不是狠毒之人,她待竇娥如親身女,雖然後來竇娥丈夫不幸因病去世,婆婆也沒有讓她出門。

竇娥在失去丈夫後謹守婦德,寧願忍受寂寞也要給婆婆養老送終,何其善良和令人憐愛。

婆媳倆日子雖然過得清苦,但互相體貼,如果這樣平平安安下去,竇娥和封建社會許多普通婦女一樣,也算不幸中的萬幸,但世事無常,誰的命運又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呢?

《竇娥冤》——艱難奮鬥、世事無常、人性複雜、社會黑暗下的悲歌

二、

世事無常、人性複雜下普通人的命運之悲

張驢兒母子的出現,是竇娥人生再次走向悲劇的推手。

蔡婆婆因為到賽盧醫家討債,被賽盧醫設計下毒手害死永絕後患,卻恰巧遇到了乞討中的張驢兒母子,獲得解救。

張驢兒何許人也?一個典型的好吃懶做,毫無廉恥的潑皮無賴。

他吃不下種田之苦,寧願催著老母親上街乞討,也不願努力改變這一切。所以老母親罵他“畜生”。

他沒有理想,沒有道德,更沒有底線,活一天算一天是他活著的意義,如果能遇到讓他不勞而獲,徹底改變命運的機會,那對他來說,簡直是祖墳冒青煙的事。這種人沒有人格,但有狠心,有膽量,為了私利甘於棄世間法律和道德於不顧。

當然,張驢兒

也不是純粹一無是處。他和母親在遇到蔡婆婆被賽盧醫下毒手時出手相救,算是他醜惡中的一點光亮。

人的需求總是伴隨著生活質量提高而不斷提升的,並沒有一成不變的人,這時人性的複雜;但人本身的人格和品德底色,有時卻以“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的頑固,嘲諷著

“衣食足然後知禮儀”的觀念,這也是人性的複雜。

以前和母親乞討為生的張驢兒,他的需求是每天能不經過辛苦勞動,就死皮賴臉地獲得一頓飽飯。但蔡婆婆為答謝救命之恩,讓他們母子暫住自家,張驢兒衣食無憂之後,見竇娥孤身一人,又年輕貌美,頓生霸佔竇娥為妻的念頭。至於這符不符合社會公德,是否對得起蔡婆婆的收留之恩,竇娥是否願意,都不在他考慮之中。

《竇娥冤》——艱難奮鬥、世事無常、人性複雜、社會黑暗下的悲歌

竇娥從張驢兒進蔡家後的言談舉止,就認定張驢兒是一個

“鬼頭鬼腦太輕薄”的無恥小人,不禁為婆婆的錯誤做法而擔憂,但善良、孝順的竇娥不忍讓婆婆揹負“忘恩負義”的道德壓力,所以勉強答應。

在蔡婆婆家中時間一長,張驢兒對竇娥的垂涎越來越急迫,他知道無法說動蔡婆婆和竇娥接受自己,所以心急難耐之下,想出了害死蔡婆婆,繼而讓無依無靠的竇娥屈從自己的惡毒決定。

從竇娥身上,你永遠不知道人性有多善;從張驢兒身上,你永遠不知道人性有多惡。

就像杭州殺妻後碎屍,再衝入下水道的男子,我們從這些人表面的言談舉止,永遠想不出他內心的陰暗,這也是人性的複雜。

張驢兒不僅毫無廉恥,而且極其狡猾。

他找到了曾想害死蔡婆婆的賽盧醫,用威逼利誘的方法讓賽盧醫給自己提供毒藥。“醫者仁心”,賽盧醫作為醫生,沒有絲毫的人性善良,為了銀錢甘願做張驢兒的幫兇,何其可悲可憎!

《竇娥冤》——艱難奮鬥、世事無常、人性複雜、社會黑暗下的悲歌

讓張驢兒沒有想到的是,他把毒藥放到羊肚湯中,原本想讓蔡婆婆吃下,毒死後不了了之,但蔡婆婆因為羊肉腥羶,最後好心讓張驢兒的媽媽吃下。張媽媽一命嗚呼後,張驢兒進屋一看,該死的沒死,老母親卻命喪黃泉。

如果是正常人,還有基本的“烏鴉反哺、羊羔跪乳”之恩情,張驢兒定會為母親去世而悲痛懊悔,但張驢兒心中只有竇娥和蔡婆婆的家產,為了這一切,他立馬惡人先告狀,一口咬定蔡婆婆毒死了他媽,還要到公堂對質,做出一幅為母親討公道誓不罷休的架勢。在被竇娥幾句話質問後,他理屈詞窮,退而說出了喪盡天良的話:

“我都快三十的人了,還沒有成家。只要把竇娥給我做妻,我娘死了也不要緊”。

竇娥和蔡婆婆聽此言,氣得渾身發抖,甚至不敢相信這是一個兒子說出的話。這也看出張驢兒在蔡婆婆面前隱藏得多深,要不,他早讓蔡婆婆掃地出門了。婆媳倆當然不能答應這樣無恥的要求,張驢兒眼見毒計落空,不忍這樣白忙活一場,便想到藉助公案判決讓竇娥屈服,於是一怒之下把蔡婆婆告到公堂。

三、

黑暗社會下善良人的抗爭之悲

張驢兒雖然是沒有社會資源的底層無賴,但他卻深諳當時的司法黑暗。

他用蔡家的錢,偷偷找到衙門裡的班頭,先後送銀150兩,班頭在假裝推辭後收下贓銀,告訴張驢兒在公堂一口咬定,切不可顛三倒四。

《竇娥冤》——艱難奮鬥、世事無常、人性複雜、社會黑暗下的悲歌

在贓官眼中,公平正義算什麼,良心譴責算什麼,到手的真金白銀才是正道。

公堂上,贓官們以張媽確實服毒而死為證據,以親兒子不可能害死親孃為公理,一口斷定張媽是蔡婆婆害死,再加上張驢兒在一旁死不鬆口,這樣就看似“人證、物證”俱全。

蔡婆婆當然不能承認此事,於是衙門便拿出慣常的手段——屈打成招。他們準備給蔡婆婆上夾棍,竇娥知道年邁的婆婆那裡能承受如此刑法,便站出來喊冤。

竇娥詳細說出了張媽媽死的原因,句句在理,句句實情,但太守毫不為動,一口咬定:

“親生子害親孃世上少有,趕出去豈容你混亂春秋。”

竇娥無奈之下,不顧所有人嘲笑,說出了難以啟齒的張驢兒調戲自己的事。

“張驢兒常對我動腳動手,只因我無好臉不敢強求。他心想婆婆死由他擺佈,這件事望大人細查根由。”

竇娥此言一出,太守、衙役、張驢兒等都萬分驚慌,害怕這樣下去真像浮出,事情不能收場,立馬給蔡婆婆上刑來了解此案。

《竇娥冤》——艱難奮鬥、世事無常、人性複雜、社會黑暗下的悲歌

蔡婆婆受刑後昏死過去,竇娥知道事情已經不能迴轉,便狠下心將殺害蔡婆婆的罪名自己擔下。

“見婆婆受五刑肝膽氣炸,年邁人眼看著命染黃沙。罷罷罷咬牙關一口認下,張媽媽本是我將她毒殺。”

所有人沒想到是這樣的結局,但對於贓官們來說,只要有人認罪,能瞭解此案,到手的銀錢不落空,就萬事大吉,於是認定竇娥有罪,判竇娥斬刑。

是的,就像竇娥說的:

“大堂口這些人誰把理講,我豈忍年邁人命喪無常?”

當司法公正被腐敗收買後,人性的善良,終究抵不過黑暗的惡毒,竇娥除了被迫認罪,又有什麼辦法呢?

《竇娥冤》——艱難奮鬥、世事無常、人性複雜、社會黑暗下的悲歌

試想:如果竇娥和蔡婆婆當初沒有那麼天真,趁早給衙門比張驢兒更多的銀子,那麼有罪的就不是蔡婆婆和竇娥。

竇娥,一個善良可敬的弱女子,在黑暗面前展現出的勇氣和孝順,是給黑暗最有力的揭露和批判。

刑場上,竇娥放大聲喊冤屈動地驚天:

神與鬼卻原來不靈不驗,日和月又何必晝夜高懸。

善良人無辜的身遭大難,該死的做惡人性命保全。

怒狠狠睜眼把天怨,天啊!你不辨賢愚枉作天;

地呀!你不分好歹何為地,辜負了蒼茫茫綠水青山。

平時裡盼只盼父女相見,到如今怕只怕爹爹回還。

想起了老婆婆年紀高邁,從此後孤零零好不可憐。

善良的竇娥,用自己的臨終呼喊,喊出了這個世界的醜惡和不公,喊出了良善人的無奈。更讓我們肝腸寸斷的是,竇娥在臨刑之時,還怕爹爹看到了傷心,怕婆婆以後無人照管,何其至善至孝!

竇娥刑場發下的三樁誓願:血濺白練、六月飄雪、楚州三年大旱,在她死後都變成了現實。作者關漢卿用極其無奈的浪漫主義手法,把竇娥的冤屈變成人間奇蹟,表達他對竇娥的憐愛和對黑暗醜惡的無情鞭撻。

《竇娥冤》——艱難奮鬥、世事無常、人性複雜、社會黑暗下的悲歌

劇本最後,竇天章終於高中做官,巡視楚州後為竇娥伸冤,讓作惡人受到懲處。但是竇娥已去,年邁的竇天章老淚縱橫,在失去親女的悲苦中,不知他怎樣度過傷痛難熬的後半生?

魯迅說:悲劇是將人間有價值的東西撕毀了給人看。《竇娥冤》是一首艱難奮鬥、世事無常、人性複雜、社會黑暗交織的悲歌,它撕開了醜惡的面紗,卻同時撕毀了那可敬的美好,化成一種蕩氣迴腸的傾訴,傾訴著人們對美好人性的摯愛和美好社會的渴求。

古往今來頃刻間演過千秋世事,天涯海角平方地可走萬里山河。走進戲曲,在平靜和厚重中體味生活,方能洗去浮躁,厚植人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