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論語》: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由 逍遙玄 發表于 籃球
  • 2021-11-19
簡介孔子認為有四件事情是大家不能去做的,這四件事情會給個人和組織帶來很大的傷害

毋可以組什麼詞

《論語》: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本文繼續品讀《論語》第九篇

“子罕篇”

,本篇主要核心是告訴人們安心立命的知識。

在上文品讀了“

《論語》:大哉孔子!博學而無所成名”

,說是在一個村子裡,有個人特別敬佩孔子,認為孔子什麼都精通,學識很淵博,但是沒有一個特別專長的手藝。

而據記載這個人是曾有過與孔子辯論的,經常問一些比較悖論的問題,使孔子難堪。

所以這個人不知道是真誇孔子,還是諷刺孔子,存在一個爭議。

但孔子聽了這話,還是對弟子們說:“我的專長是什麼呢?是駕馬車呢,還是當射箭手呢?我還是選擇駕馬車吧!”

誇讚也好,諷刺也好,孔子關注的不是情緒,而是事的本身,既然有人說出關於專項的手藝,那孔子順著思考一下,自己哪一項比較厲害呢?是駕車呢?還是呢?可見孔子境界何等之高。

後面一段,孔子舉了兩個例子,一個是關於製作禮帽;一個關於跪拜禮。

而這兩個都是古人留下來的禮儀制度,孔子又是特別好古的人,一切關於禮儀制度的都會遵從。

這次孔子舉這兩個例子,是表明自己並非一成不變的好古,該改動的還是隨著時代變化還改動。

但唯一遵從的還是例子,而節儉也是一種大範圍的禮法。

繼續下章,孔子拒絕的四種行為。

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意:同“臆”,猜想、猜疑的意思。必:必定、必須。固:固執己見。我:這裡指自私之心。

孔子杜絕了四種弊病:不憑空猜疑,不絕對偏執,不拘泥固執,不惟我獨尊。

孔子認為有四件事情是大家不能去做的,這四件事情會給個人和組織帶來很大的傷害。

毋意”

,就是不要瞎猜,不要推測,憑主觀猜測臆斷,缺乏真實依據,往往是自私自利的結果。

與人溝通,要實事求是,對事情的真相做出正確的判斷,不能隨意按照只能的主觀行為做判。

很多時候,事情並不是自己想的那樣,如此既傷害對方,也降低自己的人格。

毋必

”,不要武斷,不要說絕對的話,認為自己的就一定是對的;做事情也是如此,沒什麼事情是絕對要去做的,看實際情況出發,不要下絕對的定論。

“毋固”、

毋我

”,不要固執,不要主觀,自我為中心。

如今社會,創新無處不在,有些事情出現的觀點,新的資訊,該改變,該認錯,就做出來。

多聽取別人的意見也非常重要,不願意接受別人意見、常常自以為是的人容易走進封閉的小衚衕,很難取得更大的發展。

面對琳琅滿目的新事物,我們要時刻保持頭腦清醒,不能憑主觀臆測來做判斷,而要虛心聽取各方意見,實事求是地認識新事物。

所以想要提高社交能力記住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子畏於匡,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畏:這裡是包圍的意思。

茲:這裡,指孔子自己。

後死者:孔子這裡指自己。

如予何:奈我何,把我怎麼樣。

孔子在匡地被人們圍困時,他說:“周文王死了以後,周代的禮樂文化不是儲存在我這裡嗎?上天如果想要消滅這種文化,那我就不可能掌握這種文化了;上天如果不想滅除這種文明禮樂,匡地的人能把我怎麼樣呢?”

據記載,魯定公十五年,孔子從衛國前往陳國途中經過匡邑,匡地的人曾遭受過魯國陽虎的暴虐,而孔子的相貌與陽虎相似,所以孔子受到匡人的誤解而被拘禁五天。

弟子們為此都很著急,說怎麼辦,孔子便安慰大家說了這番話。

這段話表現了孔子臨危不懼、樂天知命的胸襟。

人生會遭遇什麼,我們無法預料,但是隻要我們有堅定的信念和偉大的理想做支撐,無論面對什麼都會從容淡定,不畏懼也不憂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