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錦衣衛與六扇門:前者令人聞風喪膽,後者頗具傳奇色彩

  • 由 浩然文史 發表于 籃球
  • 2021-11-18
簡介相比之下,錦衣衛更得皇帝的信任,並且擁有糾察百官的權力,地位比三法司衙門更高,許多朝廷命官見到錦衣衛都要小心謹慎,六扇門的捕快甚至捕頭在錦衣衛面前自然要避讓三分,因此劇中出現的情況也有理可依

北鎮撫司指揮使是幾品

錦衣衛與六扇門:前者令人聞風喪膽,後者頗具傳奇色彩

在最近熱播新劇《錦衣之下》中,錦衣衛陸繹領皇帝親令,前往各地調查案件真相,並有專門的秘密渠道與皇帝聯絡,普通百姓見之,都非常畏懼,避之不及;而六扇門捕快袁今夏不僅對陸繹畢恭畢敬,以上下屬的關係協同辦案,逮捕人犯時甚至還有百姓圍觀。同是朝廷官員,錦衣衛與六扇門的地位為何如此不同?他們的職責又有什麼區別?

一、錦衣衛之司

《萬曆野獲編》記載:“

錦衣衛,初以儀鑾司改設,後改拱衛司,其後又改為親軍指揮使司。

”明朝初期,太祖朱元璋設立拱衛司,後改為錦衣衛,專為皇帝收集情報、探查真相,負責糾察百官,不受其他司法機關的干涉,可自行逮捕和審訊嫌犯,手段狠毒,明朝眾多官員喪命於錦衣衛之手。

錦衣衛直接聽命於皇帝,輔助皇帝統領百官,分為南、北鎮撫司,職責不同,南鎮撫司負責本衛的法紀、軍紀,北鎮撫司專理皇帝欽定的案件。

錦衣衛與六扇門:前者令人聞風喪膽,後者頗具傳奇色彩

森嚴的皇宮

《錦衣之下》中陸繹是錦衣衛指揮使陸廷的兒子,歷史上確有其人,而陸廷的歷史原型是陸炳,明朝唯一一個三公兼任三孤的官員。

陸炳的祖父是陸墀,以軍籍任錦衣衛,其父陸松承襲職位,其母為明世宗的乳母。嘉靖十一年(1532)中進士,被任命為錦衣衛副千戶,父卒,陸炳承襲指揮僉事,後進為指揮使,掌管南鎮撫司。

錦衣衛與六扇門:前者令人聞風喪膽,後者頗具傳奇色彩

《六扇門》中的錦衣衛

《明史》記載:“

丁卯,駕幸衛輝,行宮四更火,陸炳負帝出,後宮及內侍有殞於火者

。”嘉靖十八年(1539),陸炳跟隨明世宗到衛輝巡視,半夜行宮突然著火,陸炳把皇帝從大火中救了出來,後宮多人喪命於這次大火中。此事之後,他成為皇帝的親信,並且升為指揮同知,甚至替代了當時的指揮使陳寅,掌管錦衣衛事務。

當時正值夏言與嚴嵩鬥法之際,陸炳雖年紀尚輕,但工於心計,因周圍都是父輩之人,地位超越於他,所以他表面恭敬,實則背地裡用計除去政敵,並且得到了夏言與嚴嵩的歡心,地位日益上升。

陸炳本與夏言親近,後二人的關係因一次彈劾而破裂:陸炳殺害兵馬指揮,被御史彈劾,便向夏言求情,並拿三千兩黃金賄賂他,夏言不願受賄,陸炳便記恨在心,後與嚴嵩聯合陷害夏言。夏言死後,嚴嵩取得了內閣首輔的地位,很感激他,再加上明世宗的信任,陸炳的權勢也有了很大擴張。

錦衣衛與六扇門:前者令人聞風喪膽,後者頗具傳奇色彩

《大明王朝》中的嚴嵩

他將豪惡官吏作為自己的爪牙,收集民間大大小小的情報,連細小的奸狀都能知曉,錦衣衛在陸炳的統治下勢力達到登峰,甚至超過了東廠。萬曆之後,皇帝寵幸宦官,東廠勢力崛起,衛權遂不及廠權,逐漸淪為附庸。

可見,皇帝的寵信對這種機構的影響多麼巨大,與內閣相同,他們的權力是皇帝賦予的,這正體現了封建皇權的無上地位。

二、六扇門之職

錦衣衛與六扇門:前者令人聞風喪膽,後者頗具傳奇色彩

《武林外傳》中的展紅綾

六扇門多在小說話本里出現,在古裝情景喜劇《武林外傳》中也多次提到六扇門,例如盜聖白展堂聽到六扇門會嚇得腿軟,天下第一女捕快展紅綾也來自六扇門;電視劇《四大名捕》中也有六扇門的身影,它與神侯府勢均力敵。

與《錦衣之下》中六扇門的捕快相比,前兩者似乎更加威風,地位看起來更高,同一個機構,為何影視劇演繹的又如此不同?六扇門在歷史上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機構?

六扇門實際上是三法司衙門的合稱,三法司在不同朝代由不同的部門組成,大體是指整個刑獄體系。《商君書·定分》中記載:“

天子置三法官,殿中置一法官,御史置一法官及吏,丞相置一法官。

”從秦開始,三法司便沿襲下來,漢、唐、宋、明清機構各不相同,明清是指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

錦衣衛與六扇門:前者令人聞風喪膽,後者頗具傳奇色彩

《六扇門》中的帶刀捕快

因此,六扇門並不是指一個機構,而是三個衙門的總稱。那為何叫做六扇門呢?這與他們的大門形制息息相關。

古代衙門為了顯示威嚴與不可冒犯,多開六扇門,後六扇門遂指衙門。在古代,門具有重要的象徵,不過最重要的是中軸線上的大門,也叫“頭門”,它不僅是一個簡單的門,而是一種建築樣式,具有嚴格的形制要求,無論多大的州縣,衙門只能是三開間,共六扇門,因此衙門就被稱為“六扇門”。

錦衣衛與六扇門:前者令人聞風喪膽,後者頗具傳奇色彩

六扇門

還有一種說法,隋末唐初,農民起義勢力未完全清除,中央設立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刑部建立了一個秘密組織,用來訓練人才對付這些殘餘勢力,名為六扇門。到了明萬曆年間,朝廷成立了一個組織,專司刺探密情、秘密殺人、重大案件偵破等職能,總部大殿共有六扇大門,因此被稱為“六扇門”,行動詭異,組織嚴密。

不過這種說法似乎沒有史料依據,目前只能算得上傳說。

三、錦衣衛和六扇門的區別

錦衣衛是皇帝的親衛軍,只領受皇帝的命令,不屬於任何司法機構,也有守衛皇宮、保護皇帝安全的職責。分南、北鎮撫司,官職由上到下分為指揮使、指揮同知、指揮僉事、鎮撫使、千戶、副千戶、百戶等多個等級,有專門的服飾與兵器。

錦衣衛服飾也有等級劃分,高階官員服飾可分為“蟒服、飛魚服及鬥牛服”,穿戴這些服飾需要皇帝賞賜。《明史》載:“

朝日、夕月、耕耤、視牲,則服飛魚服,佩繡春刀,侍左右。

”飛魚服是錦衣衛與大內太監朝日、夕月、耕耤、視牲時穿的。

錦衣衛與六扇門:前者令人聞風喪膽,後者頗具傳奇色彩

飛魚服實物樣式

同時錦衣衛需要佩繡春刀,這是明朝錦衣衛與御林軍專門佩戴的一種刀具,結合了日本倭刀的特點,都屬於皇帝御賜之物,不是一般人能夠使用的。

錦衣衛與六扇門:前者令人聞風喪膽,後者頗具傳奇色彩

《繡春刀》劇照

而六扇門只是普通的司法機關衙門,一切按照規章制度辦事,不像錦衣衛一樣擁有許多特權,也不是直接向皇帝負責,更不能與皇帝直接接觸,容易受權臣的控制。

相比之下,錦衣衛更得皇帝的信任,並且擁有糾察百官的權力,地位比三法司衙門更高,許多朝廷命官見到錦衣衛都要小心謹慎,六扇門的捕快甚至捕頭在錦衣衛面前自然要避讓三分,因此劇中出現的情況也有理可依。

文史君說

封建制度下,皇帝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往往會建立一些親領機構,監察百官,一有風吹草動,便立刻秘密調查,防止賊子作亂,危害皇權。明朝皇帝更甚,建立廠衛制度,錦衣衛與東、西廠分替皇帝辦事,代表不同的立場,皇帝的信任決定了哪方勢力更為強盛。

雖然廠衛制度有利於統治階級穩定政權,但也造成了不少冤假錯案,他們手段殘忍、擅於嚴刑逼供,使得百姓與官員惶恐度日,皇帝給予廠衛的特權與信任,也使得他們胡作非為,無人能管,造成了社會的混亂。

參考文獻

張廷玉:《明史》,中華書局1974年版。

沈德符:《萬曆野獲編》,中華書局1997年版。

(作者:浩然文史·河南師大春秋學社)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路搜尋,如有侵權煩請聯絡作者刪除,謝謝!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