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略說孔子08 “鳳凰來儀”的《樂》之美

  • 由 文明太略 發表于 籃球
  • 2021-11-16
簡介提到人的精神生活,借用一下馬洛斯的需求層次理論:個人的需求層次逐級提高,而社會的發展也應該是使人從物質需求中解放出來,更多的追求精神生活,讓更多的人實現“自我需求”

鳳凰來儀是什麼意思啊

略說孔子08 “鳳凰來儀”的《樂》之美

孔子很重視“樂”,在編撰《詩經》時,每首詩都譜樂吟唱,“三百五篇孔子皆絃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頌之音”,另外,孔子如是說:

“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論語·泰伯》

因此,在孔子看來,“樂”在一個人的成長中就顯得極為重要。

這裡的“樂”,不單指音樂,其本質,是孔子的美育課程。

人的精神活動的最高境界,欣賞美、成就美。而實現的路徑,就是從《詩》《禮》中成長,在審美(《樂》)中實現。

在孔子的時代,由於條件的限制,書法、繪畫等藝術很難在普通人中間流傳。只有在後來隨著製造紙張、顏料等技術的進步,才逐漸發展。而“樂”,便成了“美育”的最佳載體。

所以,孔子將《詩經》“三百五篇皆絃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頌之音”。

說到“樂”,還得提到一個名曲——“高山流水”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伯牙遊於泰山之陰,卒逢暴雨,止於巖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鍾子期輒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象猶吾心也。吾於何逃聲哉?」

——《列子·湯問·高山流水》

彼時,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已經不再單純追求物質生活,也開始追求精神生活。

提到人的精神生活,借用一下馬洛斯的需求層次理論:

略說孔子08 “鳳凰來儀”的《樂》之美

個人的需求層次逐級提高,而社會的發展也應該是使人從物質需求中解放出來,更多的追求精神生活,讓更多的人實現“自我需求”。

人與人之間溝通交往,也相應地從物質層次逐步向精神層次轉變。

大禹治水後,整個的慶祝典禮“祖考來格,虞賓在位,群后德讓。下管鼗鼓,合止柷敔,笙鏞以間。鳥獸蹌蹌;

簫韶九成,鳳皇來儀

。夔曰:“於!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

如果天下太平,諸國和睦,人與鳥獸(自然)亦能和諧相處,斯為天下大美矣!

從個人到社會,把滿足人的精神需求都要放到一個相對高的位置,才是發展正道。

對人的精神世界的塑造,從“美育”開始,豐富人的精神世界,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審美情趣,這才是“文明”的目的,否則,與鳥獸何異。

所以,孔子開設“樂”的課程,把其高度提到《詩》《禮》之上。

今天的社會,條件更好,“美育”更是要高度重視,不能簡單地以為學校開幾節美術和音樂課就可以了,還是要花大力氣,投入更多的時間和資源才對。

說道《樂》,大家都說《樂》失傳了,太略公不以為然。隨著社會的發展,中國的藝術也在發展,但是其傳承也很有意思。因為最早是對《詩》的傳唱,包括《樂》的傳播,這兩者都是精神層面的傳播,這樣使得後來中國的藝術特別的注重意境。這點,也是為什麼中國畫和西洋畫不同的地方,西方美學最早透過教堂建築、壁畫、雕塑等呈現,所以特別注重光影等外在的東西,而中國人最早透過詩樂傳播,自然更注重意境之美。

中國人的精神,從來就沒有離開過《詩》《樂》。

而“

簫韶九成,鳳皇來儀

”的盛景,也會一遍遍的呈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