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有一種鄉音叫“涼州方言”

  • 由 涼州賢孝博覽館 發表于 籃球
  • 2021-11-15
簡介在涼州方言中,說年輕人缺乏經驗,就說“嘴上無毛,辦事不牢”,這裡的“無”,念成“木(mù)”,指“沒有”,“嘴上無毛”,就是說嘴上沒有長出鬍鬚,歲數較輕,自然人生閱歷淺,生活經驗少

展什麼片語

有一種鄉音叫“涼州方言”

趙大泰

根據王繼中《涼州方言詞語考釋》改編

有一種年輕叫“嘴上無毛,辦事不牢”。

在涼州方言中,說年輕人缺乏經驗,就說“嘴上無毛,辦事不牢”,這裡的“無”,念成“木(mù)”,指“沒有”,“嘴上無毛”,就是說嘴上沒有長出鬍鬚,歲數較輕,自然人生閱歷淺,生活經驗少。

這句話其實古已有之。晚晴文學家李寶嘉(字伯元,也稱李伯元)創作的小說《官場現形記》(十五)中有這樣的對話:“你們幾位都是上了歲數的人,俗話說道,嘴上無毛,辦事不牢,像你諸位一定是靠得住,不會冤枉人的了。”清代王浚卿所著的《冷眼觀》(十九)中,也有對話:“人家說嘴上無毛,才辦事不牢。怎麼這麼諾大年紀,也是這樣隨嘴打誑語呢?”

當然,年輕未必就經驗不足,年輕未必就辦事不牢,“有志不在年高,無謀空言百歲”。

有一種虛偽叫“做假”。

在涼州方言中,“做假”,也可寫成“作假”,念成“zuèjiǎ”,意思是“假裝吃過”,或者“假裝吃飽”,自己實際沒有吃飯,或者沒有吃飽,卻假裝吃過了,或者吃飽了。

當然,這種做法不僅僅是虛偽,很多情況下是不速之客對主人家的一種體諒,避免主人家飯菜不足的尷尬,或者臨時準備飯菜的慌亂。如果客人不會“做假”,會被認為很“實誠”,不太懂人情世故。如果客人做假太甚,則顯得過於虛偽,心機太重。所以,做假的度一定要適當,能否運用純熟,則反映了一個人的交際能力。

涼州俗語云:做假做假,兩耽了個家。武威籍著名作家雪漠的小說《大漠記》中有對話:“想吃就吃,做啥假哩?”

這個詞語也是古已有之,明代小說《金瓶梅》(十四)中有對話:“好二孃,奴委的吃不去了,豈敢做假?”清初小說《醒世姻緣傳》(二十二)中有對話:“飽了,飽了!這是哪裡,敢作假不成?”

有一種泥叫“淄泥”。

涼州方言中,把黑乎乎的汙泥叫做“淄泥”。

“淄”這個字,意思是“黑色”。《論語·陽貨》中有言:“不曰白乎?涅而不淄。”唐代孟郊引用這句話,在《勸友》一詩中寫到“至白涅不淄,至交淡不疑。”清代方文在《潤州訪王望如廣文》中寫道:“昭質如冰雪,微官塵豈淄。”

在涼州方言中,有許多關於淄泥的俗語,如“跟上個汙木鬼,喝著些淄泥水。”“城河裡的淄泥,醬缸裡的水,㞎了屎的尻子,吃了蒜的嘴。”又如“一蹦子跳進淄泥坑,萬丈清水也洗不清。”

有一種棉衣叫“主腰子”。

“主腰子”也可以寫成“褚襖子”,是指由裡、面兩層布中間裝棉花做的棉衣。如果布里、布面、棉花都是新的,則叫做“三面新的主腰子。”如果中間不裝棉花,則叫做“夾主腰子”。

清初小說《醒世姻緣傳》(七十九)中有言:“我不依他穿人的舊主腰子!我也不依另做!只是叫他穿我的棉褲棉襖!”涼州賢孝《王定保借當》中則有:“紅綢主腰子袖子窄。”

有一種舒服叫“展瓜”。

“展瓜”的意思是無拘束,寬鬆。

清初小說《醒世姻緣傳》(七十二)中有言:“咱別要扳大頭,還是一班一輩的人家,咱好展瓜。”小說《獨弦操》(91)中有言:“覺得當秘書的這些人,外人看起來是多麼的風光牛逼,其實也孽障得很,活不上個展瓜人——真是伴君如伴虎呀!”

在涼州方言中,展瓜這個詞語,可以指生活狀態、經濟狀況、活動空間等,如“展瓜些活個人”“手頭展瓜些”“展瓜些睡一覺”等。

有一種愚人叫“陽戇子”。

涼州人把愚昧、愚鈍的人稱為“陽戇(gàng)子”。

“戇”這個字,古義就有愚昧、愚鈍的意思。《說文》中解釋說:“戇,愚也。從心,贛聲。”《荀子·儒效》中有言“狂惑戇陋之人。”《史記·汲鄭列傳》中也有言,“甚矣,汲黯之戇也。”看來,汲黯也是個十足的“陽戇子”。

有一種客人叫“西客”。

涼州人娶媳婦時,稱女方家的客人為西客,男方家的客人稱做東客。男方家進了個新人,感覺佔了便宜,所以對女方家尊敬有加。

古代,“西”就是尊禮之位。《禮記·曲禮上》中有言:“主人就東階,客就西階。客若降等,則就主人之階。”《資治通鑑·周赧王五十八年》中記載:“趙王掃除自迎,執主人之禮,引公子就西階。”

涼州人娶媳婦時,男方家進了個新人,感覺佔了便宜,所以對女方家尊敬有加。把女方家的客人稱作“西客”就是表示尊敬,在接待過程中,西客處處優待,要坐最好的位置,最周到地照應。

有一種親戚叫“挑擔”。

在涼州方言中,姐妹的丈夫互為挑擔,也稱挑子,非常形象地表明瞭這種姻親關係,岳父和兩個女兒具有血緣關係,兩個女婿則是靠婚姻聯絡在一起。

清代黎士宏《仁恕堂筆記》中記載“甘州人謂姊妹之夫曰挑擔,其異父之昆曰隔山。”現代小說《獨弦操》(194)中寫道:“另三個娃娃我已經安頓好了:一個安頓給了傢的外奶奶,一個安頓給了舅佬,一個安頓給了挑擔。”

有一種巴結叫“舔尻子”。

尻子,涼州人唸作“gōuzi”,指屁股。舔尻子則指逢迎諂媚,溜鬚拍馬的行為。也說舔肥尻子,如涼州歇後語:瘦狗舔肥尻子——時來運轉。

涼州方言裡還有“遛尻子”的說法,也寫作“摟溝子”“溜鉤子”,指鑽營、奉承、拍馬屁。

“舔尻子”“遛尻子”這樣的行為自古就有。清代小說《蕩寇志》(八十八)中有這樣的描寫:麗卿又笑著問道:“你們看我的本領,比祝郎如何?”一個女兵會摟溝子(遛尻子),插嘴道:“姑娘強多哩。祝將軍與姑娘,真是才郎配佳人,天下沒有。”晚清小說《官場現形記》(四):“他這人專門替人家拉皮條,溜鉤子。”現代小說《獨弦操》(54)中寫道:我看一下今天的財神爺遛誰的溝子哩?”

關於“舔尻子”的最早記載,應該在《莊子·列禦寇》:

莊子曰:“秦王有病召醫:破癰潰痤者,得車一乘,舐痔者,得車五乘。——所治癒下,得車愈多。子豈治其痔邪?何得車之多也?子行矣!”

看來,“舔尻子”最早是治療痔瘡的做法,舔尻子的人可以得到秦王五乘車的賞賜,於是踴躍不已。

有一種鄉音叫“涼州方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