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陝西皮影別稱“小秦腔”,民間流行2000多年,如今是非遺和收藏品

  • 由 鴻鵠迎罡 發表于 籃球
  • 2021-11-02
簡介皮影戲表演時不需要多大場面,它的展示舞臺是一片白色幕布,所有表演者都躲在幕後,藉助燈光把皮影的影子投射在幕布上,構成可視的影象供觀眾欣賞,因此,皮影戲也叫“燈影戲”

陝耳朵在後面的是什麼字

文·段宏剛

走,看戲去!

30多年前,熟識的陝西人之間,經常會從某人口裡聽到這句邀約,不用說話者過多解釋,聽者自然能心領神會。

說話者口裡所說的

“戲”

,要麼是在舞臺上表演的秦腔,要麼是在幕布後面獻藝的皮影戲。對觀眾來說,與其說是看戲,還不如說是

“聽戲”

,畢竟,對於所有戲劇藝術來說,觀者主要依靠耳朵來欣賞,欣賞的是藝人的唱功,以及由音樂節奏烘托出來的氣氛,若認真傾聽,觀眾會進入一個“物我兩忘”的境界。

陝西皮影別稱“小秦腔”,民間流行2000多年,如今是非遺和收藏品

秦腔表演時場面大,不但慷慨激昂的說唱,還有牛皮鼓、鑼、鑔、二胡等音質高亢洪亮的樂器伴奏,也有對打精彩的武戲場景,必須藉助舞臺的立體空間,演員們才能施展開才藝,讓秦腔藝術的獨特魅力才能得到最大化展現。

表演秦腔需要一個人數較多的戲班子,演員、樂師、化妝師、後勤人員都必須有,規模大的班子往往有百十號人,大家各司其職才能搭臺唱戲。所以,秦腔在陝西人眼裡也被稱作

“大戲”

皮影戲表演時不需要多大場面,它的展示舞臺是一片白色幕布,所有表演者都躲在幕後,藉助燈光把皮影的影子投射在幕布上,構成可視的影象供觀眾欣賞,因此,皮影戲也叫

“燈影戲”

陝西皮影別稱“小秦腔”,民間流行2000多年,如今是非遺和收藏品

皮影每個部位綁著細線,細線另一頭綁在細竹棍上,在表演時,幕後藝人依靠提按頓挫來抖動竹棍,繼而牽引皮影做出許多生動活潑的動作,從而把動態效果展現在幕布上。同時,表演者還要配合劇情來唱誦,體現出完整的故事情節,這才是皮影戲最核心的看點。表演者唱功的好與壞,直接影響到皮影戲是否精彩。

皮影戲通常需要5人左右就能玩轉,對演出場地也沒有什麼特別要求,露天表演也完全可以。尤其在幾十年前的夏天夜晚,皮影戲表演現場是農村人納涼、休閒、娛樂的好去處。陝西皮影表演時因為用秦腔來唱誦,所以,陝西民間通常把皮影戲稱作

“小秦腔”或“小戲”

,從本質來看,秦腔和皮影戲沒有什麼區別,皮影戲更像是簡化版的秦腔。

陝西皮影別稱“小秦腔”,民間流行2000多年,如今是非遺和收藏品

30多年前,陝西各地每個村子都有廟會,廟會更像是各種小吃、農副產品、各種商品的交流會,會吸引方圓幾十裡的老百姓前來參與。為吸引人氣,經濟條件好的村子,會邀請一個著名劇團在廟會上表演秦腔,持續表演好幾天,讓觀眾過足看大戲的癮。

經濟條件一般的村子,則會邀請普通劇團或者邀請皮影戲班子,來滿足人們的精神生活。不論是大戲還是小戲,在那些年都是人們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尤其中老年觀眾,是戲劇的忠實粉絲。

據歷史學家考證,陝西皮影戲起源於漢代,跟漢文帝劉恆的大兒子劉啟有關。

陝西皮影別稱“小秦腔”,民間流行2000多年,如今是非遺和收藏品

劉啟自小愛哭鬧,某天,他又哭鬧不止,陪伴他的宮女急中生智,用一片樹葉剪成人的模樣,拿著人形葉子在牆壁前晃動,投射在牆面上的影子翩翩起舞,一下子把劉啟逗樂了。後來,這個意外發現經過多次改良,慢慢變成了帶有表演性質的皮影戲。

皮影戲在表演時,很容易讓觀眾聯想到動畫。實際上,皮影戲就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動畫,它集合了中國傳統文化裡的許多元素。主要包含繪畫、雕刻、音樂、文學等多種藝術形式。

陝西皮影戲廣泛流傳於關中、陝北、陝南,以及西北其它地區,所用的皮影多用牛皮或驢皮做成,因為它們的韌性好、耐儲存,不易折損,可以長期反覆使用。工匠先把牛皮或驢皮製作成半透明狀,如同膠片。然後,民間畫師再在上面繪製出歷史人物和飛禽走獸的圖案,最後,民間藝人再雕刻出來,就算製作完成。總體算下來,一件皮影作品創作完成,總共需要20多道工序。

陝西皮影別稱“小秦腔”,民間流行2000多年,如今是非遺和收藏品

在表演時,要用到牛皮鼓、鑼、鑔、二胡等民間樂器來伴奏,起到渲染氣氛的效果。表演者的唱詞或說白,實際上都是秦腔的劇本,讓皮影戲自然而然帶上了文學元素。

若拋開表演性質,皮影完全是一種獨立的藝術品,只因為它在製作過程中融入了許多民間藝術的元素和技法,一個皮影製作完成,要花費許多心血。

為了突出人物性格,畫師在繪製時,往往會在人物造型上做出適當的誇張和變形,並吸收民間繪畫、剪紙、刺繡等藝術的表現技巧。雕刻時,由於不同刀法的運用,又給皮影賦予了一絲金石趣味。成品皮影往往體現出構圖嚴謹細膩、線條生動自然、色調明快絢麗、形神兼備的審美特徵。

陝西皮影別稱“小秦腔”,民間流行2000多年,如今是非遺和收藏品

正是具備這樣的藝術元素和審美特徵,讓皮影在收藏圈相當受歡迎,若是著名民間工藝大師製作的面積在1平方尺左右的皮影,價格能達到上千元甚至更高,並且供不應求。

皮影獨特的美術品味,不但被國內藏家喜歡,還受到許多國外遊客的追捧,在西安大雁塔、書院門、廣濟街、大唐西市等地方,時常能看到國外遊客購買皮影的場景,完全可以說,皮影是一種向國外傳播中國文化的重要載體。

遺憾的是,從20世紀80年代末期以來,人們的娛樂專案越來越多,對皮影藝術帶來了很大的衝擊,失去了很多觀眾。如今,陝西皮影已經很難看到演出的場景,也很難再聽到

“走,看戲去”

的邀約聲。

陝西皮影別稱“小秦腔”,民間流行2000多年,如今是非遺和收藏品

為了保護這個獨特的民間藝術,陝西皮影於2006年作為傳統戲劇被列入

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同時入選的還有全國各地多個地方的皮影。有了這道“護身符”,皮影被保護下來的形勢比較樂觀。

可喜的是,如今的皮影,正以貨真價實的收藏價值獲得了許多人的青睞,用其它方式延續著自身的獨特魅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