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李清照這首千古絕唱:載不動許多愁,道盡人生悲歡愁情,動人心扉

  • 由 小話詩詞 發表于 籃球
  • 2021-10-27
簡介在諸多的將愁比喻為水的作品中,北宋詞人李清照以特有的女性的細膩情感、高超的語言表達和精湛的音樂審美能力,將愁表達到了化境的程度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李白

李清照這首千古絕唱:載不動許多愁,道盡人生悲歡愁情,動人心扉

李白

自然界連綿不絕、亙古長在的流水,人類情感中知音難覓、世事滄桑愁煩心緒,這是兩種本來不相干的事物,卻又很容易讓人們將它們聯絡起來。

將心中的愁與流水的意象緊密聯絡,從而使愁多少具有了比興的意味,讓人感到比喻的行雲流水,修辭的自然天成,這也似乎成了毫無違和感的事實。

自從人們在文學作品中將愁比喻成水,這人類所共有的情感便多了一份共鳴,李煜《虞美人》中的“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蘇軾《虞美人》中的“

無情汴水自東流,只載一船離恨向西州

”。

這兩首絕代風華的《虞美人》將連綿不絕、揮之不去的愁比作水,其中愁的滋味更加耐人尋味,更加具有感染力。

李清照這首千古絕唱:載不動許多愁,道盡人生悲歡愁情,動人心扉

蘇軾在詞中甚至把愁物化成了可以載在船中的事物,逆流而去,他的這一比喻的精妙絕倫是毋庸置疑的。

蘇軾這個妙喻被後人競相摹擬,蘇門四學士之一的秦觀在《江城子》中說“

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

”,張耒《絕句》中說“不管煙波與風雨,載將離過江南”,張元幹《謁金門》中說“

艇子相呼相語,載取暮愁歸去

”,女詞人朱淑真又說“

可憐禁載許多愁

”。

李清照這首千古絕唱:載不動許多愁,道盡人生悲歡愁情,動人心扉

人們對於愁的比喻,不斷地推陳出新,從詞到曲,題材更廣泛,表達更細膩,敘事更具體,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六中寫著:“

休問離愁輕重,向個馬兒上駝也駝不動

。”這明顯的將愁作為了一種不再抽象的事物,而是具體的可以放置在馬背上的實物。

王實甫《西廂記》中寫著:“

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

”又是將愁載在馬車上,更加具有了打動人心的戲劇藝術效果。

李清照這首千古絕唱:載不動許多愁,道盡人生悲歡愁情,動人心扉

在諸多的將愁比喻為水的作品中,北宋詞人李清照以特有的女性的細膩情感、高超的語言表達和精湛的音樂審美能力,將愁表達到了化境的程度。

李煜將愁變成水,秦觀將愁變成隨波逐流的事物,李清照又進一步把愁搬上了船,她詞中的愁是這樣的:

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李清照這首千古絕唱:載不動許多愁,道盡人生悲歡愁情,動人心扉

李清照的這首小詞,彷彿將讀者帶進了一座歌劇院中,歌劇院正上演著一曲古老的戲劇節目,劇目給人們帶來了耳目一新的視覺體驗,抬眼望去,遠處是一幅暮春景色:

紅日高懸,和煦的春風吹拂著,林苑中的花枝上花瓣已經凋零,遍地都是落紅,一片片嫩綠的葉子已經綴滿枝頭。

鏡頭拉近,則是一所古色古香的閨房,閨房顯眼的位置擺放著一張書案,案頭上堆著書籍,妝臺上放著一面鏡子,還有妝奩用品,書案旁邊還擺放著一隻香爐,香爐里正飄著一縷縷沉香的氤氳。

恰在此時,閨房中的主人公,一位淡雅著裝的中年女子緩步來到了窗前,她坐在窗邊的椅子上,凝神向窗外望去,過了一會兒,她又來到了梳妝檯前,想對鏡梳妝,但又慵怠無力。於是她舒展歌喉,一首歌曲從她的口中流淌而出,蕩氣的旋律頓時飄蕩在舞臺中央。

李清照這首千古絕唱:載不動許多愁,道盡人生悲歡愁情,動人心扉

這首詞為什麼會給人帶來這樣的藝術效果呢?只是因為詞人將全部的情感、全部的愁煩心緒都濃縮進了詞句中,一字一句都是他內心的寫照。

開篇句“風住塵香花已盡”,有著提綱挈領的作用的,這一句將全詞的境界一下子烘托了出來,既點出此前風吹雨打、落紅滿地的情景,又勾勒出雨過天晴,落花已化為塵土的韻味。既寫出了詞人在雨天無法外出的苦悶,又寫出了她惜春自傷的感慨,意味真的是無窮無盡。

李清照這首千古絕唱:載不動許多愁,道盡人生悲歡愁情,動人心扉

其實李清照此時的處境是很艱難的,自從南渡之後,和她志同道合、伉儷情深的丈夫趙明誠早已去世,她孑身一人,流寓江浙一帶,最後寓居在金華,晚景不可謂不淒涼。

這樣的生存環境不僅影響到了她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了詞人的心緒,她在這一時期的很多詞作中,都流露出了自己的生活狀況,如《訴衷情》中的“夜來沉醉卸妝遲,梅萼插殘枝”,《菩薩蠻》中的“睡起覺微寒,梅花鬢上殘”,《鳳凰臺上憶吹簫》中的“起來慵自梳頭”。

回顧李清照流寓吳中時的生存狀況,或抒發傷春懷抱或是表現離情別緒,或是刻畫嬌慵神態:沒有一處是相同的。

李清照這首千古絕唱:載不動許多愁,道盡人生悲歡愁情,動人心扉

在此期間,詞人又因為風雨的原因,無法出門,其實出去散心,倒不失為一種排遣壓抑的方式,但她被這無情的風雨困在家中,其心情顯得就有些煩悶不堪了。

其實從另一方面來說,天氣對人的心情也會有一定的影響,天氣的陰晴,月的圓缺,不合時宜的風雨等等,種種無法讓人愉悅的因素交織在一起,所以就讓李清照的心緒很不舒暢起來,她連起床、妝束這樣的日常生活都沒有了心思。

詞人將梳妝這一場景多次地呈現在詞作中,其實就是她心緒的寫照,對於一位女子來說,女為悅己者容,精緻的妝容就是自己的一張名片。

李清照這首千古絕唱:載不動許多愁,道盡人生悲歡愁情,動人心扉

但是

這首詞裡所寫的“日晚倦梳頭”,則是另外一種心境。因為從首句中的

“塵香”二字可知,詞人寫這首詞的時候已經雲消雨散,天也放晴了,落花已化為塵土。

而且寓有對美好事物遭受摧殘的惋惜之情和對自身流寓飄零的感慨。關照落魄之時的李清照,竟是“日晚倦梳頭”。從起床時間上看,明顯很遲,而且懶於梳理,整個人都是無精打采的。

但是李清照卻將這樣的狀態用音韻諧美的語言表達了出來,語言優美,意境深遠,一唱三嘆,讀來讓人回味無窮。

詞人眼前所見的春景是一年一度的,也是相似的,但“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的體會又是如此的強烈,早年陪伴自己的丈夫趙明誠早已撒手人寰,只剩下他的遺著《金石錄》和別的一些書籍遺物。

李清照這首千古絕唱:載不動許多愁,道盡人生悲歡愁情,動人心扉

李清照睹物思人,已然是物是人非,她不禁悲從中來,感到萬事皆休,無窮落寞。

“欲語淚先流”寫得鮮明而又深刻,眼淚是傳達感情的有效的外在表現。古往今來有很多詞人不惜筆墨地去描寫眼淚與情感,人們借眼淚來宣洩內心的痛苦、表達內心的情感的這件事在詞人的筆下不僅具有了形象化的表徵,也具有了藝術層面的效果。

像五代花間詞人馮延巳《蝶戀花》中的 “淚眼高樓頻獨倚”,歐陽修《蝶戀花》中的“淚問花花不語”,溫庭筠《楊柳枝》 “停梭垂淚憶徵人”,李煜《菩薩蠻》中的“故國夢重歸,覺來雙淚垂”,蘇軾《江城子》“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朱淑真《減 字木蘭花》中的“淚洗殘妝無一半”,柳永《雨霖鈴》“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

李清照這首千古絕唱:載不動許多愁,道盡人生悲歡愁情,動人心扉

不管是雙眼噙滿淚水,亦或是淚水奪眶而出,更或者是淚流滿面,種種的淚水錶現的都是人類各種各樣的情感。

李清照寫淚水卻又與其他詞人不同,她先以“欲語”作為鋪墊,然後讓淚水奪眶而出,簡單五個字,看似是很尋常的落筆,用意卻無比精深,把那種難以控制的滿腹憂愁一下子傾瀉出來,具有一股感人心絃的藝術魅力。

淚水與情感是一脈相連的,而詞的下半闋也就自然而然地過渡到情感的描寫當中來了,詞人在表達內心感情方面運用更加細膩,更加深邃的筆法。

李清照這首千古絕唱:載不動許多愁,道盡人生悲歡愁情,動人心扉

下半闋一連用了“聞說”、“擬”、“只恐”三組虛字,作為情感起伏和詞義轉折的切入點,一波三折,感人至深。第一句“聞說雙溪春正好”是陡然一揚,詞人剛剛還在流淚,可是一聽說金華郊外的雙溪正是春光明媚、遊人如織的時刻,她這個平日喜愛郊遊的人也隨之遊興大發,她已經暢想著駕起一葉扁舟,到湖中泛舟春遊了。

“春尚好”、“泛輕舟”,在輕鬆、明快的節奏中,恰到好處地表現了詞人一剎那間的喜悅心情,這一句也為下文中詞人的愁煩心緒作了很好的鋪墊和烘托。

所以收尾的兩句,在做好了充分的鋪墊之後,詞義突然跌宕起伏,感情顯得無比深沉,避免了詞意的平鋪直敘,收到了曲終闋盡、餘弦更興的藝術效果。

李清照這首千古絕唱:載不動許多愁,道盡人生悲歡愁情,動人心扉

在這裡,上半闋所說的“日晚倦梳頭”、“欲語淚先流”的原因也就進一步加深了。像這樣婉曲幽深的手法,後來戲曲中常常採用,一些人物的靜場唱裡,往往有“欲要”怎樣,“唯恐”怎樣,反覆詠唱,一轉一深,從而將細微的心理活動,惟妙惟肖地勾畫出來。

在這首詞裡,李清照說:“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同樣運用修辭的手法來說“愁”,但她自鑄新辭,而且用得非常自然、妥帖,不著痕跡。

它自然妥帖,是因為它緊跟上句“輕舟”而來,而 “輕舟”又是承接“雙溪”而來,詞義寓情於景,渾然天成,構成了完整的意境。

李清照這首千古絕唱:載不動許多愁,道盡人生悲歡愁情,動人心扉

這首詞在比喻方面的巧妙運用是獨具特色的,這些優美的詩句將精神化為物質,將抽象的感情化為具體的形象,都饒有新意,各具特色。

前文寫到,讀李清照的這首詞,宛如置身於一座歌劇院中欣賞戲曲,而戲曲所帶來的視覺和聽覺享受是無與倫比的。

這首詞之所以像戲曲,主要在於它是代言體,類似戲曲中一段唱詞戲曲尚未誕生以前,詞史上一些描寫閨情閨怨的曲子詞,往往是由歌女在歌臺舞榭、酒邊花前演唱的,演唱時她們可以充當箇中的角色。

李清照這首千古絕唱:載不動許多愁,道盡人生悲歡愁情,動人心扉

從唐五代詞中,即可探知箇中訊息,尤其像《敦煌曲子詞·菩薩蠻》中的“枕前發盡千般願”、溫庭筠的《菩薩蠻》中的“小山重疊金明滅”,都是以男子的視角出發,所作的代言體。

李清照的這首《武陵春》繼承了傳統的手法,表現出明顯的代言體的特色。在這首詞中,她正是採用這種類似後來戲曲中的代言體,以第一人稱的口吻,用深沉憂鬱的旋律,抒發了內心深處的苦悶和憂愁,從而塑造了孤苦淒涼環境中流寓飄零的自我形象。

所不同的是:

戲曲從內容上來說是講究鋪敘的,表現形式上又很直白,而李清照的這首詞內容卻非常簡煉,表達又很含蓄,上半闋則是側重於外形,下半闋多偏重於內心。

李清照這首千古絕唱:載不動許多愁,道盡人生悲歡愁情,動人心扉

這首詞在藝術形象的刻畫上,是由表及裡,從外到內,步步深入,層層開掘,尤其經過情感的層層昇華之後,直到最後兩句,詞人的愁才脫口而出,雖然曲終闋盡,卻餘弦更興,而這載不動的一船愁,也將全詞的情感推向了高峰。

李清照是填詞高手,她的作品起伏跌宕,曲折多變。哪怕是隻有三四十字的難於變化的小令,也隱藏了許多情感,這首《武陵春》也表現了這樣的特色,“一代詞宗”果然是實至名歸。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