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莊子的“三籟”與書法的境界

  • 由 高天晨書法 發表于 籃球
  • 2021-10-07
簡介”其實,地籟表達的是人所看到的一種“沒有規律的現象”,這是一種表面,要知道人的感知是一種以自我感知能力為中心的,故而地籟的象即是一種未察覺規律的現象

籟組詞和拼音是什麼

文:高天晨

《莊子 》中《齊物論》的核心,是表達了“萬物齊一”的理念。很多人理解“萬物齊一”都是看作“一切事物歸根到底都是相同的,沒有什麼差別。”這句話表面看似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底色卻是“無感”的。中國的經典其實並非西方哲學著作一樣邏輯溯源,而是一種體驗的表達,是有感在其中的。

“萬物齊一”是一種感受,即當你學問通達,感知相融,才知道,所有萬物,他們本來就是一個源頭不斷衍生的。這是一種整體全息的感知,並非分散個體的某種聯通。只要你有藝術體驗,即能從內在明白這個道理。如若無感,則理解其實無從談起。

無感而看有感之書,只能降解為概念的記誦推衍,其實已經差之千里。而很多研究,多是看多方他人的註解,來猜那個本意是什麼,這都是做外家功夫,沒有體驗則很難深入其中,只能做文字功夫。

莊子的“三籟”與書法的境界

比如莊子提出的“三籟”的說法。我們現在聽到一個優美自然的音樂,常常會贊其為“天籟之音”,而“天籟”的概念即來自《莊子 齊物論》,除了天籟,還有地籟,人籟。

《齊物論》中說:“

地籟則眾竅是已,人籟則比竹是已,敢問天籟。”子綦曰:“夫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己也,鹹其自取,怒者其誰邪?

” “籟”其實是指排簫,這裡是以樂器作為比喻,說的是人的意識層級不同,對世界的理解不同的問題。

地籟,是風吹過地上的自然孔竅而產生的聲音。這也是壎一類樂器最早模擬的具體情境。古人觀察到這一特別的現象,進而會將其提煉成為樂器,用提煉後的樂器吹奏,則是人籟。

莊子的“三籟”與書法的境界

二者的區別是,一個是自然中的兩個因素相應而產生,即風和地上的空竅相合。另一個是用人的呼吸代替風,用取自自然的素材做成的樂器吹奏,是人為的一種昇華。這裡是以排簫為例,即是以竹做排簫。

地籟和人籟,是取法自然而人提煉文化器物的過程。在中國書法的書體中,地籟則如同甲骨金文,是將自然之象記錄,並未有太多人的思維成分。而人籟則如同隸書、楷書、行書,是人提煉後的一種應用,是用了人的思維對原有進行了改造。從書法的藝術性來說,這也是兩種境界。

地籟是初始的模仿臨習,而人籟則如同自我意識的貫入。故而地籟與人籟也是一種藝術認知的兩種狀態,即由學他人的“無我”到自我意識的“有我”層面。

莊子的“三籟”與書法的境界

關於莊子的“三籟”說,成玄英註釋中說:“

地籟則竅穴之徒,人籟則簫管之類,並皆眼見,此則可知。惟天籟深玄,卒難頓悟。

”其實,地籟表達的是人所看到的一種“沒有規律的現象”,這是一種表面,要知道人的感知是一種以自我感知能力為中心的,故而地籟的象即是一種未察覺規律的現象。

而人籟則是人用人的另一種技術模擬了這一現象,即發明樂器。其實樂器就是對之前所觀察之象的一種模擬。而“天籟 ”則是一種更深的境界了,故而成玄英認為其“深玄難悟”。如果說地籟和人籟是可以透過現象總結分析而理解的話,那麼天籟的理解卻的確需要一種體驗了。

沒有體驗則無法感知到,只能歸到所謂“境界”的名相中,其實境界是要“入境”才能體會,不能只做名相歸納就放過了。文中對“天籟”的描述是“

夫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己也”。

這個意思是人籟雖然有自我意識,卻是一種刻意,且表達是有限的,故而無法“吹萬不同”。而地籟的確可以“吹萬不同”,卻是無意識的,不能自已。

莊子的“三籟”與書法的境界

所謂天籟,則是有規律支配的自然。地籟是人沒有察覺規律的自然,二者之區分是因人的感知規律的有無而產生的。因為自然就在那裡。如郭象注:“夫天籟者,豈復別有一物哉?”“物各自生而無所出焉,此天道也。”

人所察覺的萬物現象背後本有一個規律,故而“

鹹其自取,怒者其誰邪?”,

所有現象都是規律使然因條件具足而產生的,而人是以自我感知為中心去判斷的,並會賦予自己的情感表述。比如“陰風怒號”。故而人所聽到風的怒吼聲只是對風聲的表述,除了風,還有誰呢?

憨山大師曾說:“

齊物論之下手工夫直捷示人處,只在‘自取、怒者其誰’一語。此便是禪門參究工夫,必如此看破,方得此老之真實學問處。殆不可以文字解之,則全不得其指歸矣。

莊子的“三籟”與書法的境界

故而,天籟則是一種有規律支配的自然,是人的一種對終極規律的認知境界。人籟是人自我的一種認識,地籟是對現象的認識,天籟則是對道或客觀規律的認識。

在書法中,稱之為天籟的,則是大草書。草書也如韻律表達的規律一樣,既不是刻意為之的控制,也不是無所規律的亂寫。寫草書其實是獲得一種自如的能力,這個能力是在某種規律下的自然發動,故而大草書的作者也並不會十分明確下一筆是什麼。

書法的最高境界也如同天籟一般,其實三籟說的是證道的過程。由地籟的現象觀察,到人籟的自我總結,到天籟的本體認知。自然規律顯化為現象本來並沒有分別,是人的認知能力不同才有不同層面的認識和表達。

莊子的“三籟”與書法的境界

《齊物論》中記載子綦說:“

今者吾喪我,汝知之乎?”“汝聞人籟而未聞地籟,汝聞地籟而未聞天籟。”

“喪我”並非迷失丟失自己,而是去掉了自我的一種執著。如果從這個角度來說書法的境界,則是“觀、記、忘”三層。

從最開始的觀察現象,到對現象的模擬,再到印證最後的規律。前兩者都是以“我”出發看問題,到最後的“忘”才到了去掉這個執著的觀察點,從更全息的角度去印證規律。也就是書法所說的“心手兩忘”。這時候人成為了一個載體,非我寫字,而是某種規律透過我而表達出來。

故而,地籟是最粗淺的一種現象觀察,是感官整理,如同取象而做象形字,也如書法初學臨帖;人籟是將觀察細化而模擬,是去粗取精,如同為便捷而有不同書體,也如書法有了自我表達意識;天籟是轉換了觀察點,進入與自然和道的同頻,如同大草書,不寫而寫,不是人的書法表達,而是書寫規律的表達。

莊子的“三籟”與書法的境界

天籟的境界中,人是一個過濾網,自然和道穿越我們而表達為德。

這才是古人所說“自然”的境界的本意。人成為了自然,並不是那個執著不動的觀測點。

這個“天籟”的境界,也如同奧修所說:

你可以在各處找到主觀的藝術,如繪畫、詩、音樂等,它由情緒而出,自頭腦而生; 但是客觀的藝術則是來自於心的空性,你成為一把笛子;一枝中空的竹子,於是,宇宙透過你歌唱。

莊子的“三籟”與書法的境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