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一路逆襲練就自主生態 漢能能否王者歸來?

  • 由 中新經緯 發表于 籃球
  • 2021-10-03
簡介隨後,漢能另闢蹊徑,豪賭薄膜發電,收購了全球技術最為領先的薄膜發電企業,並在中國本土實現產業化,以超過100億美元的持續投入,使漢能崛起為世界上當之無愧的薄膜發電領域領頭羊,讓中國實實在在地領先了一把

漢能組成什麼詞

中新經緯客戶端7月5日電(李騰)漢能文化牆上有一句狂性slogan:“漢能,沒有不可能。”站在當下時點觀其來路,從建設金安橋水電站、投資薄膜發電、完成以股換股私有化,一路逆襲,從習慣挑戰不可能,到習慣被常人質疑,到習慣在逆境中不斷成長。資本市場上,港股566已成歷史,漢能移動則躊躇滿志的站在A股市場的門口,王者歸來。

7個月完成史無前例私有化 漢能再次挑戰“不可能”

6月11日上午九時,漢能薄膜發電正式從港交所撤回上市地位,香港證券市場從此再無00566。

從釋出私有化公告到股東收到新股票完成私有化,時間緊迫、環節複雜、難度極高,漢能團隊再度完成了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時間回溯到4年前,2015年5月,漢能薄膜由於在早盤交易中出現極度異常(後有證據表明為境外資本惡意做空)主動申請停牌。在停牌的四年中,漢能一直與港交所積極溝通配合以期早日恢復交易,這些努力包括不限於釐清關聯交易、配合監管調查等等。

在港股窮盡恢復交易的努力之後,漢能響應國家號召,放出了私有化回A大招。2018年10月23日,漢能移動能源公告,決定對持有上市公司股票的所有投資人發出私有化建議。

2019年2月26日,漢能移動能源與漢能薄膜釋出聯合公告。漢能薄膜股東將以換股方式獲得新公司股份,並尋求在A股上市。

該方案甫一推出,舉眾譁然。一是方案新,換股方式的私有化方案,在港交所歷史上屬於破天荒般的創新,毫無先例可循;二是時間緊,該私有化方案恰逢港交所《主機板上市規則修訂》,必須如期完成;三是難度大,該方案不僅要獲得監管方的認可,更需要得到中小股東高比例投票支援才可以獲得透過。這個決定漢能私有化程序的投票時間點是5月18日。

從2019年2月26日到這一年的5月18日,2個半月,有效工作日大概50天,要想順利完成如此複雜、艱難的溝通,充滿了諸多不確定性。

但是漢能團隊又一次挑戰了不可能,最終推動了方案以大比例贊成票順利過關。

8年前,金安橋水電站在雲南麗江建成,漢能以民營企業的身份,斥資超過200億,建成了比葛洲壩裝機容量還大出10%的水電站工程。其過程一波三折,史無前例,直至今日,未見來者。

隨後,漢能另闢蹊徑,豪賭薄膜發電,收購了全球技術最為領先的薄膜發電企業,並在中國本土實現產業化,以超過100億美元的持續投入,使漢能崛起為世界上當之無愧的薄膜發電領域領頭羊,讓中國實實在在地領先了一把。

體制創新、科技創新、資本創新,從建立一個水電站到創立一個行業,漢能的每一次創新都曾遭遇前所未有的險境,但每一次漢能都能以退為進,實現顛覆式的逆襲,這顯然不能輕描淡寫地用運氣好去解釋,實際上,漢能的高“逆商”源於漢能獨特的企業文化基因:“信”文化。

心無旁騖只做一件事 漢能不投機

520事件後,李河君痛定思痛,帶領團隊進行五大變革,文化變革首當其衝。司訓十八條就是在這個背景下重新擬定的。

看過漢能司訓的人會有個突出感受,和很多公司司訓不同的是,漢能的司訓不是洗腦,更像是對員工使命的喚醒。

每一個加盟漢能的新員工,都要熟知並理解和認同漢能司訓十八條。

“用薄膜太陽能改變世界是我們共同的信仰”位列司訓第一條。企業文化中,信、願、行三者皆不可或缺,但信是基礎。做為創始人,李河君堅信漢能所行之事是改變世界、造福人類的有益之事。做為管理者,他讓漢能員工與之共信此宏偉願景。

當所有高管和員工上下同心,所有人的努力都釋放於同一願景,企業戰略也得到了不折不扣的堅持。

漢能在薄膜太陽能領域持續投資了八年,超過100億美元。這一百億美元如果投資到中國的房地產領域,最保守八年也能賺下千億利潤。

但是李河君心無旁騖,只專注於清潔能源做實體,他自詡為漢能的首席產品官,每週聽取各產品線的彙報,多年雷打不動。於是,所有產線員工,把以客戶為核心,為客戶提供最好的產品、最好的服務和最好的體驗做為工作目標,還是在司訓中,“結果第一,尊嚴來自業績”成為深入員工骨髓裡的追求;於是,我們看到漢能的研發人員,千方百計自主創新,尋找最好的解決方案,完成了數以萬計的專利,從零到一開創了強大的產品體系;於是,我們看到的結果不是中國的房地產界多一個千億富豪,而是世界移動太陽能領域崛起一個來自中國新榜主。

上下同心者,勝。

百萬億級市場 能否催生漢能萬億市值?

私有化圓滿完成,漢能回A股已是板上釘釘。

對於備受關注的回A程序,漢能移動能源控股集團總裁袁亞彬在公開場合也介紹:國內上市合作顧問團隊已開始進場,重組和股改完成後,將吸引與漢能業務有協同效應的企業和有實力的金融投資機構作為戰略股東。之後將展開上市輔導,提交上市申報材料等工作。“這些工作預計年內能夠完成。科創板和主機板都在我們的考慮之中。”

如何給漢能估值成為投資者普遍關心的話題。

2016年,有投資者在社交媒體定義漢能的估值:

漢能集團估值=葛洲壩+特斯拉+第一太陽能,按當時的市值計算,大約價值2500億人民幣。

2019年6月,在《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榜單中,其品牌價值高達1306。98億元人民幣。

當然,這些都不足以說明漢能的真正價值。

很多專家將漢能稱為國之重器,這絕不是過譽之詞,漢能憑藉一己之力,整合了薄膜發電產業上中下游,把技術研發、裝備製造、產品生產、原材料環節全部打通,靠著極富遠見的前瞻佈局,把一個實驗室中的技術成功打造為一個巨大的產業。

這正是漢能估值的極大特殊性所在。自己明明是一家企業實體,但卻幾乎代表了薄膜發電整個行業。這在所有超級公司中絕無僅有,那麼如何看待一個“類行業公司”的估值呢?

我們大概可以從基本市場邏輯出發,從三個維度給漢能一個大概估值空間:一看市場空間,二看定價能力,三看市場增長率。

薄膜太陽能的應用場景十分廣闊,牆、瓦、路、紙、傘、包,從漢能系產品的分佈也可看出端倪,以漢能主打的發電綠色科技建築(發電綠建)市場為例,根據國家統計局資料測算,到2020年,我國城鄉房屋建築面積約為890億平方米,以東、南、西牆牆面積的15%、屋頂面積的10%計,直接市場規模超過10萬億元,間接市場規模達30萬億元,相當於我國汽車市場的3-5倍。

這僅僅是中國國內市場的靜態容量,從全球市場規模看,這將是一個超過百萬億的巨無霸市場。實際上漢能的國際市場近期頻獲大單,覆蓋亞、非、歐洲、澳洲,北美、南美市場,中東地區。值得一提的是,其海外團隊的核心力量幾乎全部來自華為。

漢能深耕薄膜太陽能領域,從2009年起先後收購了Solibro、MiaSole、Global Solar Energy(GSE)、Alta Devices四家世界領先的薄膜太陽能企業,掌握了銅銦鎵硒(CIGS)和砷化鎵(GaAs)兩大領先技術,打造了從研發到裝備製造再到終端產品生產的全產業鏈。目前,漢能薄膜太陽能申請專利超萬項。已成為全球薄膜太陽能行業當之無愧的領跑者。從市場競爭角度看,漢能擁有一條既寬且深的護城河,擁有絕對定價能力。從目前的市場反饋來看,漢能銷售團隊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產能跟不上,所以國內產業園的模式正分佈在海外市場落地,以期為海外市場客戶提供更便捷的供應鏈服務。

從未來行業增長率來看,我們會發現,全球主要國家都在把新能源戰略當作國家重要戰略,而隨著太陽能技術的不斷進步,各國新能源戰略中,扶持太陽能產業都是不遺餘力,可以說,全球移動能源時代已經全面到來。移動能源的發展將帶來能源變革,隨著移動能源產業的爆發性增長,它的商業模式、發展規律將打破我們過往的認知。

漢能一路走來,已經擁有了一家硬核科技公司的全部超級標籤。研發深、產品硬、管理強、市場廣。在移動太陽能領域已經成為真正的王者。

結語

美國的《成功》雜誌每年都會報道當年最偉大的東山再起者和創業者,他們的傳奇經歷中有一個相同的部分,那就是他們在遇到強大的困難和逆境時始終保持樂觀的態度,從不輕言放棄。

李河君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有大曆煉才會有大成長。漢能成長的過程正是不斷克服困難的過程。

現在各行業的獨角獸公司都講生態故事,但是這些生態都有一些關鍵環節要靠生態之外的公司支援,難免受制於人。

但漢能橫跨多個戰略新興產業,關鍵技術盡在掌握,關鍵裝置自主研發,已經悄然成長為一家自主生態類公司。因為漢能從不走所謂的捷徑,其嘗試的,往往是別人看不到,或是即便看到,也不敢輕易踏上的路。歷經一路逆襲,相信公眾期待的是漢能能夠真正成為一個王者。(中新經緯AP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