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晉武帝司馬炎是如何未雨綢繆逼死司馬攸,為太子司馬衷清除障礙的!

  • 由 冷豔女神天生美 發表于 籃球
  • 2021-10-02
簡介”晉武帝很驚訝,忙問原因,荀勖說:“朝廷內外的人都傾心於齊王,認為他賢明,太子到那時還能繼位嗎

綢繆一詞怎麼解釋

大家好,今天小編和大家聊一聊:晉武帝司馬炎是如何未雨綢繆逼死司馬攸,為太子司馬衷清除障礙的。

《韓非子·喻老》中說:“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可見禍患起於常常被我們忽略的隱患。想要在人生的發展之路上走得更遠,就要注意細小的隱患,未雨綢繆,做到防患於未然。

司馬炎篡魏稱帝、建立晉朝後,封司馬攸為齊王,對他還算尊崇,讓他掌握部分軍權,參與議定國家大事,官職也由衛將軍遷驃騎將軍,又轉為鎮軍大將軍。後由武官轉為文官,任太子太傅、司空等職。但到了晉武帝晚年,情況卻發生了很大變化。

晉武帝司馬炎是如何未雨綢繆逼死司馬攸,為太子司馬衷清除障礙的!

晉武帝共有26子,而皇后楊豔所生僅3人,長子司馬軌年僅兩歲即天折,次子司馬衷遂以年長被冊立為太子。然而司馬衷智力低下,生活不能自理,將來繼承皇位、治理國家就更成問題。朝中許多大臣對此憂心忡忡,屢勸晉武帝另擇賢明。晉武帝一度產生了動搖,曾與皇后楊豔商量是否另選太子。楊皇后堅決不同意,說:“依照禮制,選擇太子的標準是看他是不是嫡長子,而不必考慮他是否賢明。這一規定絕對不可破壞。”晉武帝自此不再提廢黜太子之事,也不願聽別人議論太子不聰明。為了千方百計為太子樹立威嚴,誰敬奉太子,晉武帝就大加任用;誰說太子不堪入承大統,武帝就與之疏遠甚至將其貶黜。於是朝廷出現了兩種相互對立的說法:向武帝諂媚的人極言太子聰慧超群,憂國憂民的大臣則認為太子愚黯,於國不利。與有爭議的司馬衷相反,齊王司馬攸則名望甚高。他自幼博覽群書,善寫文章,時人都非常欣賞他的才思。加之他承嗣司馬師,本可以繼司馬昭之後執掌朝政,但因沒競爭過司馬炎而屈居郡王之位。他如果繼承皇位,不僅名正言順,而且他的突出才幹與司馬衷的愚蠢形成了鮮明對照,凡是真心為朝廷未來著想的人無不對他推崇備至,期待他能取代司馬衷。

晉武帝司馬炎是如何未雨綢繆逼死司馬攸,為太子司馬衷清除障礙的!

司空衛瓘知道太子根本沒有理政能力,屢欲進言而未敢說。有一次,晉武帝在陵雲臺舉行宴會,衛瓘假裝喝醉了酒,搖搖晃晃地來到武帝座前跪下,對武帝說:“臣有話要講。”武帝問:“你想說什麼?”衛瓘一再裝出欲言又止的樣子,最後摸著武帝的座位,嘆息說:“此座可惜!”武帝明白衛瑾說這話的用意,便故意打岔:“你真是喝醉了吧?”便叫人將他扶了下去。衛瓘見武帝不聽勸告,自此不再提太子之事。

太尉賈充是個慣於看風使舵的人。他原來追隨司馬昭,在篡魏的陰謀某中起過較大作用,所以司馬昭臨終前特意對司馬炎說:“知你者莫過於賈充、你一定要重用他。”司馬炎建立晉朝後,賈充果然成為他身邊的重臣。為了加強自己的權勢,賈充極盡諂媚取容之能事,想方設法迎合司馬炎,還把女兒賈荃嫁給當時官職甚高、參與朝政的齊王司馬攸,使自己成了朝中舉足輕重的人物。侍中任愷、中書令庾純等人比較剛直,他們看不慣賈充在朝中搬弄權勢,便趁關中鮮卑人叛亂的時候,向晉武帝進言,讓賈充離京赴關中任都督秦、涼二州諸軍事,平息叛亂。晉武帝正為關中不安定而憂慮,正在考慮出鎮關中的人選,經任愷等人一說,立即表示贊同。

晉武帝司馬炎是如何未雨綢繆逼死司馬攸,為太子司馬衷清除障礙的!

賈充為自己被忽然調離朝廷,不能再在朝中弄權而沮喪。在將要起程之際,他的僚屬皆來到城外的夕陽亭為他餞行,中書監荀勖也在其中。荀勖頗有文采但人品較差,他與左衛將軍馮統長期巴結賈充,逢迎晉武帝所好,頗受晉武帝信任。賈充一旦離京,荀勖和馮統便感到勢力太單薄,很難繼續專權。因此,荀勖在為賈充餞行時悄悄對賈充說:“賈公身為國家宰輔,卻被一兩個小人物給算計了,真是莫大的恥辱。現在要推辭詔命不去關中是困難的。但如果能將女兒嫁給皇太子,那麼留在京師就不成問題了。”賈充大喜,趕緊派人賄賂皇后楊豔,讓她勸晉武帝為太子納自己的女兒賈南風為妃,還讓太尉、太傅幫忙。荀勖、馮統也在武帝面前盛稱賈充之女才貌雙全,若入東宮,一定能輔佐太子”。晉武帝也正想為痴呆的太子找一個有才幹的女子為妃,於是同意了這樁婚事。這樣,賈充得以藉此機會留京,仍居本職,不復西行。當時輿論對他們的這種勾當普遍不滿,視賈充、荀勖等人為奸佞之人。

晉武帝司馬炎是如何未雨綢繆逼死司馬攸,為太子司馬衷清除障礙的!

在誰當太子合適這一問題上,晉武帝希望有更多的大臣支援他的選擇。他曾問張華:“在我身後誰繼承皇位合適?”而張華堅持自己的立場,不苟合取容,他說:“要論既有德才,又是親骨肉,我認為齊王司馬攸最合適。”武帝聽了很不高興,賈充等人趁機進讒言,排斥張華。晉武帝遂在太康三年正月改任張華為都督幽州諸軍事,離京前往幽州(今河北北部、京、津及遼寧大部分地區)。

齊王司馬攸向來厭惡荀勖、馮統等人的奸佞行徑,苟勖、馮統也知道如果司馬攸將來登基將對他們不利。因此他們在揚太子、抑齊王的過程中為達到個人的目的而不擇手段。荀勖眼見齊王的聲望日高,頗感焦慮,便向晉武帝進言:“陛下萬歲之後,太子繼承不了皇位。”晉武帝很驚訝,忙問原因,荀勖說:“朝廷內外的人都傾心於齊王,認為他賢明,太子到那時還能繼位嗎?陛下如果下一道詔令,命令齊王離京回封國,滿朝大臣準會爭相出來阻止。陛下若不信,可以試試。”馮統也說:“陛下早就打算讓所有藩王回自己的封地去,而他們總是留戀京城不肯離去,現在應該從最親近的藩王做起,而最親近的藩王莫過於齊王。”

晉武帝司馬炎是如何未雨綢繆逼死司馬攸,為太子司馬衷清除障礙的!

武帝相信了這兩個人的話,於太康三年下了一道詔令,命齊王為都督青州諸軍事,返回他的封國。詔令一下,果然引起朝中許多大臣的反對,扶風王司馬駿(司馬懿子)、徵東大將軍王渾、光祿大夫李熹、中護軍羊琇及兩個駙馬王濟、甄德都站出來阻止。王渾在奏疏中直言不諱地指出:“陛下讓齊王回封國,帶個都督青州的虛號,沒有鎮守一方的軍隊可指揮,遠離朝廷,不再參政,未免太不重兄弟手足之情了,有違文帝(指司馬昭)臨終前對陛下的囑託。”晉武帝最怕別人說他不重兄弟之情,但礙於面子,他不便對老臣王渾發作,而年輕一些的大臣進行勸阻,就難免讓他發怒了。

王濟、甄德不僅自已泣請武帝留齊王在朝,還一再讓他們的夫人常山公主和長廣公主到武帝面前說情,惹得武帝怒吼道:“朕讓弟弟司馬攸回封國,是朕家中之事,關你們什麼事!甄德、王濟故意鼓動婦人來哭啼,是向活人哭喪還是有別的意思?”王濟因此被降職為國子祭酒。

晉武帝司馬炎是如何未雨綢繆逼死司馬攸,為太子司馬衷清除障礙的!

楊珧與荀勖一向來往密切。太康三年太尉賈充死後,荀勘推薦楊珧為太子太傅,輔佐東宮,使他們的小幫派不因賈充死去而勢力削弱。楊珧在排斥齊王司馬攸的過程中非常賣力。中護軍羊琇與北軍中侯成粲一向為齊王所信用。他們恨楊珧與荀勖等人結成幫派,曾密謀用刀捅死楊珧。楊珧得知這一訊息後,嚇得不敢邁出家門,還派人告發羊琇圖謀刺殺大臣,為齊王司馬攸出力。羊琇自幼與晉武帝一起長大,曾為晉武帝即位發揮過很大作用,平時深受晉武帝信任,任典掌禁軍的中護軍達13年之久,但他在齊王的問題上栽了個跟頭。晉武帝得到楊珧的告狀後,不顧多年情誼,將羊琇降職為太僕。羊琇為此而憤恨不已,不久竟一病不起,死在家中。

武帝的態度如此堅決,以致百官之中再也沒有人敢公開站出來反對齊王離京了。齊王司馬攸知道晉武帝完全聽信了荀勖、馮統的讒言,心中憤恨不已,不久便病倒了。武帝派御醫前去診治,而御醫為了迎合武帝,故意說齊王沒病。齊王病情越來越重,武帝卻不停地催他起程。齊王沒辦法,只好強打起精神入朝向武帝辭行,武帝見齊王的舉止仍保持平時的樣子,更確信他是沒病裝病。直到他兩天後躺在病榻上吐血而死,晉武帝才吃了一驚。

晉武帝司馬炎是如何未雨綢繆逼死司馬攸,為太子司馬衷清除障礙的!

晉武帝因齊王司馬攸是被自己逼死的,內心有愧,不禁落下了眼淚,而站在一旁的馮統卻冷言冷語地說:“齊王徒具虛名,而朝中百官皆歸心於他,對皇太子十分不利。現在齊王自己得病而死,這正是國家的福氣,陛下何必那樣傷心呢!”晉武帝聽了,收住了眼淚。

齊王死後,其子司馬冏憤憤不平,但又不敢指責晉武帝,便把憤恨發洩在了御醫身上,稱御醫誤診其父的病。武帝隨即下令將御醫斬首,讓他成為替罪羊,以示齊王之死與己無關。齊王一死,太子司馬衷的地位就不可動搖了,沒人敢再說廢太子之事。

晉武帝司馬炎是如何未雨綢繆逼死司馬攸,為太子司馬衷清除障礙的!

司馬炎在為太子的打算上可謂長遠了。對於太子司馬衷來說,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齊王司馬攸,如果司馬攸掌控權力,一定會尋找機會將司馬衷取而代之。即使是司馬攸本人克己守禮,難免會有一些人為了自身的利益放手一搏,推戴司馬攸,到時即使司馬攸自己不情願,也會取代司馬衷。司馬炎能夠在自己在世之時除掉司馬攸,可謂是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

“未雨綢繆,防患未然”出自《詩經·豳風·鴟鶚》:“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未雨綢繆的意思是趁著天還沒下雨,先修繕房屋門窗,比喻事先做好準備。而防患未然是說在事故、禍害沒有發生之前就要防止。

晉武帝司馬炎是如何未雨綢繆逼死司馬攸,為太子司馬衷清除障礙的!

現在,已有很多人認識到危機如人必然會死亡一樣是無法避免的。所以他們在面臨危機時,一般能從容不迫,並且想出辦法解決危機。但也有很多人對危機並不敏感,所以面臨危機時變得呆若木雞,錯過了轉危為安的最佳時機。

在古代,國君如果想國家安定,經濟發達,人民安居樂業,一定會做到“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亂,存而不忘亡”。而現實生活中的我們亦是如此。所以,我們應當明白,無論在何時,都要培養危機意識,只有這樣才會立於不敗之地,取得輝煌的成就。

今天小編先和大家分享的這裡了,更多歷史趣聞,請繼續關注我哦。

本文為 百家號/從文看視界 原創

圖片來源於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