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詩詞大會主持龍洋讀“草色遙看近卻無”,引觀眾爭議,她真錯了?

  • 由 美詩美文 發表于 籃球
  • 2021-09-19
簡介類似的問題還有蘇軾《水調歌頭》中的那句“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嚴格按平仄來說,“勝”應該讀成“shēng”,而非第4聲,但大多數語文老師並不會這麼教,相信大家平時也很少真的讀第1聲

抱怎麼讀音是什麼讀

近期在和詩友們討論一些詩句的讀音時,有人曾問:“天天糾結那一兩個字,有什麼意義?”

對此,筆者送了他一句賈島的“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賈島可是一點兒都沒誇張,為了寫出一首好詩,古代很多文人真的是吃不香、睡不踏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正是因為唐代詩人如此講究,才能讓唐詩走上巔峰,至今無法超越。古人如此費盡心力,我們如果音都讀不準,對得起誰?

詩詞大會主持龍洋讀“草色遙看近卻無”,引觀眾爭議,她真錯了?

正是抱著這樣的態度,所以對於詩詞大會上一些詩句的讀音,資深詩迷才會如此在意。在第6季詩詞大會第7期節目中,主持人龍洋唸的一句詩,就引來不少觀眾的爭議。她唸了一句“草色遙看近卻無”,其中的“看”字,她讀的是第一聲。

詩詞大會主持龍洋讀“草色遙看近卻無”,引觀眾爭議,她真錯了?

咱們都知道,這句詩出自韓愈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屬於春景詩中的絕對經典。龍洋這麼念,是不是真的錯了呢?

一:“看”字確實有兩種讀音

“看”這個字,本身就是多音字,最早在《說文》一書中就有關於它的解釋。經過演變後,目前“看”共有動詞、名詞、助詞等多種用法。而作為動詞用,可讀成第4聲,表示看見、看望等;也可讀成第一聲,表示看守、看押、守護等。

韓愈這首詩,是寫他在56歲賞春時的情形,自然是取第一種意思,表示:遠遠望去草色連成了一片,但近看時卻又零星若無。也就是說,按字面意思來說它應該讀成第4聲。但是,大家要注意這是一首七絕,是有嚴格的平仄格律要求的。而從平仄的角度上來說,此處應該讀第一聲才是合適的。

詩詞大會主持龍洋讀“草色遙看近卻無”,引觀眾爭議,她真錯了?

這樣看來,龍洋按古法來讀第一聲肯定是沒有問題的。事實上,不少龍洋的粉絲也表示:“當年董卿也是這樣讀的”。是的,董卿當年主持這檔節目時,也確實是這樣讀的。事實上,康震、蒙曼等老師在詩詞大會的節目中,都是讀第一聲的。

二:關鍵在於,語文老師該教孩子們麼讀?

作為一名一線老師,我問了幾個語文科研室的老師,他們都告訴我:不會教孩子第一聲。原因有兩點:

首先,對孩子們來說,如果教第一聲很容易讓他們把“看”理解成看守的意思。而且,現代多數人已經不懂什麼是平仄格律了,學校也不會教孩子們這些。因此這種古法讀音,在教學中也就失去了意義,教材上也沒有特殊標明要讀成第一聲。

詩詞大會主持龍洋讀“草色遙看近卻無”,引觀眾爭議,她真錯了?

其次,如果這句詩讀第一聲,那很多詩句的讀法都要跟著改變。李白曾寫過一首《獨坐敬亭山》,其中有一句“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按平仄上看此處也應該是讀第一聲,但事實上很少有人真的這麼讀。

類似的問題還有蘇軾《水調歌頭》中的那句“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嚴格按平仄來說,“勝”應該讀成“shēng”,而非第4聲,但大多數語文老師並不會這麼教,相信大家平時也很少真的讀第1聲。

是遵從現代人的習慣和詩的真實意思,還是遵從平仄格律,這是一個大難題。不能一部分按前者來算,另一部分又按後者來,這樣學生們容易被繞暈。

詩詞大會主持龍洋讀“草色遙看近卻無”,引觀眾爭議,她真錯了?

現在有些詩詞鑑賞集,已經把“鄉音無改鬢毛衰” 中的“衰”字,由“cuī”改成了“shuāi”,雖然也引起了很大的爭議,但越來越多人已經接受了這種讀法。

綜上,對於這些字到底該怎麼讀,目前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老師們也只能告訴學生:有爭議的詩句,肯定不會考,不用擔心。龍洋的讀法肯定是沒錯的,至於咱們平時該怎麼讀,只能暫時看個人喜好了。對此事,大家怎麼看?歡迎討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