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散文:秋滿疏籬

  • 由 巴蜀文學 發表于 籃球
  • 2021-09-16
簡介幾隻不知名的鳥兒,嘰嘰喳喳叫著飛抵籬笆小院,它們時而嬉戲時而鑽入藤蔓叢,似乎在討論哪顆絲瓜結得好,哪棵黃瓜長得大,但凡有一陣風吹過,茂密的籬笆架輕微起伏,鳥兒便倏然一驚,一頭扎進天空不見了

疏籬指什麼

魏偉

散文:秋滿疏籬

走過七月流火,有風從八月的初秋吹來,夏日的暑熱漸漸退去。信步鄉間,聽蟬鳴樹枝,看瓜果滿園。碧綠的絲瓜,枝蔓一旦附著了院牆便不屈不撓地向四面八方擴張。苦瓜黃瓜也不示弱,在農家主人用蘆葦搭起的籬笆架上,拼命伸展莖蔓,結出累累碩果,力撐起一片秋天的景象。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在大詩人范仲淹筆下,秋水無邊,秋色無邊,秋思無涯。芳草懷遠,興寄離愁,望家鄉,渺不可見;懷故舊,黯然傷神;羈旅愁思躍然紙上。境界宏大,深沉大氣。時至今日,每一個平凡的布衣俗子,在離家出外時,假如他有幸讀到或者想起這首詞時,心中是否會像我一樣,在百般感慨之後,略微感到有一絲慰藉呢?

猶記得,15年前,我素衣簡行,一人一包裹,來到這上海以北的城市,租住在這江北小鎮,一座瓜果蔬菜滿籬笆的農家小院,開啟自己的創業之行。忙完工作之後,漫步在絲瓜架下,菜園小徑之中,心情極其暢快舒展。放眼望去,紫色的茄子、碧綠的黃瓜、通紅的辣椒……甚至是路邊一株紫蘇,都令我感到心裡踏實安寧,彷彿它們在向我訴說一粒種子從春到秋的故事,在向我展示走向豐收的喜悅。而我,置身於這田園綠蔬中,似乎也能很快忘俗事於身外,不急不惱,心平氣和。

秋風起時,思念無端被牽起。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故園此刻,也是簾卷輕霜。多少回,夢見高堂二老銀絲白髮,拄著柺杖,佇立在村口翹首以盼遠行的兒女歸來。秋風不語,唯見幽幽古道長亭,悠悠雁行長空。遊子同樣思歸,有道是: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還被暮雲遮。

幾隻不知名的鳥兒,嘰嘰喳喳叫著飛抵籬笆小院,它們時而嬉戲時而鑽入藤蔓叢,似乎在討論哪顆絲瓜結得好,哪棵黃瓜長得大,但凡有一陣風吹過,茂密的籬笆架輕微起伏,鳥兒便倏然一驚,一頭扎進天空不見了。

月光皎潔的晚上,小院微風吹拂,房前屋後散發著植物特有的清香。月色透過籬笆架灑落下來,四下裡都是蛙鳴和蟲子唧唧的叫聲,晚歸的人們三三兩兩從門前小路走過,腳步急促。小院中倘若擺上一張桌子,炒幾把花生,斟上買來的農家自釀老酒,夫妻對飲或者一個人獨醉,都很愜意。人生天地間,名利權欲不過是過眼雲煙。人生如夢,得失寸心間,何妨今日大醉一場,明天從頭再來。

時常想起幼時,每當秋夜來臨,村民吃過晚飯,搖著蒲扇去尋找熱鬧的地方談天說地,解暑納涼。那時沒有蚊香,往往在院中用秕穀和曬乾的草束生一堆火,孩子們或躺或坐在寬大的竹床上。嫋嫋煙火中,火光明明滅滅,伴隨著大人的聲音由嘈雜到稀疏,漸漸鼾聲四起……於是,人們便打著呵欠散去,小孩子熟睡後往往不肯起身回屋,大人只好連拽帶抱往家裡扯,否則,秋夜裡睡外頭,明天清早醒來要吃露水的,傷身子。

當秋天來臨,年年歲歲,歲歲年年,相同的是物候,不同的是心境。輕霜微露,紅葉黃花每年都會呈現,但逝去的永遠回不來。城市在發展,鄉下也在改變,那曾浸透著農耕文化的農家小院,已經難覓蹤影。很多鄉下已經難得聽到蛙鳴,甚至農民也都是不完全靠種田養家,不是不想,而是不能。農閒時節,他們上工地,進工廠,頂著農民工的頭銜,四處奔波,為自己的下一代和下下一代能過得更好拼命幹活。

作為農民的後代,我早已不事稼穡,但做人不能忘本,如同這滿園蔬果對秋天的感恩。歲月不居,時節如流,又至秋滿疏籬。人在旅途,身居鬧市,那植根於靈魂深處的農民氣質讓我面對生活從容淡定,但我對田園生活的嚮往從未停息。

《巴蜀文學》出品

主編:筆墨舒捲

達州廣播電視報(達州新報)《鳳凰樓》副刊選稿基地。

凡在“巴蜀文學”平臺上同期閱讀量較高的優質稿件,將被達州廣播電視報選用。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特別說明:作者投稿時,須標明“原創文章,文責自負”字樣,如沒標明或不是原創稿件一律拒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