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古意至處,各盡其韻

  • 由 萬恆藝術 發表于 籃球
  • 2021-08-29
簡介《墨牡丹系列》多層次的墨色渲染,《朝陽樓禽圖》豐富細密的畫面鋪陳,或疏或密,墨中有色,色中有墨,呈現出中國畫豐富的筆墨變化和人文情趣,而這種人文情趣也正是其繪畫趣而不俗,雅而不減的力道所在,這力道之下,正是藝術家對於現實世界和生命種種的言說

至的古義是什麼意思

古意至處,各盡其韻

周傳波,字啟濤,1980年生,畢業於哈爾濱師範大學藝術學院,客居北京,書畫家。現為黑龍江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受聘於中國畫院從事藝術設計工作、中國傳媒大學美術傳播研究所《美術市場》第三編輯部美編。

古意至處,各盡其韻

觀看周傳波的作品,繞不開“古意”二字。談到“古意”不免讓人想到擬古、仿古,然而“古意”浸入畫面,實則指的是古人的思想意趣與風範。在此基礎上,當作品脫離表面符號的簡單模仿,注入藝術家的觀念和情感,直抵平淡天真的境地,一件作品才在某種技法、風格、流派的延續中得以鮮活,不立不破,這是優秀藝術作品在時代更迭中,歷久彌新的“不二法則”。

古意至處,各盡其韻

周傳波可謂深諳其道,不論是疏淡清雅的墨竹,亦或是意趣盎然的設色小寫意花鳥,在筆墨行進、位置經營中,形成古拙卻不失靈動的藝術效果,上追元明,深得“古意”。如《香中別有韻》的墨梅,在堅固而又空疏的怪石中旁生出來,粗狂多變的筆墨巧妙地襯托了梅花冬日裡傲然向上姿態,成簇的梅花錯落在底部、中部、上部,在視覺鋪陳上引導著觀者不斷向上,上部的梅朵錯落有致,與底部的花簇形成視覺上的對比——不斷向上地輕盈感悠然而生,這種的自在自得的傲然之感,充分影射出作者的自我心態。闊筆交錯,枝幹間微妙的筆墨變化讓整幅畫面頗具生命力。

古意至處,各盡其韻

不難看出,這種對創作物件狀態的敏感捕捉貫穿於周傳波的整個創作之中。《有常無常亦枯亦榮》中悠然盛開的蓮花與枯垂的蓮蓬,在一開一落,一動一靜間言說枯榮的生命迴圈。他對於事物敏銳地感知,對於“古意”取捨的判斷,無一不浸潤在其藝術創作之中,意趣之餘,多了幾分逸韻。

古意至處,各盡其韻

而正是這種對於“古意”的判斷和理解,讓周傳波能恰如其分地避開“泥古”晦澀呆滯的弊病,往返於“古意”與當代心境之間。而這一點,與他紮實的中國畫功底和深厚的藝術學養密不可分。《墨牡丹系列》多層次的墨色渲染,《朝陽樓禽圖》豐富細密的畫面鋪陳,或疏或密,墨中有色,色中有墨,呈現出中國畫豐富的筆墨變化和人文情趣,而這種人文情趣也正是其繪畫趣而不俗,雅而不減的力道所在,這力道之下,正是藝術家對於現實世界和生命種種的言說與理解。

古意至處,各盡其韻

不僅如此,他還嘗試以不同的手法探求“古意”美的多種可能,從當代的審美需求出發,探索一種傳統審美於當下轉換的新樣態。這種樣態並非是斷裂式地產生,而是沿著其“古意”的線索衍伸開來的,那些在容器中繾綣生姿的植物,與傳統筆墨下的舒朗截然不同,水、墨、色被控制得恰到好處,又略帶些俏皮,“古意”從古人的人文精神,轉向了更怡然閒適的精神世界,在水墨的“古意”和現實世界的審美標準中尋找到一個平衡點。

古意至處,各盡其韻

這不免讓人想到元代畫家王冕的詩——“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正恰如其分地詮釋了周傳波駕馭不同藝術風格作品時的心境。無疑,在走出自我創作的“舒適圈”,建構新的藝術語言體系的過程中,紮實的筆墨功底和豐沛的藝術視野為其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藝術世界。煌煌大作也好,精緻小品也罷,在其筆下都呈現出各具韻調的風貌。真所謂“古意至處,各盡其韻”。

古意至處,各盡其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