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夜話聊齋之《促織》:親生兒子為何變成了蟋蟀?

  • 由 狗Say 發表于 籃球
  • 2021-08-23
簡介故事是這樣的:說明朝宣德皇帝愛玩蛐蛐,每年都向民間徵蛐蛐,陝西有個華陰縣的縣官為了巴結上司,獻了一隻,結果這蛐蛐質量特別好,於是上頭就叫他多供應一些

夢見好多曲曲好不好

大家好,今天阿犬給大家送上聊齋名篇《促織》,促織即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蟋蟀”別名“蛐蛐”,這個篇目也是《聊齋》中很有名的,一個小小的故事,背後,實則藏著整個時代的悲哀。

夜話聊齋之《促織》:親生兒子為何變成了蟋蟀?

故事是這樣的:

說明朝宣德皇帝愛玩蛐蛐,每年都向民間徵蛐蛐,陝西有個華陰縣的縣官為了巴結上司,獻了一隻,結果這蛐蛐質量特別好,於是上頭就叫他多供應一些。這縣令不是什麼好鳥,回到屬地之後,他開始大肆徵蛐蛐,許多人有了蛐蛐後就趕忙放在竹筒養著。交不出蛐蛐的人就得擔負繁重的賦稅。

有個叫成名的書生,交不出蛐蛐非常苦惱,妻子沒辦法就到當地找了個巫婆,巫婆給了她一張畫,畫裡是個地點。成名去到那裡之後,果然找到了一隻成色非常好的蛐蛐。成名非常高興準備改天把這蛐蛐獻給上頭。但人算不如天算,蛐蛐放在家裡的時候,成名他兒子好奇,打開了竹筒,結果蛐蛐跳了出來,四處跑。等找到的時候,蛐蛐肚子也破了,腿也斷了,不久就死掉。

千辛萬苦得來的蛐蛐,就這麼沒了。

成名的兒子因為內疚和畏懼,撲通一聲跳了井,被救起來時孩子已經變得痴傻。成名既沒了蛐蛐,兒子又失了智,非常難過。就在這時,他忽然在家裡聽到了蛐蛐的聲音,一看發現那隻死去的蛐蛐竟然活了過來,又回到了竹筒裡。成名喜出望外,他把這隻蛐蛐獻給了縣令。

夜話聊齋之《促織》:親生兒子為何變成了蟋蟀?

這蛐蛐驍勇善戰,幾乎無人能敵,連公雞都拿它沒辦法。一年多時間裡,鬥敗了皇帝宮裡的蝴蝶、蛐蛐、螳螂等各種四方進貢的昆蟲,天下無敵。皇帝非常高興。

就這樣,成名因為一隻蛐蛐,得了很多賞賜,很快家財萬貫,良田百畝,後來又考取了秀才。

一年多之後,失智的兒子醒來,回憶起這一年多以來,孩子說,他夢見自己變成了一隻蛐蛐,身體輕盈而善於搏鬥。

阿犬評述:

我們還是先來看看蒲松齡本人對這個故事的評述:

異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過此已忘;而奉行者即為定例。加以官貪吏虐,民日貼婦賣兒,更無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關民命,不可忽也。獨是成氏子以蠹貧,以促織富,裘馬揚揚。當其為里正,受撲責時,豈意其至此哉!天將以酬長厚者,遂使撫臣、令尹,並受促織恩蔭。聞之:一人飛昇,仙及雞犬。信夫!”

蒲松齡說皇帝想用一個東西,用過了之後可能很快就忘了。大家看這篇文章開頭說:

宣德間,宮中尚促織之戲,歲徵民間。

宣德是啥?宣德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年號,朱瞻基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蛐蛐皇帝”。在那個年代民間有句俗語叫“促織瞿瞿叫,宣德皇帝要”。

夜話聊齋之《促織》:親生兒子為何變成了蟋蟀?

蒲松齡的同鄉王世貞的《弇州史料》裡就記載了宣德皇帝頒給蘇州知府的一道聖旨,裡面一次性徵蟋蟀就達1000頭之多。大家想想,一個地方就1000頭蛐蛐,全國得多少個省縣?宣德皇帝宮裡一年得存多少蛐蛐?而一隻蟋蟀的壽命,大概在141—151天,當中,去掉幼蟲時期再去掉年邁時期,能玩的時間大概也就那麼兩三個月。

所以,我們幾乎可以想象,很多蛐蛐入宮之後就像被冷落的妃子,終其一生沒能見皇上的面。而即使有被皇上相中的蛐蛐,估計也沒能長久(畢竟每天都有新的蛐蛐入宮喜新厭舊是人之常情,皇上也一樣),很多應該都是玩了幾次就被扔到一旁。

皇上可以這樣喜新厭舊,可以玩膩了就扔一邊,可老百姓就慘了,為了這蟋蟀焦頭爛額賣兒賣女。這篇《促織》其實是非常辛酸的,成名因為交不出蛐蛐,竟需自己的親生骨肉去變成蛐蛐,供那些達官貴人玩賞。這是非常令人痛心的。

夜話聊齋之《促織》:親生兒子為何變成了蟋蟀?

而在《皇明紀略》中也記載了一個故事:

說江南有一位糧長,像文中的成名一樣,被分配到徵蛐蛐的差事。那會兒因為皇帝廣收蛐蛐,這蟲子的價格被抬到特別高,有些品相好的甚至千金難買。這位糧長找了很久很久,才用好幾匹駿馬跟一個人換得了一隻品相俱佳的蛐蛐。糧長小心翼翼地保管著,想著到時候把它獻給上司。接下來跟蒲松齡的情節有點相似。當晚糧長的妻子出於好奇打開了關蛐蛐的竹筒,那隻蛐蛐一下子蹦了出來,無影無蹤。糧長的妻子又自責又害怕,一時想不開,拿上三尺白綾,吊了脖子。糧長回家之後看到懸掛在房梁之上屍體已經僵硬,旁邊放著開啟的竹筒,霎時就明白怎麼回事了。心中非常痛苦和懊惱,於是片刻後,他也懸樑自盡隨妻子而去了。

一隻蛐蛐,兩條人命。

這就是當時的世道,皇帝玩物,他自己喪的是志,黎明百姓丟的卻是性命!

所以,小小一篇《促織》的背後,可以說是整個時代的悲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