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說文》第442課:“祝”和“詛”之別,成語“祝不勝詛”何解?

  • 由 談藝錄 發表于 籃球
  • 2021-08-22
簡介”李賢注:“譸,當作籌也

傳字幾畫五行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本課講“言”部的四個漢字:“譸、詶、詛、䛆”。現代漢語中,“譸、詛”分別簡化為“譸、詛”。《說文解字》體系下,這四個字是同義字,但又有細微差別。“詛”是現代漢語的“次常用字”,收入國家語委1988年頒佈的《現代漢語常用字表》中。四個字的詳情如下:

1、譸(譸)。讀音有兩個:

(一)zhōu。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出的解釋是:“譸,詶也。從言,壽聲。讀若醻。《周書》曰:‘無或譸張為幻。’”形聲字。本義是詛咒。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詶,詛也。則譸亦詛也。”

《說文》第442課:“祝”和“詛”之別,成語“祝不勝詛”何解?

(扎小人詛咒)

這裡的《尚書》指《尚書·無逸》,今本作“民無或胥譸張為幻”。《孔傳》:“譸張,誑也。”老百姓沒有互相欺誑、互相詐惑的。許慎引用這一句,說的並不是譸的本義,而是譸的另一個用法,即組成“譸張”一詞。

“譸張”也作“

(亻舟)張”。欺誑。《玉篇·言部》:“譸,譸張,誑也。”《世說新語·雅量》:“汝故是吳興溪中釣羯耳,何敢譸張!”你不過如吳興溪中的羯奴而已,怎麼可以在我面前如此放肆?

也可單用,表欺騙。明代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丹鉛新錄一·五行》:“羯胡據中土,黃冠譸愚氓。”

(二)

chóu。這個讀音出自《集韻》。有兩個用法:

(1)用同“(白夀)”。表示疑問。相當於“誰”。(2)用同“籌”。忖度。《後漢書·虞詡傳》:“以詡譸之,知其無能為也。”李賢注:“譸,當作籌也。”以我賈詡來想(忖度),賊是不能有所作為的。

第二個讀音,今已基本不用,瞭解即可。

譸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第442課:“祝”和“詛”之別,成語“祝不勝詛”何解?

(譸的小篆寫法)

2、詶。讀音有兩個:

(一)

chóu。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註的讀音。給出的解釋是:“詶,譸也。從言,州聲。”形聲字。本義是詛咒。

注意!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這裡的注音與字義不配套。

這個讀音字義應當如下:

(1)用同“酬”。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俗用詶為應酬字。”王筠《說文句讀》:“以為酬對字。”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蒼頡解詁》詶亦酬字。”用法有三:

其一、用言語或詩文應答。《玉篇·言部》:“詶,答也。”《廣韻·尤韻》:“詶,以言答之。”陸游《秋晚寓嘆》:“舊事同誰說,新詩或自詶。”

《說文》第442課:“祝”和“詛”之別,成語“祝不勝詛”何解?

(詩文應答)

其二、報償。唐代慧琳《一切經音義》卷七十三引《蒼頡解詁》雲:“詶,報也。”白居易《賣花》:“貴賤無常價,詶直看花數。”

其三、實現。陸游《歲暮雜感》:“初志略未詶,白髮已無那。”

(2)用同“籌”。計算。《隋書·律曆志上》:“取細毫中黍,積次詶定,令之最為詳密,長祖沖之尺校半分。”

《說文》第442課:“祝”和“詛”之別,成語“祝不勝詛”何解?

(算籌)

(二)

zhòu。這個讀音出自《集韻》,這個讀音其實才是詶作《說文》本義“詛咒”講時的讀音。即《玉篇·言部》:“詶,《說文》:職又切,詛也。”所切出的讀音。這個讀音下,詶同“咒”。唐代慧琳《一切經音義》卷三十二引《考聲》雲:“詶,亦詛也。經文從口作咒,俗字也。”咒是詶的俗字。

《說文》第442課:“祝”和“詛”之別,成語“祝不勝詛”何解?

(民間的巫蠱咒術道具)

詶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第442課:“祝”和“詛”之別,成語“祝不勝詛”何解?

(詶的小篆寫法)

3、詛(詛)。讀

zǔ。《說文解字》給出的解釋是:“詛,詶也。從言,且聲。”形聲字。本義是求神加禍於人。比如:《詛楚文》。《廣韻·御韻》:“詛,咒詛。”《書·無逸》:“民否則厥心違怨,否則厥口詛祝。”

孔穎達疏:“詛祝,謂告神明令加殃咎也,以言告神謂之祝,請神加殃謂之詛。”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祝兼吉凶,詛則專言兇。”

這句話的意思是:

老百姓於是就內心怨恨,就口頭詛咒了。

簡言之,向神明告知叫“祝”;請神明加禍於人叫“詛”。“祝”包含吉凶在內,“詛”則只包含兇。

《說文》第442課:“祝”和“詛”之別,成語“祝不勝詛”何解?

(《詛楚文》拓本)

《論衡·解除》:“一人祝之,一國詛之,一祝不勝萬詛,國亡,不亦宜乎?”一個人祝禱,一個國家的人詛咒,一個人的祝禱抵不過一萬人的詛咒,國家滅亡,不也是理所當然的嗎?這也是成語“祝不勝詛”的出處,祝不勝詛的意義指祝而得益不能勝過詛而受損。

也指祈禱。明代金幼孜《北征錄》:“上命譯史讀之,乃祈雨之言也,虜語謂之札達,華言云詛風雨,蓋虜中有此術也。”

本義之外,“詛”也指盟誓。《左傳·宣公二年》:“初,驪姬之亂,詛,無畜群公子,自是晉無公族。”杜預注:“詛,盟誓也。”當初,驪姬作亂的時候,在神前盟誓不收容公子們。楊伯峻先生《春秋左傳注》:“古有盟詛之法,盟大而詛小,然皆殺牲歃血,告誓神明,若有違背,神加其禍。……皆先盟而後詛。詛者,使人無敢違也。”

《說文》第442課:“祝”和“詛”之別,成語“祝不勝詛”何解?

(《春秋左傳注·宣公二年》)

《周禮·春官·詛祝》:“掌盟詛。”鄭玄注:“盟詛,主於要誓,大事曰盟,小事曰詛。”賈公彥疏:“盟者,盟將來;詛者,詛往過。”

詛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第442課:“祝”和“詛”之別,成語“祝不勝詛”何解?

(詛的小篆寫法)

4、䛆。讀

zhòu。《說文解字》給的解釋是:“

䛆,詶也。從言,由聲。”形聲字。本義同“咒”,詛咒。錢坫《說文解字斠(讀作“校正”的“校”)詮》:“《釋典》‘咒’字即此。”也就是說,咒是䛆的俗字。

䛆的小篆寫法如圖:

《說文》第442課:“祝”和“詛”之別,成語“祝不勝詛”何解?

(䛆的小篆寫法)

(【說文解字】之442,部分圖片源自網路,版權歸原版權方所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