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五言七律,為何古代格律詩以“五”和“七”作為字數標準

  • 由 史海殘雲 發表于 籃球
  • 2021-08-19
簡介組詩由最初《詩經》中不相關聯的獨立段落髮展到內容相屬的《九歌》,組詩在形式上真正形成至魏晉南北朝時,組詩逐漸在體式上得到進一步完善,句式相同,字數相當,南朝時,五言四句、五言八句成為組詩的主要形式,組詩的形式得以規範,除了注重形式美,這一時

言七是什麼意思

組詩是我國古代詩歌常見的組織形式,是由兩首以上主題相同結構相關的詩歌組成。組詩由最初《詩經》中不相關聯的獨立段落髮展到內容相屬的《九歌》,組詩在形式上真正形成至魏晉南北朝時,

組詩逐漸在體式上得到進一步完善,句式相同,字數相當,南朝時,五言四句

、五言八句成為組詩的主要形式,組詩的形式得以規範,除了注重形式美,這一時期的詩人在組詩的音樂性方面大膽嘗試,近體詩的雛形初步顯現。

組詩俗稱五言七律,那麼究竟為何古代格律詩以“五”和“七”作為字數標準呢?

五言七律,為何古代格律詩以“五”和“七”作為字數標準

一、組詩的起源與發展

《九歌》標誌著組詩的形成

如果說《詩經》中的“重章迭句”在形式上具備了組詩的雛形,那麼《九歌》的出現則標誌著組詩的真正形成。《九歌》是楚辭中的極富魅力的詩篇,儘管題目為“九”,但卻包括11章。《九章》也是屈原所作的一首組詩,由《桔頌》、《惜誦》、《抽思》、《思美人》、《哀郢》、《涉江》、《悲回風》、《懷沙》、《惜往日》九篇詩作組成。《九章》並非作於一時一地,詩人將現實生活中的各個片段連綴而成,真實地描述了他所遭遇的“賢不必以”、“忠而被逐”的政治經歷,生動翔實地記錄身遭斥逐的時間、地點,流浪行吟的行程,反映了詩人思君念國的憂苦之情。

由《詩經》中的“重章迭句”到《九歌》、《九章》詩歌內容上的相互關聯,無論在形式上還是內容上,組詩的創作都取得了較大的進步,可以說,至此,組詩真正形成。

2、組詩的發展

先秦兩漢時,一組詩之內句式尚未統一,常常出現雜言共存的現象。組詩之內或

三言、七言共存,或七言、八言共存

,在篇幅上句數也不夠規範。時至六朝,組詩的句式逐漸統一,至南朝吋五言八句、五言四句的體式逐漸形成。“永明體”產生以後,詩人對詩歌聲律美的探索不斷加深,魏晉南北朝組詩逐漸走向了 “近體詩”的發展道路。唐朝時,組詩格律化的趨勢不斷加劇,至杜審言不僅推動了律詩的形成,而且對五律組詩的創作也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其《和韋承慶過義陽公主山池五首》是唐代較早的五律組詩。

與七律詩晚於五律詩定型一樣,七律組詩的發展也稍晚於五律組詩,唐代的第一首七律組詩是張說的《舞馬千秋萬歲樂府詞三首》。然而,唐代的格律組詩的發展與成熟卻是在杜甫那裡完成的。杜甫的格律組詩不僅數量眾多而且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在內容上,先秦兩漢時組詩主要集中在抒情、言志、贈別三個方面,魏晉南北朝時期詩歌題材領域被進一步拓展,出現了山水詩、田園詩、玄言詩、遊仙詩以及詠懷詩等。

初唐時,由於

格律的限制使五七言律詩題材範圍常常限制在宴飲、贈答以及輓歌的範圍內,直到杜甫的出現,才使五七言律詩的範圍開拓至敘事、詠史、抒情、田園、政治等,大大增強了五七言律詩的表現內容

五言七律,為何古代格律詩以“五”和“七”作為字數標準

二、組詩大變革

1、魏晉南北朝時期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我國社會大變革的時期。這一時期,伴隨著玄學的興起、佛教與道教的盛行以及各種思想的碰撞,詩人的文學觀念和審美追求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魏晉南北朝時期又是文學自覺的時期,文人開始不僅注重詩歌的形式美,同時開始注重對詩歌音樂美的發掘,“四聲”的發現和“永明體”的產生使這一時期的組詩朝著“近體”詩的方向邁步,為唐代的格律組詩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魏晉時期的詩人喜用組詩的形式創作詩歌,

以王粲的《七哀詩三首》、劉楨的《贈送從弟三首》、曹植的《雜詩六首》、阮籍的《詠懷詩八十二首》、潘岳的《悼亡詩三首》、左思《詠史詩八首》、郭璞的《遊仙詩十九首》以及陶淵明的《歸園田居五首》比較為著名

。這些名篇在句式上較為一致,均為五言句式,不僅如此,這一時期的詩作也以五言句式為主。

魏晉南北朝組詩的創作呈現出新格局:首先,詩人們創作了大量的組詩作品。其次,形式上,短小精悍逐漸成為組詩的發展趨向。在傳統的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句式中,五言脫穎而出並表現出旺盛的生命力,它取代了其它句式成為組詩最重要的結構形式。在句數上,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組詩表現出大致統一的趨勢,其中,五言八句成為南北朝期間組詩的主要體裁。就在內容而言,除了傳統的敘事詩、贈答詩、抒情詩外,還出現了山水詩、田園詩、玄言詩、詠史詩、遊仙詩等題材。魏晉南北朝時期作為組詩的發展時期,為唐朝格律組詩的形成做了必要的準備。

五言七律,為何古代格律詩以“五”和“七”作為字數標準

2、唐代組詩

唐代是詩歌發展的全盛時期,組詩在這一時期也得到了迅速發展,唐代組詩的新特點在於格律化,隨著格律詩的不斷成熟,格律組詩逐漸產生。五律組詩是先於七律組詩併成為後來唐代格律組詩的主要形式,第一首杜審言的《和韋承慶過義陽公主山池五首》是較早的具有一定格調的五律組詩。唐代第一首七律組詩是張說的《舞馬千秋萬歲樂府詞三首》。雖然唐人有意識地創作格律組詩,但由於遵守格律的規範的原因,組詩的發展在內容上往往受到限制,使得格律組詩的創作流於表現,格調不高。這一現象直至杜甫時才有所改變。

杜甫是唐代首位大力創作格律組詩的詩人,杜甫格律組詩不僅數量眾多,而且品質極高。杜甫對格律組詩的開拓主要表現在題材上,杜甫將敘事、議論、詠史納入格律組詩的題材範圍,極大地豐富了格律組詩的表現內容。格律化是唐代組詩形式發展上的新風貌,組詩的格律化與詩歌的格律化是密不可分。自六朝以後,近體詩兼具形式美與音樂美的特徵受到詩人們的廣泛青睞,杜審言、沈佺期、宋之問等文人都為詩歌的格律化做出過重要貢獻。據統計,唐人創作了大量的格律組詩,

其中,以杜甫的格律組詩最突出,他的格律組詩無論是在數量上還是在藝術價值上都超越了前修時賢。

三、杜甫五七言格律組詩的藝術特色

1、獨特多變的結構藝術

杜甫在格律組詩表現手法上不斷探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實現了對格律組詩的藝術幵創。

杜甫格律組詩在結構上獨特多變,老杜或以起承轉合結構佈局,或用總分結構謀篇,或者透過詞句間的顧盼達到呼應的效果,又或者乾脆運用並列結構取得並行不悖的成效;杜甫的格律組詩中常常表現出一種時空觀念,這種時空觀念在時間上,是以不同時間的重組來實現的,在空間上,以不同空間的疊加來完成,而更多情況下是將時空完全打破,在時間與空間自由流轉;“組詩”這一形式擴大的詩歌容量,以“賦”為詩的寫作手法便於詩歌內容由淺入深地展現;杜甫格律組詩在用典上向縱深化方向發展,橫向來看以組詩內的典故常以“群體”出現,

這些典故集中於一首詩中,縱向來看,這些典故,分散於組詩之內不同詩篇,當將整組詩合起來看就是一個完整的典故體系但卻多側面地表現不同情感

五言七律,為何古代格律詩以“五”和“七”作為字數標準

2、靈活多變的時空轉換

杜甫的格律組詩從時間、空間兩個維度出發,將要傳達的內容置於廣闊的時空背景之下,或呈現朝夕的變化,或展現古今變換,更多地是打亂現實中的時空,重新組合。無論是抒情詩還是懷古詩,杜甫都自然地將個人的情感與社會的演變結合,將現實狀況與歷史的盛衰相對比,表現出一種時空觀念,在時間上,縱情流轉於古今、朝夕之間,在空間上,交錯變換於四海之內、高低、遠近之間。正是這種時空轉換的藝術手法造就杜甫格律組詩深遠宏闊的意境。

五律不僅是唐詩近體中最早完成定型的詩體,而且也是整個唐詩體裁系統中創作數量最多的一種

;七律的定型則要整體晚於五律,至盛、中之際才真正成熟,但其後發展勢頭迅猛,五、七律地位的易換,實在晚唐五代已顯現出了不可逆轉之勢。七律在唐五代以後便超越了五律成為了後世詩人最為青睞的律體,不過五律也未就此衰微,確切說應是進入了五、七律並盛並以七律為主的時代。杜甫在五律一體上取得了登峰造極的成就,極大開掘了該體的美學潛能,杜甫體五律遂成為了軌範千古的藝術典範。

參考文獻:

《文苑英華》

《唐詩類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