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陳寅恪失明17年癱瘓7年,唐篔用行動證明什麼是愛情

  • 由 李砍柴 發表于 籃球
  • 2021-08-16
簡介殊不知,陳寅恪的人生光源,都在唐篔那兒

癱瘓的意思是什麼意思

陳寅恪失明17年癱瘓7年,唐篔用行動證明什麼是愛情

哲學泰斗馮友蘭在晚年回首自己一生時,感嘆到:“早歲讀書賴慈母,中年事業有賢妻。晚來又得女兒孝,扶我雲天萬里飛。”

年少有父母庇佑,晚年有兒女盡孝,皆源於血緣之愛。

唯獨中年事業有賢妻,有時候幸虧命運的恩寵,更需要智慧和修為。

陳寅恪失明17年癱瘓7年,唐篔用行動證明什麼是愛情

一個男人,想要在事業上臻於極頂,必須具備多個條件,而內有賢妻尤為重要。

馮友蘭如此,陳寅恪也不例外。

陳寅恪失明17年癱瘓7年,唐篔用行動證明什麼是愛情

生活上的溫暖港灣

1928年,在北京中央公園,唐篔和陳寅恪第一次見面。

只是這個文雅灑脫,學識淵博的清華才子,走路的姿勢微跛。

陳寅恪向唐篔解釋到:自己少年即出國留學,時常穿不合適的硬皮鞋,日積月累,最終釀成腳疾。

這種坦誠,並沒有讓唐篔芳心銳減,反而讓她更篤信陳寅恪人品之深厚。

陳寅恪失明17年癱瘓7年,唐篔用行動證明什麼是愛情

一個是曠世才子,一個是名門閨秀。

初次見面後,一種微妙的情愫在彼此的心底潛滋暗長。

兩年後,他們在上海喜結連理。

人生大事已完成,陳寅恪更是無後顧之憂,一心撲在了學術研究上。

相對於丈夫的功成名就,唐篔更關心的是他日漸消瘦的身體。

陳寅恪向來體弱,加之長期腦力勞動,極大磨損了他的健康。

都說旁人只管你飛得高不高,而在乎你的人只管你飛得累不累。

那個真正愛你的人,她對你的要求,純粹到希望你過得健康快活。

念及丈夫體弱,唐篔放棄心愛的體育事業,甘願囿於廚房,潛心鑽研廚藝。

陳寅恪喜歡吃麵包和草莓派,唐篔就鉚足了勁學烘焙,甚至自制烘烤機。

陳寅恪挑食,唐篔成了一個地地道道的“美食家”,變著花樣給他做苦瓜悶豆豉。

為了給陳寅恪補養身體,唐篔不惜花重金買來一隻剛生產的黑山羊,學習擠奶,經常要俯身大半天,才能擠出一小碗。

她甚至以身試行,編撰了一本《食物成分表》,裡邊記錄的全是食物搭配和營養膳食的方法。

陳寅恪失明17年癱瘓7年,唐篔用行動證明什麼是愛情

得知陳寅恪篤愛海棠花,唐篔佈置院子時,總會種一株海棠在院子裡,供陳寅恪欣賞、作詩。

在對丈夫的日常生活上,唐篔用心良苦。

不難想象,如果沒有唐篔,多病之軀的陳寅恪,怕是捱不過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活到79歲。

人生是場幕劇,有人喜於幕前恣意綻放,有人甘於幕後默默奉獻。

顯然,唐篔屬於後者。

這世間,有人願意與你並肩共赴星辰大海,是大幸,可有人願意在背後託舉你,是大愛。

陳寅恪傳奇一生的背後,唐篔功不可沒。

陳寅恪失明17年癱瘓7年,唐篔用行動證明什麼是愛情

事業上的遼闊天空

簡媜說:“人生如一首絕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陳寅恪的人生之仄,從1945年開始。

那一年,陳寅恪已經高度近視的左眼視力急劇下降,又因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最終也徹底失明瞭。

從此,世界再無光明,任誰都痛不欲生。

唐篔,看在眼裡,疼在心裡。

生活上,她給了丈夫一個溫暖港灣,事業上,她更想贈他一個廣袤天空。

於是,她成了他的眼,他的筆。

陳寅恪失明17年癱瘓7年,唐篔用行動證明什麼是愛情

失明後,陳寅恪開始學著以耳代目,以口代筆,每天聽報紙,練習口述詩作,唐篔將其一一記錄下來。

在廣州嶺南大學時,陳寅恪助手突然不辭而別,教學工作幾近癱瘓。

陳寅恪看著滿滿當當的課程,焦灼不安。

唐篔見狀,毫不猶豫地擔起助教的工作,協助他備課、查閱資料、編寫講義。

這對於體育出身的她,並非易事。

為了備好一次課,她時常在做完家務後,一頭扎進了書海里研究,從天黑到天明。

除此之外,她還抽空去聽陳寅恪講課,記了滿滿當當的筆記,流傳至今。

得益於唐篔的傾心協助,陳寅恪的教學工作如虎添翼,成效顯著。

曾在香港蟄居的那段日子,得虧了唐篔的鼎力相助,《唐代政治史略稿》得以橫空出世,流傳至今。

陳寅恪後半生的諸多傑作,譬如《記唐代之李武韋楊婚姻集圍》、《述東晉王尊之功業》,大部分由唐篔親筆手錄,甚至進行了詳實的批註。

新助理到來後,唐篔依然堅持每天擠出時間,整理陳寅恪的書稿,為出版《陳寅恪文集》做準備工作。

陳寅恪失明17年癱瘓7年,唐篔用行動證明什麼是愛情

尤其是陳寅恪的詩稿,唐篔更是親力親為,光毛筆抄錄的正本就不止五冊,而用鋼筆記錄的則不計其數。

陳寅恪流傳下來的鴻篇鉅著,每一部都凝聚了他畢生所學,更浸潤了唐篔太多的情懷與情感。

除了教學和出版工作,唐篔更是主動擔任陳寅恪的“書記官”,代筆撰寫各種日常和業務往來信件。

那些夜以繼日抄錄的文字,那些點睛之筆的批註,那些旁枝橫斜的史料,是文化瑰寶,更是唐篔對丈夫的拳拳愛意。

所謂的人間真愛,不過就是理解、支援,以及成全。

全心全意幫助陳寅恪攀登學術高峰,是她心之所向,更是她生命的皈依。

陳寅恪失明17年癱瘓7年,唐篔用行動證明什麼是愛情

精神上的避難所

在人生最後的20年,陳寅恪雖過得孤清寂寥,可也算得上安詳。

直到晚年,唐篔依然是陳寅恪的“精神支柱”,希望他在有生之年留下更多著作。

唐篔對孩子們說:爹爹的學問造詣非比一般,應該寫出儲存下來。

可一場猝不及防的漩渦,將他再次捲入命運的低谷。

陳寅恪失明17年癱瘓7年,唐篔用行動證明什麼是愛情

哪怕已偏居嶺南,哪怕身殘眼盲,他也無法免去那個特殊年代的清洗。

當時,因為陳寅恪的許多詩作,給他惹來了不少“麻煩”。

那些人對陳寅恪的整肅手段,極為殘忍。

他們知道眼盲之人,聽覺靈敏,於是在陳寅恪家四周,裝上了高音喇叭。

這喇叭一響,就是24小時不停歇,這讓本是備受失眠困擾的陳寅恪,精神幾近崩潰。

最為過分的是,這些人居然明目張膽地闖入陳寅恪的住所,如土匪般隨意打砸,甚至對他大打出手。

戰火紛飛帶來的顛沛流離,壯年失明帶來的巨大悲愴,沒能讓陳寅恪倒下。

而這些莫須有的罪名,肆無忌憚的凌辱,以及眾口鑠金的淬刃,幾乎讓他溺斃在痛苦的海洋裡。

這樁樁件件,每一件都砸在了唐篔的心裡,這種痛甚於刀鑿斧刻。

悲愴之餘,她也知道自己不能倒下,她要成為丈夫的精神支點,支撐他繼續走下去。

於是,已是花甲之年的唐篔,全然不顧自己疲憊不堪的身體,化身英勇的戰士,擋住了生活惡意,讓陳寅恪疲憊的靈魂得到片刻喘息。

即便歲月無光,她也能一笑置之。

陳寅恪失明17年癱瘓7年,唐篔用行動證明什麼是愛情

備受精神折磨的陳寅恪,時常感嘆:“人間從古傷離別,真信人間不自由。”

唐篔便寬慰道:“秋星若解興亡意,應解人間不自由。”

簡媜在《私房話》裡寫到:“最難的是,在困苦流離之中仍保有寬容平靜的微笑;最珍惜的是,在披風帶雨的行程中,還能以笠護人。”

當陳寅恪的生命被孤獨、疾病,苦難圍住時,她成了一個騎士,救他於水深火熱之中。

作為妻子,她給陳寅恪的豈止是花前月下的浪漫,豈止是一飯一蔬的煙火。

她給的,是生活的烏托邦,是精神的避難所,以及生命的託底。

不由得想起了獨木舟說的:“就算世界荒蕪,總有一個人會是你的信徒。”

不可置否,陳寅恪的人生信徒,是唐篔。

這個身軀羸弱的小女子,卻用堅不可摧的精神,為陳寅恪撐起了一片天。

陳寅恪失明17年癱瘓7年,唐篔用行動證明什麼是愛情

史鐵生曾在書裡寫過一句話:“她是順水漂來的孩子,但不是我撈起了她,是她撈起了我。”

人之深情,大相徑庭。

譬如陳希米為史鐵生而來,唐篔為陳寅恪而生。

陳寅恪失明17年癱瘓7年,唐篔用行動證明什麼是愛情

在那段動盪不安,內外交困的歲月裡,唐篔的出現,讓他步履不再漂泊。

在那段連續遭遇命運重創的日子裡,唐篔成了他生命的柺杖。

人人都說,唐篔淹沒在陳寅恪的光環之中。

殊不知,陳寅恪的人生光源,都在唐篔那兒。

一向吝於誇讚他人的陳寅恪,在66歲生日時,由衷地寫出了對妻子的溢美之詞:

“織素心情還置酒,然脂功狀可封侯”。

這份讚譽,唐篔當之無愧。

. END .

【文| 樂小開】

【編輯| 丹尼爾李】

【排版 | 毛毛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