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他本是名將的好苗子,失意時隨手寫的詞,竟爬上了神壇

  • 由 花開無田 發表于 籃球
  • 2023-02-06
簡介辛棄疾的祖父辛贊就是其中一個,為了保全妻兒老小的性命,辛贊不得已與女真人周旋,表面上做金國安撫百姓的官,實際上總在尋找時機蒐集情報,想要給南宋透露訊息,以此給金國狠狠地反戈一擊

她們有這個詞嗎

文/花開無田

唐宋時期是詩詞文化繁榮發展的鼎盛時期,這一時期出現了“初唐四傑”,每當讀起王勃的“落霞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眼前總會浮現出這幅歲月靜好的畫面。

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佛王維、詩鬼李賀,他們的稱號也反映了自己的文學風格,放蕩不羈的李白,憂國憂民的杜甫,佛學禪理的王維,英年早逝的李賀。“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一個放浪形骸之外的居士,瀟灑自如的氣魄,試問多才又瀟灑的李白誰不喜歡呢。

他本是名將的好苗子,失意時隨手寫的詞,竟爬上了神壇

李白

宋朝則是流行長短不一的詞賦,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三蘇”,特別是豪放派蘇軾的“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一句提筆帶動全詞意境。

婉約派李清照的“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給人的感覺特別安逸美好。拿破崙說過,不想當將軍計程車兵不是好士兵,對南宋詞人辛棄疾而言,則是不想做將軍的文人不是好詞人。

他本是名將的好苗子,失意時隨手寫的詞,竟爬上了神壇

辛棄疾

文學造詣越高的文人,大都在為官路上飽受冷落,像仕途失意的杜甫杜工部,變法失敗的王安石王相公,幾遭貶黜的蘇東坡,而一腔熱血的辛棄疾也好不到哪去。

該怎麼評價辛棄疾的一生呢,青年的辛棄疾想學岳飛的“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中年的辛棄疾則失落地“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晚年的辛棄疾一句“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道盡太多的心酸和無奈。

他本是名將的好苗子,失意時隨手寫的詞,竟爬上了神壇

辛棄疾出生於1140年,距靖康之恥過去13年,北宋徽、欽二帝和眾多嬪妃朝臣驚天動地的哭聲還縈繞於繁華不在的汴梁城上。僥倖逃生的康王趙構在河南倉促即位,隨後一路南下江南,頭都不回地舍下北方的先祖皇墳狂奔而去。

家財易舍,故土難離,北宋官軍雖然跑了,百姓自發組織的義軍卻被激起了頑強的鬥志。金兵如同虎狼,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所到之處屍橫遍野,無辜的民間女子更是慘遭凌辱。

他本是名將的好苗子,失意時隨手寫的詞,竟爬上了神壇

儒學薰陶的中原百姓寧死不屈,伺機一次又一次地打擊金兵,再殘暴的女真人也受不了這種小而多的騷擾,他們開始重視起漢族讀書人,想要藉助他們的聲望和才能管理中原民眾。

辛棄疾的祖父辛贊就是其中一個,為了保全妻兒老小的性命,辛贊不得已與女真人周旋,表面上做金國安撫百姓的官,實際上總在尋找時機蒐集情報,想要給南宋透露訊息,以此給金國狠狠地反戈一擊。然而在金國人嚴密監視下,辛贊一生也沒能有這樣的機會,直至辛贊死後還喊著愧對祖宗的話。讓辛贊沒有想到的是,他這顆愛國的種子埋在了兒孫的心裡。

他本是名將的好苗子,失意時隨手寫的詞,竟爬上了神壇

早在辛棄疾幼年時,祖父辛贊就帶著他登上高臺,遙指眼前的大好山河,都是淪陷的大宋故地,為族人所累沒有南下的辛讚一聲嘆息,讓年幼的辛棄疾立下了建功偉業的雄心壯志。

1161年,22歲的辛棄疾率領2000多家鄉子弟宣佈在濟南起義,這一年金主完顏亮遷都北宋舊都開封,準備南下攻宋的他卻沒想到自家後院失了火,換句話說那是他祖宗搶佔的別人的後院。

他本是名將的好苗子,失意時隨手寫的詞,竟爬上了神壇

起義後的辛棄疾認為自己軍事力量薄弱,毅然決然地帶著家鄉子弟去投奔最有聲望的耿京義軍。作為義軍上下唯一會舞文弄墨的人,辛棄疾負責管理所有文書往來,耿京還放心地將帥印交給他來保管。1162年,義軍決定歸附南宋政府,辛棄疾作為義軍代表馬不停蹄地趕往臨安,希望可以將義軍編為官軍,南北統一呼應行動。然而等辛棄疾回來時,卻恍然發現義軍分崩離析,首領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暗殺,降的降,跑的跑,殺的殺。怒火中燒的辛棄疾當即召集50兵士,直入叛軍大營活捉叛徒張安國,隨後一路南渡淮水,前去投奔南宋。

他本是名將的好苗子,失意時隨手寫的詞,竟爬上了神壇

當馬蹄終於踏入富庶的江南時,辛棄疾才算鬆了一口氣,回望了一眼身後的故鄉,那裡立著祖輩的墓碑。辛棄疾的壯舉聞名天下,原本心如死灰的北方百姓激動不已,彷彿看到了王師北上收復中原的希望。可揹負著家鄉父老目光的辛棄疾,卻在煙雨濛濛的臨安遇到了說不清道不明的阻礙。

辛棄疾南歸的那一年,南宋名將張浚領導的隆興北伐失敗,原本想要有一番作為的宋孝宗心灰意冷,南宋朝廷和金國簽訂了第二次屈辱條約,從此南宋唯一明君宋孝宗由外戰北伐轉向內政改革。

他本是名將的好苗子,失意時隨手寫的詞,竟爬上了神壇

辛棄疾的幾次上書,都被宋孝宗冷笑擱置,他不再信任信誓旦旦說著能收復中原的武將。雖然後來辛棄疾憑藉著良好的政績又升了幾次官,但依然遭到小人嫉恨,被罷官的辛棄疾在江西上饒閒居了近十年。

1206年,花甲之年的辛棄疾對宋金交戰有心無力,同時他也看穿了這是當政者為提高威信、鞏固權力的一種手段,反反覆覆的折騰讓曾一心報國的辛棄疾心累了。他提出辭官回鄉,然後騎馬長奔,最後再望了一眼北方的山河,永遠地合上了雙眼。

南宋的羸弱無能,讓原本想要實現一番壯志的辛棄疾徹底失望,臨終時恐怕內心也只能是陸游的“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參考資料:《宋史》,《辛棄疾文選》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