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西班牙,遍地都是自治區

  • 由 澎湃新聞客戶端 發表于 籃球
  • 2023-02-05
簡介天主教勢力在西班牙的擴張此時的伊斯蘭教勢力已經被擠壓到了最南端的格拉納達▼卡斯蒂利亞王國與阿拉貢王國的聯姻推動失地收復運動獲得了最終勝利更為日後西班牙帝國奠定了基礎(圖:《伊莎貝拉》劇照)▼至於南方被穆斯林統治了數百年的地區,與西班牙北方的

西班牙所在的半島叫什麼

原創 斯文的樊學長 地球知識局 收錄於合集 #西歐進行時 9個

西班牙,遍地都是自治區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NO。2317-西班牙遍地自治區

作者:斯文的樊學長

製圖:果果 / 校稿:辜漢膺、夏蟲 / 編輯:蛾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開闢新航路、建立殖民地的事業,是需要以舉國之力支撐的,背後往往離不開強大的中央集權。

但西班牙卻是個例外,其構建中央集權的歷史很短。在哥倫布的時代,還是共主邦聯的“散裝”狀態,哥倫布的贊助是來自伊莎貝拉女王的私人金庫,西班牙從沒有為大航海增加過稅種。在建立殖民帝國時,靠的也是各個殖民地高度自治,而不是中央政府統治能力。

雖然時代變了,紋章從多到少

但這個國家的散裝程度沒有改變

(不要被他的現代版本迷惑了呦)▼

西班牙,遍地都是自治區

這種“散裝”狀態甚至延續至今,以至於如今西班牙的一級行政區“自治區”中,許多都有獨立傾向。這個國家的結構形式是怎麼演變成現在這個樣子的呢?

比如獨立傾向很強的自治區——加泰羅尼亞▼

西班牙,遍地都是自治區

多了一顆大星星(圖:shutterstock)▼

西班牙,遍地都是自治區

山海塑造的微型大陸

西班牙領土面積超過50萬平方公里,略大於廣東加廣西兩省的面積,不能算小。由於伊比利亞半島受副熱帶高壓帶控制,且北部有高山阻擋,所以其內陸氣候甚至出現了些許大陸性。

伊比利亞半島,西班牙所在▼

西班牙,遍地都是自治區

在大氣環流、地形、洋流甚至是撒哈拉沙漠的綜合影響下,西班牙氣候多樣,不同地區的自然景觀、生態系統與資源稟賦迥然不同。可以說,伊比利亞半島地理上的豐富性,幾乎可以視同一個由山海創造的微型大陸。

北大西洋暖流如同一個有加溼功能的大尺度暖氣片。暖流源源不斷將溫暖溼潤的水汽從大西洋吹向伊比利亞半島。

不同的氣候,決定了西班牙各地不同的生產方式(橫屏)▼

西班牙,遍地都是自治區

坎塔布連山脈與比利牛斯山,既是生物難以逾越的分界線,也是水汽難以逾越的分水嶺。坎塔布連山脈以北,比利牛斯山以西地區,形成了狹長的溫帶海洋氣候帶。相較於大眾印象中明媚、炎熱的西班牙,這裡和英國多了幾分相似性,被稱為“綠色西班牙”。

最典型的,是西班牙最西北角,看上去像是葡萄牙延伸的部分——加利西亞。這裡山川縱橫,地形崎嶇,農業用地被限制在了細碎的河谷地帶。

加利西亞所在▼

西班牙,遍地都是自治區

因地制宜,這裡有許多狹小細碎的家族農場

被稱為“迷你田產”(圖:圖蟲創意)▼

西班牙,遍地都是自治區

好在這裡緯度較低,熱量條件不錯。且有暖流帶來的陣陣霧氣登陸加利西亞,帶來沒完沒了的陰天和高達1000毫米以上的年降雨量。讓這裡有限的土地可以獲得可觀的收成。

雨水充足,草場豐茂,加利西亞畜牧業也很發達

(圖:壹圖網)▼

西班牙,遍地都是自治區

同時,暖流為這裡帶來了豐厚的漁業產量。末次冰期結束導致的海平面上升,讓海水倒灌進一些河口,形成了如同峽灣般的存在。

加利西亞的水產市場,漁獲頗豐(圖:壹圖網)▼

西班牙,遍地都是自治區

坎塔布連山脈以南地區就沒有這般美好了。與綠西班牙相對應,內陸的大片地區被稱為“幹西班牙”。

原本溼潤的氣流經歷降水已經變得乾燥,跨過山脈後反而形成了焚風效應,加劇了山脈以南的炎熱乾燥。導致中央臺地(梅塞塔高原)兼具溫帶大陸性氣候與地中海氣候的特點。這裡四季分明,降雨不規律,氣溫波動劇烈,炎熱的夏季非常容易乾旱。

在焚風效應作用下,環境就很乾燥

極易引發山火(圖:NASA)▼

西班牙,遍地都是自治區

幹西班牙的代表性地區,便是卡斯蒂利亞-拉曼恰,也就是西班牙最著名的文學人物堂·吉訶德的老家。塞萬提斯的同名小說對這裡的乾旱炎熱的氣候、民眾閉塞貧窮的生活多有描寫。時至今日,這裡依舊是西班牙最窮的地方之一。

卡斯蒂利亞-拉曼恰所在▼

西班牙,遍地都是自治區

堂·吉訶德把拉曼恰風車當成巨人

向其發起一次又一次的衝鋒(圖:Flickr)▼

西班牙,遍地都是自治區

地中海沿岸的西班牙則又是一番景象。南起巴倫西亞,北至加泰羅尼亞,外加巴利阿里群島的廣袤土地,一方面可以受到地中海水汽的影響,另一方面全年被副熱帶高壓控制時間更長,且更靠近乾熱的撒哈拉沙漠。

沿地中海地區,另一種性格(橫屏)▼

西班牙,遍地都是自治區

在這些條件的綜合影響下,最西南部與北非隔海相望的安達盧西亞,氣候異常炎熱,部分地區也異常乾燥。這裡如同從北非到西班牙的一個過渡地帶,甚至比卡斯蒂利亞-拉曼恰更窮。

著名的阿拉伯式宮殿阿爾罕布拉宮

就位於安達盧西亞的格拉納達

(圖:圖蟲創意)▼

西班牙,遍地都是自治區

而地中海沿岸最東端的加泰羅尼亞又是另一個極端,這裡氣候更溫和,經濟也更加發達富裕,如同法國南部向西班牙的過渡帶。

加泰羅尼亞想跟西班牙分家,自己過日子

(圖:shutterstock)▼

西班牙,遍地都是自治區

孤懸海外的加那利群島以及非洲大陸上的休達、梅利利亞兩座城市,與西班牙本土差異更大,屬於西班牙殖民帝國最後孑遺。

加那利群島的沿海小鎮,有種世外之地的感覺

(橫屏,圖:shutterstock)▼

西班牙,遍地都是自治區

散裝的西班牙

複雜的地理條件本就加大了整合西班牙各地的難度,極端複雜的歷史,加劇了一個“散裝”西班牙的形成。

在西班牙留下最早文字記錄的群體是來自北非的伊比利亞人(這個半島得名於此)和來自歐洲內陸的凱爾特人。除此之外,這裡還分佈著以巴斯克人為代表的小群體。

公元前300年,伊比利亞半島的語言分佈

伊比利亞語(土黃色)凱爾特語(淡黃色)▼

西班牙,遍地都是自治區

隨後,善於航海的腓尼基人在地中海沿岸建立了城市,這裡逐漸發展為迦太基的重要基地。不久之後,羅馬人征服了這裡。

歷史上,跟西班牙有過交集的羅馬人不少

比如,曾經在這裡工作生活過的愷撒

還有,擔任過遠西班牙總督的龐培

(圖:shutterstock)▼

西班牙,遍地都是自治區

當羅馬隕落,以汪達爾人為首的日耳曼蠻族大軍來到這裡燒殺搶掠,另一支文明水平較高的日耳曼部落——西哥特人緊跟著佔領了這裡。

此時,西班牙內部的人口、社群、文化已經如同一團亂麻。而塑造今天西班牙的,是穆斯林與基督徒綿延數百年的領土紛爭。

阿拉伯軍隊入侵伊比利亞半島時,一路勢如破竹,一直打到了高聳崎嶇的坎塔布連山脈。大部隊想要翻山越嶺過於困難,穆斯林的輕騎兵不適合山區作戰,因此沒能攻佔山脈以北的阿斯圖里亞斯。

阿拉伯人長途跋涉打到這裡,累了▼

西班牙,遍地都是自治區

更何況,撤進山區的基督徒野蠻且狂熱,抵抗意志極強,因此最終阿拉伯人止步坎塔布連山脈。

於是,阿斯圖里亞斯便成為了西班牙的“龍興之地”。在生存壓力下,這裡的基督教王國與西方的加利西亞、東方的肥沃的農業主產區坎塔布里亞抱團取暖,逐漸積蓄實力。

阿斯圖里亞斯王國時期的堡壘遺址

當初是為了保護山谷免受穆斯林攻擊而建

(圖:shutterstock)▼

西班牙,遍地都是自治區

再往東便是巴斯克人佔主導的地區,涵蓋如今納瓦拉自治區與巴斯克自治區。巴斯克人的語言非常獨特,制度也與典型的歐洲封建制略有不同,是非常獨特的存在。他們與阿斯圖里亞斯統治者的關係長期若即若離,一方面互相通婚,另一方面又不時發生戰爭。

這兩個自治區▼

西班牙,遍地都是自治區

巴斯克人建立的納瓦拉王國十分強大,以至於日後西班牙的重要組成部分——阿拉貢王國,就是從納瓦拉王國中脫離的。

坎塔布連山脈以南的乾旱土地,是阿拉伯人與基督徒的緩衝區。隨著基督徒修建大量城堡步步為營,這裡終於被基督徒佔領,最終獲得了卡斯蒂利亞(意為“城堡之地”)的名字。這片貧瘠卻武德充沛的地區反客為主,最終變成了西班牙王國的前身之一。

天主教勢力在西班牙的擴張

此時的伊斯蘭教勢力

已經被擠壓到了最南端的格拉納達▼

西班牙,遍地都是自治區

卡斯蒂利亞王國與阿拉貢王國的聯姻

推動失地收復運動獲得了最終勝利

更為日後西班牙帝國奠定了基礎

(圖:《伊莎貝拉》劇照)▼

西班牙,遍地都是自治區

西班牙,遍地都是自治區

至於南方被穆斯林統治了數百年的地區,與西班牙北方的習俗、文化、甚至人種都存在了較大差異。至今西班牙南方人更像北非人,而北方人更像更像日耳曼人。基督徒再度征服南方之後,為了統治這裡,甚至出臺了大規模的迫害、流放政策。

當時,天主教勢力才是極端保守的代名詞

而在穆斯林治下,這裡誕生過偉大的先哲

(伊本·路世德,圖:shutterstock)▼

西班牙,遍地都是自治區

東北角的加泰羅尼亞尤其特殊,有濃厚的法蘭克背景,原本是法國的前身加洛林王朝麾下的一個伯爵封地,是法蘭克人滲透伊比利亞半島的前哨站。

加泰羅尼亞所在▼

西班牙,遍地都是自治區

日後,因為比利牛斯山的天然屏障,這裡和法國關係逐漸疏遠,與伊比利亞半島上的國家交往漸密。但這裡的語言、風俗、認同感,甚至是血統相較於西班牙人,都更像南法人。

說起加泰羅尼亞,就繞不開巴薩

當然,更繞不開巴薩的辣妹球迷

(圖:fcbarcelona)▼

西班牙,遍地都是自治區

西班牙,遍地都是自治區

妥協的產物

連年的戰爭,使西班牙的基督教國家開始有抱團傾向,但是薄弱的執政能力,多變的地理條件與長期分裂的歷史,使它既沒有形成法國那樣強大的民族認同,也沒法做到和而不同的聯邦制。這使得西班牙長期呈現“服從但不執行”的半拉子中央集權面貌。

歷史上,這是強人才能整合控制的地方

比如卡洛斯一世(查理五世)在位期間

(圖:shutterstock)▼

西班牙,遍地都是自治區

這種尷尬的弱中央集權放大了不同地區資源稟賦、歷史積累上的差異。到20世紀初,西班牙不同地區的人,在現代化程序上出現了斷層。

條件較好的東北部、正北部、東南部地區和各大城市,出現了不少無政府主義者、自由主義者、社會主義者。但是在廣大內陸地區,相較於沿海地區,大部分人的思維仍比較保守,仍比較篤信天主教,他們與軍方媾和,干預政治。

如今在西班牙一些地區,宗教氛圍仍然濃厚

(神事活動,圖:shutterstock)▼

西班牙,遍地都是自治區

最終,西班牙陷入了加強集權-地方分離主義反彈-再次加強集權的反覆搖擺中。這種搖擺狀態發展到極致,便是第二共和國-內戰-弗朗哥政權這樣的腥風血雨。

身處不同地區,持有不同立場的人兄弟相殘,嚴重動搖了西班牙的團結。即使弗朗哥政權依靠強制力維繫西班牙的中央集權,也無法壓服地方的不滿,甚至讓不滿進一步醞釀。

弗朗哥活著,還能靠威權維持現狀

弗朗哥沒了,西班牙必然改頭換面▼

西班牙,遍地都是自治區

西班牙,遍地都是自治區

當弗朗哥去世,西班牙各派政治勢力達成妥協,通過了新憲法。其中明確規定“具有共同的歷史、文化特徵的毗領省份、島嶼地區以及在歷史上曾是一個地區單位的省份,可根據本章及各自章程的規定實行自治,組成自治區。”

換句話說,西班牙遍地自治區的現狀被寫進了憲法。

簡而言之,這個國家就是由自治區組成的▼

西班牙,遍地都是自治區

大部分溫和派地方主義、民族主義者滿足於這種妥協形式。少部分激進派則繼續推動地區獨立,甚至組建自己的武裝、發動恐怖襲擊。

隨著近年來全球貧富差距拉大,地區發展不均衡加劇,網際網路帶來的不確定性因素累積,全球的政治、經濟都進入到一輪震盪調整的時期。西班牙的分離主義者也抓住機會,搶佔了一波頭版頭條。

就拿2019年西班牙各省人均GDP來說吧

同一自治區下各省的人均GDP也有差異

總體呈現出東北高,南方低的趨勢▼

西班牙,遍地都是自治區

至於西班牙的分離主義者為什麼自認為可以成功。一方面是因為民意,另一方面是因為西班牙政府相對寬容的態度。而更重要的原因,還要從伊比利亞半島歷史中尋找。

其實,西班牙的某些地方不是沒有獨立的可能。最早的時候,葡萄牙僅僅是西班牙前身卡斯蒂利亞的一個伯爵領地。因為位於收復失地運動前線,地位非常重要,時任卡斯蒂利亞國王阿方索六世將這裡封給了自己的女婿。

這個女婿,就是葡萄牙的阿方索一世

他還有一個廣式的中文譯名:殷豐素

但跟殷素素不是親戚啊(圖:wiki)▼

西班牙,遍地都是自治區

隨著兩者姻親關係逐漸疏遠、伯爵領地逐漸擴大,半個世紀後,葡萄牙王國正式獨立。之後即使經歷過短暫的聯統,西班牙都再未能將葡萄牙整合、同化。

葡萄牙的存在,就是伊比利亞半島政治“散裝”程度的最好證明,這個半島從來就是這個樣子。

最後: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shutterstock

END

西班牙,遍地都是自治區

原標題:《這個散裝國家,遍地都是自治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