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米其林北京指南釋出,網友似乎並不買賬,這句點評很到位

  • 由 北晚線上 發表于 籃球
  • 2023-02-03
簡介”首屆臺北米其林指南,也把三星頒給了酒店粵菜餐廳頤宮,引來當地美食圈一片質疑

三星輪胎好不好

就在昨天在美食界享譽盛名的米其林釋出了

“2020北京米其林指南”。

這是米其林指南第一次在北京釋出,但名單一出來,北京人都懵了,這是咋回事兒?

米其林北京指南釋出,網友似乎並不買賬,這句點評很到位

北京菜去哪兒了

在米其林的星級標準中,一顆星是

“值得造訪,是同類餐飲風格中特別優秀的”

;兩顆星代表

“廚藝非常高超,是‘繞遠路也值得去’的餐廳”

;三顆星則是

“一生一定要安排去一次”

的餐廳。

在這次北京“米其林星級餐廳”獎中,有

20家

米其林一星餐廳,

2家

米其林二星餐廳,

1家

米其林三星餐廳。

一星:採逸軒、萃華樓、大董(工體東路)、大董(東四十條)、厲家菜(西城)、富春居、淮揚府、IL Ristorante-Niko Romito、湘愛(工體東路)、京雅堂、老吉堂、利苑(金寶大廈)、Mio、拾久、家全七福、晟永興(朝陽)、北京廚房、The Georg、新榮記(建國門外大街)、新榮記(金融大街) 二星:京兆尹、屋裡廂 三星:新榮記(新源南路)

這個名單一出來,別說是普通吃貨,就連美食博主們都有點兒懵。這些大多數都沒吃過啊!

兩家二星:一家素菜館、一家上海本幫菜館;而重中之重的三星餐廳,則是主打台州菜。

不是北京指南麼?

北京菜去哪兒了?

米其林到底是啥?

很多人都非常困惑

米其林到底是啥?

不是輪胎麼?

1900年,米其林輪胎公司的創始人兄弟,想鼓勵大家多多開車旅行,進而帶動輪胎銷量。

為此,他們蒐集整理了地圖、加油站、旅館等各種資訊,彙集為一本小紅手冊。在1923年,增加了餐廳推薦,並從1926年開始採用星級評等。這就是最早的《米其林指南》。

劃重點:

第一,有車一族(有錢人);

第二,遊客(給外地人的)。

法國是現代西餐的聖地,也是米其林指南誕生的沃土。說到底,米其林指南是以法餐為基礎的,是在法餐體系下誕生的美食指南。在中國水土不服,也不是第一次了。

2008年,《米其林指南 香港 澳門》首次釋出,中國成為亞洲繼日本後第2個擁有米其林指南的國家。登陸港澳的第一年,他們選出的28家星級餐廳,有19家是粵菜,人們嫌菜系太單一:“為什麼沒有日料、潮汕菜、葡國菜?”

2016年9月,首版上海米其林指南釋出。進入上海的第一年,他們把三星頒給了唐閣,本地人不高興:“上海第一家三星憑什麼是粵菜?”

首屆臺北米其林指南,也把三星頒給了酒店粵菜餐廳頤宮,引來當地美食圈一片質疑。然而到了廣州這個粵菜重鎮,第一年的二三星全面空缺。廣州人:???

所以啊,北京指南沒有北京菜,好像也不是什麼新鮮事。

網友評論:給外國人看的

這樣一份米其林指南,網友似乎並不買賬。

有網友表示:

為啥自己的飯店要用國外的標準?

米其林北京指南釋出,網友似乎並不買賬,這句點評很到位

有網友說:

“都是標準的又貴又難吃”

米其林北京指南釋出,網友似乎並不買賬,這句點評很到位

還有網友說:

“味道可以,價格太貴,價效比低!

米其林北京指南釋出,網友似乎並不買賬,這句點評很到位

長安觀察

不必恭維也不必糾結

繼此前登陸上海、廣州接連被吐槽之後,米其林剛剛釋出的北京榜同樣深陷“老外吃不懂中餐”的群嘲。唯一的三星餐廳,是台州菜新榮記,另一家上海菜屋裡廂,登上了二星。京派餐館則被打包塞進了親(廉)民(價)榜“必比登”,且因所選店家多數連知名美食博主們也沒吃過,被調侃為“驚嚇指南”。

米其林來了,倒成了“北京菜被黑得最慘的一回”,愛城心切的人們當然不答應。其實,雖然盛名在外,米其林美食榜走出法國、走出歐洲之後,經常呈現出水土不服的狀態,被質疑根本不是什麼新鮮事。

正所謂鞋子合不合適,只有自己的腳知道,東西好不好吃,也只有自己的舌尖最明白,打幾星很大程度是因人而異的。

指望一個法餐體系下誕生的美食指南,放之四海而皆準,本身就不現實。

中國人常說唯愛與美食不可辜負,而這份愛往往與“家鄉的味道”緊密相連。五千年中華文明不僅孕育出著名的“八大菜系”,形塑著地域特色鮮明的飲食文化,更滋養著中國人對生活的獨特態度。煎炒烹炸,煮熬燉燒都是風情;家常便飯,珍饈美味皆是人生。

可以說,中國菜好不好吃,根本不是問題。

非要論東西南北、哪派菜系更好吃或更高階,一定會引起各種不服,“外來的和尚”說了也不算。

所謂米其林指南,源起同名輪胎公司的營銷策略,是為了鼓勵人們多開車,而推出的一套“自駕遊”餐廳推薦手冊。從評星指標看,雖說其反覆強調自己“只針對食物”,但總體還是圍繞西方飲食文化,特別是法餐的審美標準而來,擺盤、菜品、環境、氛圍等“標配”,多透著一個“貴”字。

中國人的烹飪手法和如雲美食,在這套框架中多半無從索驥。就拿北京人心心念唸的豆汁、炒肝、滷煮等傳統品類來說,按這套模式評下來,顯然不沾邊,且不說老饕們津津樂道的多是些衚衕深處的“蒼蠅小館”,單是這食材和做法,怕就不在米其林的視野範圍裡。“舌尖上的中國”博大精深,米其林指南再厚,怕也裝不過來。

當然也要看到,米其林雖然不是評判餐飲的王牌標準,上不上榜也不能說明所有問題,但參考價值多少還是有的。特別是對我們的一些老字號來說,菜品縱然眾口難調,但在環境營造和服務水平上,確有必要對標米其林來找找差距。確實有些老字號過於依賴“老招牌”,經營服務相當“不拘小節”,跟今天消費者的要求比起來,恐怕是有些“自信”太過了。

今天的中國,特別是在一線城市,消費升級是大勢,市場對品質消費的需求越來越旺盛。

這樣的大背景下,餐飲光有“味”還真不夠,品質、環境、服務還有推介必須跟上來。

對於米其林指南,我們大可不用糾結“憑什麼”,但對其所透露出的對服務品質的專注,卻值得每一家餐廳特別是老字號們多琢磨。

做好自己,還有什麼比這更重要呢?

米其林星級餐廳你吃過嗎?

你怎麼看?

綜合北京日報·長安觀察(作者張砥)、@米其林指南、@企鵝吃喝指南、網友評論等

流程編輯:tf01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