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干與渴|明明喝了很多水,為什麼還是渴?很多人都做錯了

  • 由 努力的杏林晚學 發表于 籃球
  • 2023-01-08
簡介很多人認為喝冷水、冰水才解渴,其實幹渴的時候喝熱水,才會減輕腸胃負擔,有利於水快速消化、吸收,成為體液,滋潤濡養身體

異字的繁體字怎麼寫好看

水是生命之源,沒有水生命也將不復存在。正常人身體的含水率超過70%,小孩、姑娘長得好看,人們多愛稱讚一句“長得水靈”,在我的家鄉,是這麼誇別人長得好看的:“水!”言簡意賅,卻一針見血直指要害。

干與渴|明明喝了很多水,為什麼還是渴?很多人都做錯了

對於那些津液不足的人,也就是中醫講的陰虛,古人形容為幹。

幹,繁體字為“乾”(gān),和易經八卦的“乾”(qián)同字異音。乾卦是純陽無陰之卦。“乾”(gān)指的是日照過長、乾旱無雨,也有巫師祝咒乞雨的意思,引申為缺水、枯竭,與溼潤相對。

“幹”在古文之中也有,是象形字,指的是一種護身的兵器,如“大動干戈”裡的“幹”就是這種意思。古代人也有偷懶的人,把“乾”簡寫成“幹”,比如“乾杯”“葡萄乾”“外強中乾”等等。

與“幹”描述的是客觀狀態相對應,“渴”則是表示主觀意願,說的是想喝水的“感覺”。

人為什麼會覺得渴?你可能會覺得是因為身體缺水了,所以才會覺得渴。可是,那些水腫的人不見得他們不會感到口渴,一些形容枯槁的人也未必一直需要喝水。

《黃帝內經·素問》:“飲入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意思是說

,我們喝進體內的水,如果不經過六腑消化,不會直接變成我們的津液;不經過五臟的吸收、封藏,津液不會留在我們體內。

只有那些留在體內的津液,才能起到解渴的作用,這就是古人說的“生津止渴”。

干與渴|明明喝了很多水,為什麼還是渴?很多人都做錯了

很多人盲目相信所謂的科學,以為喝水就能變成體液,以為打吊瓶灌水就是補液,還規定了一天要喝多少毫升水,有的人喝這些水可能不夠,有的人則可能超出身體的負荷。

人的身體不是試管,怎麼會加什麼就有什麼呢?

父母輩兄弟姐妹多,到了我們這一輩則是堂兄弟姐妹多,小時候愛和他們打撲克牌,40分、80分、鬥地主都玩,那時也沒錢,輸的人就喝水,一天輸下來,要喝好幾瓶水。父母知道這個事情後,我們被罵得很慘,他們怕我們喝太多水導致水中毒。那時候我們還反駁,喝水怎麼會中毒呢?

直到接觸了中醫,才明白

喝水真的有可能導致水中毒

。當我們攝入過量的水,臟器無法消化,這些水就會在身體裡堆積,導致胃腸平滑肌弛緩,積液存水,水走腸間,瀝瀝有聲,對身體造成傷害。尤其是喝進去的水低於體溫,首先要經過口腔、食道、胃的加溫,這就要消耗體內陽氣。

很多人認為喝冷水、冰水才解渴,其實幹渴的時候喝熱水,才會減輕腸胃負擔,有利於水快速消化、吸收,成為體液,滋潤濡養身體。我們閩南人愛喝茶,家裡總少不了茶。小時候口渴的時候,都會自己泡一壺茶喝,或者在白開水裡加點糖和鹽喝,解渴的效果特別好。當然,那時候也沒有飲料,能喝的就是茶和白開水,現在看來倒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

干與渴|明明喝了很多水,為什麼還是渴?很多人都做錯了

另外,越渴越要慢飲。一個“品”字告訴我們要小口喝水,三口即止,留有餘地,方便消化吸收。很多人光圖痛快,灌水牛飲,結果導致胃中存有大量的冷水,大部分會尿出去(增加膀胱、腎臟的負擔),就算存下來也無法變成體液。

傳統中醫認為,喝水的學問還在於不喝淡水,淡水的作用其實是利尿而非解渴,淡水穿腸過,體液無處留。所以古人要在淡水中加入苦味的茶葉,在吃西瓜的時候加入微量鹽,目的就是為了防止津液流失。就補充體液而言,果汁、蔬菜汁中天然的酸鹼平衡,微量元素搭配合理,最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總結一下,

幹是人體缺少體液的客觀存在,渴是想喝水的主觀感受

。真正起到解渴作用的並不是水,而是被人體消化吸收以後的體液、津液。如果你覺得今天的分享讓你有所收穫,歡迎你把這篇文章分享給身邊的朋友,也許你能幫到他,謝謝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