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以“義”字為根基,對個體行為進行約束,在此基礎上追求利益

  • 由 玉置說青史 發表于 籃球
  • 2022-12-29
簡介雖然“賢良文學”認為嚴刑峻法不可取,但是也沒完全忽視法令的作用,只是國家應該將仁義的思想,引用到法律制定之中,根據人性本善來教化民眾,而不是單純的懲罰民眾

繁體的義字怎麼寫

“義”字的繁體寫法,是羊字和我字的上下結構。古代祭祀時,羊是美善吉祥的象徵,加上我,表示對於美好事物的守護和追求,後來逐漸引申為合宜、合理的意思。

賢良文學認為政府,應當在社會中倡導公正合宜的行為,引導民眾追求“義”,以此在社會中形成良好的風氣。

以“義”字為根基,對個體行為進行約束,在此基礎上追求利益

三代的社會風氣因推崇禮義而純正,三代以後,禮崩樂壞,社會上追逐財利的風氣盛行,人與人之間相互傾軋,造成了社會的動盪不安。

賢良文學認為“利”雖然是人們所追求的,但是應該在“義”的制約下追逐利益,當義和利發生衝突的時候,應當以義為先。

以“義”字為根基,對個體行為進行約束,在此基礎上追求利益

他們在此強調了“義”,作為一種道德律令,對個體行為的約束作用,這種內在的約束作用,相比於外在的制度條令,產生的影響更為長久。

個人無論是處在富貴的順境中,還是窮困的逆境中,都能約束自己的行為,不做違背德行的事情。

以“義”字為根基,對個體行為進行約束,在此基礎上追求利益

賢良文學在此將國家的治理,社會的執行與自然界四時的運轉相比附,認為以刑治國猶如在冬天種植穀物,違背自然執行的規律。

反之,以德治國則是順應天道生生不息的規律,如同萬物在春天裡生長髮育。儒生們欲藉助“天意”來表達“民意”,藉此以約束君權,“不輕事更張,不輕生事端,不走入侈泰”。

以“義”字為根基,對個體行為進行約束,在此基礎上追求利益

雖然“賢良文學”認為嚴刑峻法不可取,但是也沒完全忽視法令的作用,只是國家應該將仁義的思想,引用到法律制定之中,根據人性本善來教化民眾,而不是單純的懲罰民眾。

賢良文學認為國家的治理中,應該以仁義為主導,以刑法為次要的輔助工具。

在他們看來,人先天就具有向善的能力,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人人都有善的行為,因為人性中有貪的,不好的一面,透過教化,能夠去除貪的、不好的一面,從而有善的行為。“賊”或者“寇奸”都不是天生的,而是缺少教化的社會環境使然。

以“義”字為根基,對個體行為進行約束,在此基礎上追求利益

在貪鄙橫生的社會風俗的影響下,才使得這些人過度追逐個人利益不顧仁義。對民眾進行德禮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其自律意識,對惡的行為有羞恥感,從根源上扼制犯罪的發生。

其實奸偽貪婪之人,也可說是沒有受到禮樂教化的人,如果是因為他們的存在,就輕視甚至完全摒棄禮樂教化的作用,就是本末倒置了。

以“義”字為根基,對個體行為進行約束,在此基礎上追求利益

禮樂的教化能夠在民眾的內心中,產生成一種道德情感,表現在行動上則是對社會責任與義務的承擔,個人得以融入社會。唯有“教之以德,齊之以禮,則民徒義而從善,莫不出入孝悌”。

在“賢良文學”看來,用嚴苛的法令,來制止犯罪只會適得其反,就好比是設下陷阱,等民眾自投羅網,“網羅張而縣其谷,闢陷設而當其蹊,萬里為民阱也”。

以“義”字為根基,對個體行為進行約束,在此基礎上追求利益

為政者因失德而導致社會風氣敗壞,當局者縱容德教的衰廢而選用嚴刑峻法,才是現今不能制止犯罪行為的重要原因,“故德教廢而詐偽行,禮義壞而奸邪興,言無仁義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