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資治通鑑》180:觀《資治通鑑》,也是為了 資“自”通“鑑”

  • 由 花言大帥 發表于 籃球
  • 2022-12-07
簡介”【學以致用】01, 人 和 “神”的問題周朝以前是有“神”的,強調“神”的作用所謂的“神”,指的是人與自然,人與宇宙的規律,人與宇宙法則的辯證統一,從伏羲女媧時代,到黃帝時代,一直到商朝都是如此比如商朝的相國伊尹,原本的身份是奴隸出身,但

以求百錢邪是什麼意思

《資治通鑑》180:觀《資治通鑑》,也是為了 資“自”通“鑑”

學習內容:

【原文華譯】

陽嘉三年(甲戌,公元134年)

2五月初四,皇帝下詔,因為春夏連旱,赦天下。皇上親自在德陽殿東廂露天而坐,祈求上天降雨。因為尚書周舉才學優深,特別加以策問。

周舉對策說:“臣聽說陰陽隔絕,則二氣閉塞。陛下廢除文帝、光武帝的法令,而走向亡秦奢侈之慾,內積怨女,外有曠夫。自枯旱以來,已經過了一年,還沒有聽說陛下有什麼改過的跡象,徒勞至尊之體,暴露於風塵之中,露坐祈雨,實在是沒什麼用處。

陛下只是追求表面的姿態,而不做出實際的行動,就像緣木求魚,又像倒著走,卻指望能前進。陛下應當做的,是推行誠信,革新政治,崇尚正道,摒棄奸惑,後宮沒有被皇上寵幸過的宮女,應該放她們出宮嫁人。太官制作豐富的御膳,花費高昂,應該減損。《易經》說:‘陽感天不旋日。’(陽是天子,天子行善一日,上天馬上應之以善,為惡一日,上天馬上應之以惡。)希望陛下留神裁察!”

皇帝又召見周舉,當面問他政治得失。

周舉說:“應該謹慎地選擇官員,去貪汙,遠佞邪。”

皇帝問:“誰是貪汙?誰是佞邪?”

周舉回答說:“臣從州郡剛剛調任中央(從冀州刺史升任尚書),還不足以辨別群臣。不過,公卿大臣中,數有直言的,就是忠貞;阿諛苟容的,就是佞邪。”

太史令張衡也上疏說:“前年京師地震土裂,地裂,是威權被分割;地震,是人民被侵擾。臣擔心陛下厭倦懶政,政治不能裁決,恩寵不忍割捨,於是與臣下共享威權。威不可分,德不可共,願陛下思慮古人定下的規章制度,不要讓刑德八柄脫離天子之手,則神明的意志充塞天下,災變消失!”

【學以致用】

01, 人 和 “神”的問題

周朝以前是有“神”的,強調“神”的作用

所謂的“神”,指的是人與自然,人與宇宙的規律,人與宇宙法則的辯證統一,從伏羲女媧時代,到黃帝時代,一直到商朝都是如此

比如商朝的相國伊尹,原本的身份是奴隸出身,但是他通曉天道法則,是中華民族的廚祖,他做的食物讓人吃了感覺通“神”,讓人很舒服,病很快就好了,他是集良相,良醫,良廚為一身的聖人

周朝開始,破掉“神”的主流價值觀,建立“人定勝天”的價值體系,後世的孔子就是倡導恢復周禮為己任,構建了一個人文世界(如同釋老師構建的佛的世界)

但是,我們知道,人為的東西,就可能成“偽”

後天意識 相對於先天的來講,不及百萬分之一

所以,上文周舉所講的,就是從自然中發生的天象變化為指導,來詮釋人有些做的不到位的地方

而皇帝的行為,比如:“親自在德陽殿東廂露天而坐,祈求上天降雨”,這就是“偽”的動作

沒有看到本質的東西,只在表面上做文章

不尊重規律,不以身作則,卻想著透過某一個外在的力量來解決問題,這能有什麼用呢?

就像周舉所講:

不做實際行動,緣木求魚,倒著走,卻指望能前進

這一段看似是“漢順帝與周舉的對話,講的是漢順帝的問題”

同樣的,可以把周舉的話,用來反觀當下的自己

我現在遇到的困境,所用的方法,是不是與漢順帝的行為一樣,緣木求魚?那麼,實際行動應該是什麼?

假如我不知道該怎麼處理現在的問題,那麼,身邊連結的人當中,誰是“周舉”?

誰能像他一樣幫我分析一下,給我一些專業的指導?

觀《資治通鑑》,其實有的時候,是以此來 《資 “自” 通 “鑑”》

02,什麼是君子?什麼是小人?

這是一個識人用人的問題,這也要看你有沒有一套標準

誰是君子,誰是小人,沒有人會把這兩個字寫在臉上

但是,我們的群經之首《易經》裡面,給了一個分別辦法

《易經》講:君子事天,小人事人

君子是根據天象,根據事物發展的規律來行動的,所以會忠貞直言,

而小人是根據別人對他的利害關係來調整自己的行為,所以會阿諛奉承

那麼,這個時候就要看領導者內心的標準

如果領導者自己內心偏向於小人行為這一邊,那麼,他就不能做到“聽明”,喜歡聽好聽的話,用講好話的人,事做得好不好放第二位,忠誠放第一位,尤其是忠誠於本人個人的人,大大的啟用

如果領導內心法則是認同“君子事天”這一方的, 那麼,即使公司裡面有個人的性格跟自己不和,脾氣臭的很,自己老不爽了,但是,對方技術很牛啊,或者是某個領域的怪才,是公司所需要的怪才,那麼,領導會照樣啟用

所以,覺察對方是君子還是小人,這是第一步

第二步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標準,自己的立場是什麼

另外還有一點

人是會變的,不好的環境,機制,會把君子變小人

也會在一定的環境中,現在是君子的,在未來的,下一個環境當中,可能就變成小人了

包括自己也可能會是這樣變化的, 所以,要時刻注意變化,要時刻 觀自在。

03,張衡所講,威不可分,德不可共的問題

這裡有跟定位理論當中的一個詞,“心智階梯”有點關係

不管是權力,還是恩澤,都是宣傳一個觀點:

只有一箇中心

你不能讓人覺得有兩個,或者有兩個以上的中心

不管是權力,威嚴上,還是在施恩上面,都是一樣的

這個點,很微妙,大家可以自己體會下

當年“田氏篡奪姜氏的齊國”就是這樣的

1是田氏代替齊王在行使權力,讓老百姓覺得齊王不可怕,田氏可怕

2是田氏在代替齊王做好事,宣傳的是田氏的影響力,老百姓受到了田氏的好處,就自然站在了田氏這一邊

當下的領導者,也有很多人用公家單位(公司)的錢來算作個人的愛心, 行為是一樣的

這是一個損公肥私的行為,這種行為是要不得的,以後會很麻煩。

當年劉備也這樣做,好好的三分天下,只能在白帝城託孤了,最後就沒什麼最後了,連三分之一都不行了

現代企業當中也會遇到這種現象的,大家一旦看到這種事情,可以提前預判結果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