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什麼樣的判決是好判決

  • 由 最高人民法院 發表于 籃球
  • 2022-12-04
簡介法院處在社會矛盾的出風口,法官必然無法與輿論產生隔離與免疫

10個來回是多少次

什麼樣的判決是好判決

昨天,我問一位醫生朋友追法院劇的感受。他搖搖頭,“不真實”。

我真是納了悶了:法院的同志下班都不願追這劇,因為感覺還在加班,你居然說不真實?!

他一臉誠懇:法院哪裡有這麼多人,這麼吵,這麼多案子!

劇集裡的這點案子,才哪兒跟哪兒。

要知道去年全國法院審結了3000多萬件案件,其中80%消解在基層法院。

什麼樣的判決是好判決

法院是什麼地方?眾所周知,是法官判案的地方。《底線》作為當下主流法治劇,正是依託於一個個鮮活的案件而“支稜”起來。當一個案件的生成過程,

像庖丁解牛般徐徐展現在大家面前的時候,彈幕滾動著:原來法官是這樣判案的啊!

有的案件判決,觀眾拍手稱好;而有的案件判決,卻遭受種種質疑。

所以問題是,

什麼樣的判決是好的

什麼樣的判決是好判決

Q1

遵循判例的判決是好的判決嗎?

所謂“遵循先例”,是指以前判決中的法律原則對以後同類案件有約束力。我國並非判例法國家,先前的判決對此後的類案不具有約束力,但是卻具有參考意義。

為什麼呢?因為程式的安寧、法律的穩定,很重要。

劇中“網紅猝死案”,司法實踐通常認為網紅主播與網紅孵化機構之間無法構成勞動關係。我們來看,方遠是怎麼判的呢?透過工作場所、工資發放等情況,確認存在管理從屬關係,從而認定勞動關係成立。

這個判決意味著什麼呢?

以CP陳康庭長的話來說,你要是認定勞動關係成立,就是在“挑戰現有的司法實踐”。

什麼樣的判決是好判決

剛進法院的時候,師傅曾經告訴我,作為一名基層法官,具有成就感的是二審法院在判決書寫這麼幾個字——

“本院不再贅述”。

挑戰判例的後果是什麼?不僅看不到這幾個字,還有可能被二審法院改判或者發回重審,在這份判決養成中的堅持與努力可能變成“一廂情願”,法官的職業生涯徒增了各種不完美。

一端是二審改發的風險,另一端是四平八穩的實踐慣例,是趨利避害明哲保身,還是披荊斬棘勇於擔當?

法治新時代,更多元的司法需求,更新型的矛盾糾紛,考驗著法官的智慧與良知。

因循守舊無法解析新問題,墨守成規無助解決新矛盾。如果只是機械適用規則,法官與工具有何二致?

方遠面對徐天的質疑,說了一句“具體案例具體分析”,可不是對徐天的調戲或者敷衍,而真真是司法實踐的金句與靈魂。

什麼樣的判決是好判決

什麼是好的判決?

有敢於直面重大矛盾、重大困難的勇氣,有與時俱進、破除慣性思維的底氣,有勇立潮頭、攻堅克難的銳氣。

Q2

合乎法理的判決是好的判決嗎?

在法官的邏輯世界裡,有一種思維路徑,叫“涵攝”。

簡單來說,就是將法律規定的要件投射到紛繁的案件情節中,然後在兩者之間“連連看”,作出符合法律規定的判決。

這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每判一個案件,法官就需要來來回回涵攝多次,從“案件事實”中勾勒出“法律事實”。你問為什麼法官的“腦回路”多,大概源於此。

法學家是以一種近乎挑剔的眼光來審視法律。而法官則不同,法官是以一種更為崇敬的態度來適用法律。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對於雷星宇辱母殺人案,宋羽霏與其他法官們“吵架”到紅眼、把卷宗翻爛,摳挖細節爭論正當防衛是否成立。透過三次精

(殺)

(氣)

(騰)

(騰)

的合議庭評議,完美展現了辱母行為停止後以及警察出警後侵害緊迫性是否存在、捅刺細節是否存在攻擊性、放置刀具是早就蓄意還是臨時起意等關鍵的專業性問題。

什麼樣的判決是好判決

人間百態,複雜難解。宋羽霏的判決立足於法理本身,在封閉式的思維圖景裡,忽略了道德與現實的考量。不能說是“錯案”,畢竟連葉芯的父親法學教授葉存遠也認為這是一個複雜的法律問題。僅僅將自己置身於彼時彼刻的情境中尋求答案,無法擺脫一個人的經驗、侷限與弱點。當我們以“正義”之名判案時,必須追問的是,這個正義到底是誰之正義?

作為個人,可以有自己的立場;作為法官,必須摒棄個人立場。

當她遭受外賣員的威脅開始對雷星宇有了感同身受,因雷星宇案開始反思案件背後人性和良知的重要意義,因反思而開始對弒母的唐嘯雲有了深層的剖析,她才真正找到判決的中心格。

什麼樣的判決是好判決

什麼是好的判決?

不依賴於形式邏輯,擱置自身弱點,摒棄個人偏好,拒絕目的導向思維。超越無情的推理技術,培育溫情的司法智慧。合法理,又合情理。

Q3

迎合輿論的判決是好的判決

嗎?

還記得徐天在香港看庭審直播嗎?他傲嬌地跟美國律師說:庭審直播,美國不行,中國可以。一刀不剪的直播、身臨其境的庭審、隨時可查的文書,讓司法權力在陽光下執行。

什麼樣的判決是好判決

在資訊科技創新發展的時代,我們有了更多瞭解司法活動的途徑,

話語空間進一步拓展,更容易形成和擴大輿論的漣漪。

有人羨慕劇中主人公們辦理了這麼多“拉風”的案子。但一看到方遠為了躲避記者躺倒在徒弟車後座、大長腿無處安放的橋段,便覺還是安穩辦辦普通“小案子”得了。

什麼樣的判決是好判決

法院處在社會矛盾的出風口,法官必然無法與輿論產生隔離與免疫。劇中的經典案件,無不經歷了洶湧輿論的“洗禮”而獲得了淬鍊。普通法國家會用“封口令”等舉措,來幫助陪審員而非法官排除輿論的干擾與偏見。

那麼在高壓槍下的法官該怎麼辦,是閉眼不看現實,掩耳不聽民意?還是迎合輿論,順從民意?

雷星宇辱母殺人案中,輿論曾一度被討債催收群體所主導。李芳凝性騷擾案中,輿論被男方“先發制人”帶跑偏。穆子琪案中,葛晴晴利用輿論混淆視聽甚至進行汙衊。這些都告訴我們,輿論容易被利用,受情緒發酵所左右,常常發生反轉性劇情。這是一把雙刃劍,處理得好,相得益彰;處理不好,會被反噬。

什麼樣的判決是好判決

我們慶幸看到,主角們做到了堅守。對於雷星宇案改判的意義,匡律有段精彩評論:激活了正當防衛這款殭屍條款,更是提振了老百姓對司法的信任。輿論不能代替審判,但有時候需要輿論去喚醒我們的感性,以免良知在技術主義的深淵中沉睡不醒。

這,是輿論對司法的作用。

什麼樣的判決是好判決

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方遠經常會在宣判之後,說“需要指出的是”。這才是整個判決的昇華與精髓所在,而這個部分,都會透過直播的方式,讓民眾所看到所聽到,產生更大的影響力。這,是司法對輿論的作用。

什麼樣的判決是好判決

什麼是好的判決?

坦然接受輿論監督,超越偏見與盲目,尊重輿論的感性表達,妥善迴應民眾關切,實現司法與輿論的良性互動。

Q4

八面玲瓏的判決是好的判決嗎?

你知道法官最希望的是什麼?

升官還是發財?

劇集一開始,周亦安送給“祖師爺”張院長的生日祝福,讓人直呼“戳心”:“少二審改判,永遠不被投訴”。

什麼樣的判決是好判決

最高院下來的葉芯,在李芳凝決定撤訴時卻追著不讓撤訴,又讓人大呼不解:能撤一個算一個,能結一個算一個啊。

息訴罷訪,案結事了,能讓法官夢裡笑出聲來。只是

勝敗皆服≠息事寧人,保護弱者≠一味遷就。

什麼樣的判決是好判決

《底線》幾大案件的判決都踩到了社會痛點,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我們來看穆子琪案,弘揚扶危救困的傳統美德;網紅主播猝死案,批判壓榨員工的惡劣現狀;李芳凝性騷擾案,鼓勵女性不要沉默;“榕州食”案,加強了對電商平臺的監管;雷星宇案,更是打擊了暴力催收行業。

什麼樣的判決是好判決

法條是無親的,但是拼接出了整個社會關係的親疏遠近。法律無情的,但是背後充滿了立法者有情的價值判斷。

法官是無私的,為公方能無私,無私方能無畏,無畏才能作為。

《底線》被公認呈現了司法自信,體現了司法進步。真正的司法進步,不是僅僅停留於制度的構建、機制的完善、舉措的落地,更應該是那些深植於法官內心的價值觀與良善得以彰揚。

現實中同樣精彩的案例還有:

鄭州電梯勸煙案,讓勸煙等維護法律與公益的行為受到鼓勵;追趕肇事逃逸者致死案,對見義勇為的行為予以支援;廣州擅自上樹摘楊梅墜亡案,對違背社會公德和公序良俗的行為不予保護。

符合中庸之道的判決,看似“各打五十大板”,各方皆大歡喜。精心搭建的平衡之術,卻是不負責任與缺乏擔當的表現。懲惡揚善,驅邪扶正,引人為善,才是法律的底線。

什麼是好的判決?

旗幟鮮明,敢於亮劍,拒絕“和稀泥”與中庸之道,維護社會道德底線,弘揚美德懿行。深入靈魂,直指人心。

\

|

/

劇中,方遠葉芯他們想送給宋羽霏一本書,書的標題便是法官們窮其職業一生孜孜以求的課題——

《裁判是怎樣寫成的》

什麼樣的判決是好判決

蘇格拉底曾說過,有四樣東西是屬於法官的,有禮貌地聽,睿智地答,冷靜地思考,不偏不倚地決斷。

當一名法官真是太難了,作一份好的判決,既要又要還要更要。

不是天馬行空,而是嚴密論證。

不是整齊劃一,卻具獨特氣質。

析萬物之理,判天下之美。

在濃厚的匠氣中,表達態度與見解,釋放溫度與力量。

令人信服的,是字裡行間閃耀出法治的光芒,飄灑著人性的光輝。

作者:

俞硒(上海市

浦東新區人民法院)| 編輯

:周蕤

什麼樣的判決是好判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