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怎麼評判朱棣的頭號功臣姚廣孝?一個頂尖人才,但也許生錯了時代

  • 由 正史漫談 發表于 籃球
  • 2022-11-29
簡介回到開頭,姚廣孝在臨終前請求釋放溥洽,既有體現自我反思的意義,但也像是替朱棣緩解與建文帝追隨者之間的恩怨,心思縝密到這種份上,若身在開國創業期間,想必也是帝王口中“吾之子房”之類的人物吧,只可惜生錯了時代

姚廣孝死的時候多少歲

永樂十六年(公元1418年)三月,時年84歲的姚廣孝病重彌留之際,他嚮明成祖朱棣提出了人生中最後一個請求:釋放僧人溥洽。

溥洽乃明朝名僧,也曾是建文帝的主錄僧。靖難之役後,據傳他知道建文帝逃亡的細節,甚至有人還說正是他藏起了建文帝,因此朱棣將其囚禁,這一關就是十五年。

雖然朱棣從不知憐憫為何物,對待不同政見者向來是寧可錯殺、絕不放過,但姚廣孝的面子他還會是給的。遺願被滿足後,姚廣孝“頓首謝”,很快死去。

考慮到當時的溥洽已經72歲高齡,姚廣孝為其求情,顯然不是出於諸如惜才之類的目的,更像是自我反思、自我救贖。但這種姿態其實類似於“鱷魚的眼淚”、沒有任何實質性意義,若不是存在“以成敗論英雄”的現實邏輯,姚廣孝應當被視為標準的“亂臣賊子”,對所處的時代造成了太大的危害。

怎麼評判朱棣的頭號功臣姚廣孝?一個頂尖人才,但也許生錯了時代

姚廣孝,蘇州長洲縣人,祖籍開封,按照出身本是醫家子弟,但他在十四歲那年時出家為僧,法號道衍。

明朝初期,佛教處於一個特殊的發展時期。早年曾出家為僧的明太祖朱元璋,對佛教採取了既整頓限制、又保護提倡的政策。在他眼裡,僧與士、農、工、商、僧道同屬於“民業”的一種,只要有才能、就應該被朝廷任用。他甚至還專門撰寫了《拔儒僧入仕論》、《宦釋論》、《拔儒僧文》等,不厭其煩地闡述任用“儒僧”主張。

在這種政策下,當時許多僧人都得以入朝為官,翰林遠、各部、地方布政司等重要崗位都活躍著他們的影子。

怎麼評判朱棣的頭號功臣姚廣孝?一個頂尖人才,但也許生錯了時代

考慮到這種時代背景,再結合姚廣孝出家後的種種表現,就不難發現他出家為僧的終極目的:入仕。

身為和尚,姚廣孝不僅苦心鑽研佛學,還對熱衷於鑽研詩歌、陰陽術數等世俗社會的知識;除此之外,他還到處遊歷、增長見識。

有一年,姚廣孝前往嵩山寺時,看相大師袁珙對她的外貌大為震驚:“是何異僧,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殺,劉秉忠流也!”

劉秉忠,曾經以僧人的身份進入元世祖忽必烈的幕府,成為其肱股之臣。元朝的“元”字,都是源自他的建議。

當聽到袁珙如此評判後,姚廣孝的反應是“大喜”。可見,他就是想成為像劉秉忠那樣的風雲人物,輔佐君王成就一番事業。

怎麼評判朱棣的頭號功臣姚廣孝?一個頂尖人才,但也許生錯了時代

不過在太平盛世,這種野心並不容易實現,但姚廣孝卻別有一番自信。

洪武八年,即公元1375年,姚廣孝以“通儒”的身份被禮部招至南京,最終卻“不受官,賜僧服還”。

這次沒有當官,並不是因為姚廣孝清高、無心於仕途,而是對南京的崗位不怎麼滿意。在返程的途中,他們一行人路過經過北固山時,姚廣孝作詩《京口覽古》一首:

譙櫨年來戰血幹,煙花猶自半凋殘。五州山近朝雲亂,萬歲樓空夜月寒。江水無潮通鐵甕,野田有路到金壇。蕭梁事業今何在?北固青青客倦看。

好一首殺氣騰騰的詩!對功名的渴求躍然紙上。因此,同行的宗泐責怪道:“此豈釋子語耶?”在哪裡是僧人該說的話!?對此,姚廣孝只是笑而不語。

怎麼評判朱棣的頭號功臣姚廣孝?一個頂尖人才,但也許生錯了時代

機遇終於還是來了。七年後,馬皇后去世,朱元璋希望挑選高僧陪侍諸位王子,為他們誦經祝福。當時的宗泐剛好擔任左善世(錄司職官的和尚,分掌天下佛教之事),他便推薦了有心幹一番事業的姚廣孝。

史稱,當時的燕王朱棣與道衍“與語甚合”,二人相談甚歡、大有相見恨晚之意。從此,姚廣孝便前往北京,成了朱棣的幕僚。

史書稱,姚廣孝與朱棣關係密切,而且行蹤詭異:“出入府中,跡甚密,時時屏人語”。結合他們的抱負以及後來的歷史走向來看,顯然二人當時已經正密謀竊取帝位。畢竟只有這樣,才符合姚廣孝“劉秉忠第二”的崇高理想。

怎麼評判朱棣的頭號功臣姚廣孝?一個頂尖人才,但也許生錯了時代

隨後的事態發展無須贅述:朱元璋去世後,繼位的建文帝為了遏制藩王勢力、加強中央集權,推行了削藩的政策。而在姚廣孝的策劃鼓勵下,朱棣毅然發起了“靖難之役”。透過這一事件,二人各償所願:朱棣君臨天下,姚廣孝如願主導了歷史的發展、體現了自我價值。

對於姚廣孝在靖難之役中的作用,《明史》稱“道衍未嘗臨戰陣,然帝用兵有天下,道衍力為多,論功以為第一。”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姚廣孝因此得到了朱棣的極大推崇,“復其姓,賜名廣孝,贈祖父如其官。帝與語,呼少師而不名”。

姚廣孝確實成功了,但對當時的時代、對千千萬萬的軍民百姓而言,這起事件實屬毫無必要,甚至堪稱一大浩劫。

怎麼評判朱棣的頭號功臣姚廣孝?一個頂尖人才,但也許生錯了時代

首先,建文帝本人並無失德,作為朱元璋指定的繼承人,他與父親朱標一樣性格寬厚仁愛,與嚴苛的朱元璋截然不同。繼位之後,他一反洪武年間剛猛嚴酷的政治風格,下詔行寬仁之政,赦免有罪之人,免除百姓拖欠的賦稅、改善民生、收養孤寡孤獨,同時興建學校、選賢任能、考察官吏,得到了士民的一致期待與擁護。

過去千百年的歷史證明,任何王朝經過創業的大開大合階段之後,必須要施行傳統文治、方能長治久安,打天下靠武力、治天下須用士大夫。從這個視角來看,建文帝的新政無疑代表了正確的歷史方向。至於削藩,結合西漢、西晉的經驗教訓,也屬於極有必要的舉措。

因此,朱棣起兵,本質上就是為了一己私利而犯上作亂,讓無數軍民飽受戰火摧殘、家庭支離破碎。當然了,由於他贏了,所以這起叛亂搖身一變成了偉光正的“靖難之役”。作為始作俑者,姚廣孝實在稱不上什麼正面人物。

怎麼評判朱棣的頭號功臣姚廣孝?一個頂尖人才,但也許生錯了時代

更讓人恐懼的是,也許心知自己得位不正,朱棣政變成功後,完全沒有人君的胸懷與氣度,無視過去各為其主的客觀規律,對於那些忠於建文帝、恪守傳統封建政治倫理計程車大夫瘋狂地舉起屠刀,大肆屠戮,瓜蔓抄、誅十族,持續十多年的迫害中,無數政治精英舉家被害、士大夫群體遭受重大挫折,社會文明遭受了肉眼可見的摧殘。

此外,為了強化控制,朱棣大興特務政治,他恢復了洪武時廢罷的錦衣衛、並設立東廠,合稱“廠衛”,嚴密監視全天下臣民;為了強化皇權,他違背不得任用宦官的祖訓,利用宦官出使、專征、監軍、分鎮、刺臣民隱事,甚至還將宦官集團的管理從吏部獨立出來,設定了司禮監這一內部機構。從此,宦官成為皇帝的心腹,為明朝的閹黨之禍提供了制度性的土壤。

毫不客氣地說,從對政治生態的破壞角度來看,朱棣取代朱允炆,實屬歷史的倒退。朱棣與姚廣孝的一己之私,為明朝乃至後世埋下了巨大的隱患。

怎麼評判朱棣的頭號功臣姚廣孝?一個頂尖人才,但也許生錯了時代

也許進入南京後的慘烈景象,深深震撼了姚廣孝;亦或是他本就注重過程、不在意結果。“靖難之役”後,姚廣孝逐漸與之前判若兩人。

朱棣讓他蓄髮還俗、享受高官厚祿,他“不肯”;朱棣又賜他府邸和宮人,他“皆不受”;回到家鄉後,他“以所賜金帛散宗族鄉人”……

相反,他大多居住在寺廟裡,只有上朝時才穿戴朝服。這種毫不掩飾地退出江湖的姿態,也許是出於悔恨,也許是出於“功高震主、兔死狗烹”的隱憂。

戲劇的是,姚廣孝的上述姿態,卻招致了朱棣的

繼續

信任。永樂年間,姚廣孝主要承擔重修《明實錄》、編撰《永樂大典》、輔佐太子與皇長孫等具體工作。給當下定性、替皇室培養後代,可見,在朱棣的心目中,姚廣孝是不可動搖的親信。

回到開頭,姚廣孝在臨終前請求釋放溥洽,既有體現自我反思的意義,但也像是替朱棣緩解與建文帝追隨者之間的恩怨,心思縝密到這種份上,若身在開國創業期間,想必也是帝王口中“吾之子房”之類的人物吧,只可惜生錯了時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