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施利芬計劃”怎樣完善,德國才能打贏一戰?

  • 由 宅男動漫談 發表于 籃球
  • 2022-10-25
簡介德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均沿用了施利芬計劃,二戰中因為法國的不抵抗而成功,但是在一戰中卻遭遇失敗,原計劃39天佔領巴黎,結果西線一直持續到戰爭結束,打了四年多

一戰德國有可能贏嗎

“鐵血宰相”俾斯麥締造的統一德意志帝國徹底改變了歐洲的政治格局,傳統列強無不咬牙切齒,欲除之而後快。新生的德國處在歐洲大陸中心,強敵環伺,處於非常不利的四戰之地。在統一戰爭中,德國擊敗了丹麥、奧匈帝國及法國,尤其是法國在戰爭後割地賠款,更是對德國心生復仇之念。為此,德國的戰略家們不得不考慮未來的戰爭。

普法戰爭後不久,當時的總參謀長老毛奇就預見到未來德國將陷入兩線作戰,他主張在戰爭中對法國採取守勢,先快速擊敗龐大的俄軍,再全力反攻法國。到了施利芬接任總參謀長後,他完全摒棄了老毛奇的戰略,提出一個“先西后東”的佈局,先擊敗法國,再全力反攻俄國,這就是著名的“施利芬計劃”。

“施利芬計劃”怎樣完善,德國才能打贏一戰?

德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均沿用了施利芬計劃,二戰中因為法國的不抵抗而成功,但是在一戰中卻遭遇失敗,原計劃39天佔領巴黎,結果西線一直持續到戰爭結束,打了四年多。施利芬計劃之所以在一戰中破產,主要是因為戰時的總參謀長小毛奇改變了施利芬計劃。施利芬臨終前一再囑咐“不要削弱右翼”,但小毛奇真的削弱了德軍的右翼。

小毛奇是一個謹慎的人,而施利芬計劃過於膽大包天。當戰爭開始時,小毛奇開始患得患失,擔心由於防守阿爾薩斯、洛林和東普魯士的德軍太少,而被法軍、俄軍一舉突破、長驅直入,因此小毛奇從進攻比利時、巴黎的強大右翼分兵,加強了德軍左翼和東普魯士的防禦,這一改動十分致命。

“施利芬計劃”怎樣完善,德國才能打贏一戰?

按照施利芬計劃,部署在阿爾薩斯、洛林的少量德軍承擔佯攻的任務,在戰爭中需要且戰且退,放棄部分領土使法軍主力把戰線拉長,給右翼德軍進攻巴黎創造最佳時機,德軍佔領巴黎後則可從背後夾擊法軍主力。然而由於德軍左翼的加強,法軍在阿爾薩斯、洛林的進攻受阻,當巴黎出現被圍的風險時,法軍可以快速回救主戰場,導致德國馬恩河戰役的失利。

戰壕戰的廣泛應用使施利芬計劃完全破產,施利芬計劃的關鍵在於兵貴神速,計劃要求150萬德軍在12天佔領列日要塞,19天佔領布魯塞爾,22天進入法國,39天攻佔巴黎。這個具體的作戰計劃要求像列車時刻表一樣精確而苛刻,但是面對法軍的堅決抵抗,被削弱的右翼德軍無法快速突破,只好躲在戰壕裡僵持,戰壕戰中雙方都無法快速取勝。

那麼“施利芬計劃”要怎樣完善,德國才能打贏一戰?其實俾斯麥的戰略實屬上乘,他一手策劃的德國、奧匈帝國、俄國“三皇同盟”,簡直就是德國最佳的國策。倘若一戰中德國與俄國聯合,英法聯軍恐怕早就失敗了。這一天才的戰略被德皇威廉二世親手葬送,並把俄國推向了協約國。

其次老毛奇的戰略要優於施利芬。老毛奇主張先打俄國,再打法國,實際上由於沙俄的工業水平較低,一戰中俄軍平均三人才使用一杆步槍,裝備了機槍的德國攻打俄軍猶如屠殺,而且列寧在俄國國內鬧革命,東線的俄國相對西線的英法是更容易被打敗。這一合理的計劃因施利芬的上任而流產。

其實在俄國退出一戰之後,德國已經接近打贏一戰了。萬萬沒想到美國居然參戰,改變了戰場的局勢。英國透過變相向美國借貸的方式把美國拖入一戰,一旦德國打贏一戰,戰敗方的英法無力償還美國債務,是美國人不願意看到的。由於英國戰艦的封鎖,德國無法向美國借貸,也就無法讓美國成為德國的盟友了。

說到英國人的海上優勢,就不得不提到日德蘭海戰,德國戰艦佔據了上風,卻不敢全力應戰,最終德國戰艦還是被英國人壓縮在港口內。沒有制海權,德國人喪失了太多的東西,海外貿易、物資補給等。而協約國雖然深陷戰爭的泥潭,卻可以獲得大批貸款、物資援助,小日子過得還挺滋潤,最重要的是把美國拉入協約國一方,保證了勝利的籌碼。

而施利芬計劃是一戰前十多年就制訂的戰略,到一戰爆發時已經出現了太多的缺點和短板,但是小毛奇也想不出更好的戰略,他本人不僅是施利芬計劃的實施者,更是崇拜者。德皇威廉二世堅持讓小毛奇擔任總參謀長就很離譜,這對君臣組合比威廉一世、老毛奇的搭檔可遜色太多了,更何況還少了一個“鐵血宰相”俾斯麥!最後求關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