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如今的濟南大觀園成為了網紅打卡地,70年前的大觀園你還記得嗎?

  • 由 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 發表于 籃球
  • 2022-10-22
簡介當我第一次跟著大人去看戲時,濟南已經解放了,當時還沒有進行所謂的社會主義改造,劇院依然是民營的,上演的也大都是古裝京戲,劇場設施先進,有可轉動的舞臺,迅速吊換整幕布景,以擅演連臺本戲著稱,當時演出《火燒紅蓮寺》(後因大觀園失火而忌演)、《荒

精緻的致可以組什麼詞

以前看過電視劇《北方有佳人》,故事的背景發生在解放前的濟南,故事中說到了許多濟南當時的風土人情,雖然鏡頭中並沒有多少當時風情的再現,但在角色的對話中,卻不時地流露出對當時風情民俗的描寫,如:新市場、勸業場、大觀園、趙家乾飯鋪、把子肉、狗不理包子、甜沫、油旋、柳琴、墜子、落子等等。如今,這些內容有的可能還為人們熟知,有的可能早已名存實亡,其中的《大觀園》就和當時我小時印象中的狀況完全不一樣了。

如今的濟南大觀園成為了網紅打卡地,70年前的大觀園你還記得嗎?

1959年的大觀園商場 宋振亮 攝

據史料記載:1930年,由靳雲鶚在約45畝的範圍內仿照上海“大世界”的模式以娛樂為主,附帶建有相應的飲食、購物等店鋪。開始了大觀園的建設。並以古典名著《紅樓夢》中,賈府那華麗的“大觀園”而命名,由書法家金棻題寫園名。1931年9月26日(農曆八月十五),大觀園商場正式開業。

開園之初,園內設有第一劇場、共和廳說書場、中心花園,在東北角有一個搭建的布棚子“小馬戲團”,有少量的虎、豹等動物展出。隨後又興建了第二劇場、第三劇場。還搭建了幾個說書棚和雜耍棚,並由若干江湖打拳賣藝的、賣野藥的聚集在露天廣場內。此外,零星攤販和幾家小飯館散居其間。這便有了大觀園的雛形。

隨著時間的推移,大觀園出現了空前的繁榮。此時的餐飲業也有了長足的發展,如“狗不理”包子的菊花頂十八折面軟適口、肥而不膩;“老馬家館”的冬季“涮羊肉”名揚百里。扁食樓、趙家乾飯鋪、半里香旋餅鋪等名吃名店也聚集在此。當時的大觀園的紅火程度在濟南市乃至山東省都首屈一指:200餘家店鋪,220餘家攤販,20多種行業,那規模、那架勢真可謂“洋洋大觀”,無奇不有。

如今的濟南大觀園成為了網紅打卡地,70年前的大觀園你還記得嗎?

1980年4月,大觀園交電門市部一角。郝蔚 攝

我小時候住在經六路上,離大觀園很近所以經常到大觀園去玩,給我印象最深的幾個去處至今不能忘懷:

第一劇場:它建在整個大觀園的東南角上,它在濟南近代戲劇領域佔有相當的地位。當我第一次跟著大人去看戲時,濟南已經解放了,當時還沒有進行所謂的社會主義改造,劇院依然是民營的,上演的也大都是古裝京戲,劇場設施先進,有可轉動的舞臺,迅速吊換整幕布景,以擅演連臺本戲著稱,當時演出《火燒紅蓮寺》(後因大觀園失火而忌演)、《荒江女俠》《狸貓換太子》等,久演不衰。演出陣容十分強大,有著名京劇演員孟麗君、孟麗蓉姐妹、韓少山、耿永奎、袁金凱等人,每年七夕前後還演出應節戲《天河配》,牽真牛上臺,後來上演過《闖王進京》,還從上海請來小高雪樵,帶團演出了《三打祝家莊》,當時的佈景漂亮極了,在舞臺上可以看到水泊梁山的水面,以及水面中的人物倒影,我至今也捉摸不透是怎麼一回事,另外,他們畫出的招貼海報更是非常生動,栩栩如生,讓人領略了海派文化的韻味。由於看了他們演出的新編歷史劇《鶴驚崑崙》,才勾起了我去看王度廬的武俠言情小說系列的興趣。

租書店:當時大觀園的西南角有許多文具店、書店,他們相互擁靠在一起形成一條不算長的步行內街。我常去的一家書店不但賣書還租書,租書是先付好押金,每本可以帶回家看一個星期,租金很便宜,也就是相當於現在的五角錢左右,書店的夥計在書的封底內頁上籤上一個如同張天師畫符一樣的記號,他就能把租書的起止日期和租金記得清清楚楚,到時如期還書,付上租金就可以再換一本。王度廬的武俠言情小說系列,在當時的年輕學生中間很有影響,王度廬是中國現代著名的武俠言情小說家,他從上世紀三十年代開始先後創作了二十餘部作品,被稱為近代武俠小說“十大家”之一。我那時上初中,連著一本一本的看完了:他寫的《鶴驚崑崙》《寶劍金釵》《劍氣珠光》《臥虎藏龍》《鐵騎銀瓶》等“鶴—鐵”系列。多少年過去之後,書中的人物形象依稀有個影子,直到近年看了李安導演的電影《臥虎藏龍》之後又勾起了我的“鶴—鐵”情結,於是我透過網上購物,買到了“鶴—鐵”系列小說全集,經常邊看小說邊回憶起五六十年前的往事。

佟順祿摔跤場:叢書市走出去,向北的兩側就見許多藝人的賣藝場,給我印象最深的有“佟順祿摔跤場”和“一撮毛賣藝場”。佟順祿是滿族人,生在北京,在當時的濟南是非常有名的摔跤藝人,他多次在省市體育運動會上表演獻技。為支援淮海戰役,與大觀園藝人劉仲山、譚樹森等人組織了飛叉、摔跤、氣功、武術等多項募捐表演。在抗美援朝運動中,為募捐“體育號”飛機,與濟南摔跤高手宛殿文、譚樹森、馬振標等人冒著嚴寒,在火車站、大觀園等處進行巡迴義演。在他的賣藝場的攤前一直橫放著一把兩米多長,重達60公斤的“青龍偃月刀”, 1952年10月在濟南舉行的山東省第二屆體育運動會上,佟順祿表演的單臂舉60公斤大刀,受到大會熱烈的歡迎和獎勵,我也曾經在大觀園裡有幸看到他的舉大刀表演。50年代初佟順祿已經年近50歲,身體有點發福了,平時不大經常下場摔跤,譚樹森是他們摔跤場的主將,譚樹森身體健壯,從前胸到雙臂紋了兩條青龍,很是威武,一般的摔跤手都不是譚的對手,三招兩式就被摔倒。一天佟順祿鬥興大發,下場子要和譚樹森較量較量,開始兩場佟順祿勝了,第三場兩人相持了很久卻是譚樹森將佟順祿摔倒了,佟順祿那受過這樣的窩囊氣,有點急眼了,錢也不斂就要再摔,後來被大家勸下,從此就再也沒有看到過他們兩人的角鬥。他們這些賣藝場子,都是表演一場就會停下來斂錢,看客自願的掏錢向場子中間拋去,錢多錢少無所謂,這時賣藝人就會站在場子中間,雙手抱拳不斷地喊著:“有錢的幫錢場,沒錢的幫人場,仨瓜倆棗您隨便,沒錢的請您站穩腳跟,……”在“佟順祿摔跤場”的西南角有一口井,井旁常年停放著一架手動抽水機,佟順祿在大觀園聯絡群眾成立“義勇消防隊”,自任大隊長,節假日組織隊員晝夜巡邏值班,撲救火災,深受廣大群眾的尊重。

一撮毛賣藝場:“一撮毛”本名劉仲山,印象中他的場子好像在一的四面圍龍的大院裡,場子正前方的攤位上一直襬放著一張放得很大的照片,那是他年輕時的上半身照片,很健壯,如同現在的健美運動員一般。攤子的一邊擺放著許多石擔、石鎖等健身器具,攤子的另一邊則是一個兵器架,上面放滿了18般兵器,更在最顯眼處擺放著幾把飛叉,飛叉的叉刃銀光閃亮,叉柄上纏繞著藍白相間的帆布條,感覺比其他兵器更加新穎一些。逛大觀園的行人一聽到飛叉的嘩嘩聲就知道“一撮毛”上場了,就會聚到他的場前看他的飛叉表演,飛叉有單頭的也有雙頭的,“一撮毛”的飛叉如同有了靈性一般,就見耀眼的銀光,圍著他的身體前後左右上下飛舞,更不時被拋到高空邊旋邊轉嘩嘩作響,惹得一片驚叫喝彩。到了晚上這裡又會聚集很多學習武術的學生,挑燈夜練,邊學邊練很是熱鬧。

晨光茶社:1943年“晨光茶社”建成開業後,吸引了大批曲藝界名流。著名相聲大師馬三立、侯寶林、劉寶瑞、常寶堃等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都曾在“晨光茶社”登臺獻藝,觀眾絡繹不絕,場子裡的舞臺是凸出來的,觀眾可以三面圍著舞臺聽相聲。大概是1947年“小蘑菇”常寶堃到晨光茶社來演出時,轟動了整個濟南,就連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得我的母親,也要去聽他說的相聲,我們小孩子都跟著去了,這是我第一次聽相聲。後來有一年過年,我們幾個小朋友又自己去了,門票很便宜,買了票我們幾個人大搖大擺的進去坐在了很前面的位置,聽了兩段以後就有人下來斂段子錢,我們不懂這個規矩,沒有理他們,過了一會就聽見有人叫道:這幾位孩子是誰家的……。我們一聽不對勁,就趕快溜了出來,從那以後我就很少再去晨光茶社聽相聲。

如今的濟南大觀園成為了網紅打卡地,70年前的大觀園你還記得嗎?

如今的大觀電影院,攝影:芳子

大觀電影院:小時候我和鄰居的小朋友經常去大觀電影院看電影,解放前我在這裡看的最後一部電影是大成影片公司1941年攝製〈靈與肉〉,演員是有名的英茵、 王丹鳳、顧也魯等,故事情節已經不記得了,印象中好像說的是一位使女和少爺的戀情,使女後來受到老爺得姦汙淪落為妓女的恩怨故事。解放後去看電影的機會就更多了,1952年春節看了〈南征北戰〉,1953年春節看了〈智取華山〉,看過之後都非常興奮、激動,希望今後每年的春節都能看到這種國產大片。這時外國電影雖然很少,但是社會主義國家的譯製片也有了,最早看的是蘇聯故事片〈列寧在十月〉,當時我怎麼也搞不清楚外國電影演員怎麼會講中國話,還以為是中國演員重新化妝再演一遍呢。我1953年讀高中,就讀的濟南七中在郊區離家很遠,那時郊區沒有公共汽車,步行要一個多小時的行程,所以住校。記得有一個星期天的中飯後,我理好要帶的衣物,揹著書包先到大觀電影院看了一場由上海電影製片廠1953年攝製成第一部國產彩色戲曲藝術片〈梁山伯與祝英臺〉,這部電影由徐進、桑弧編劇,桑弧、黃沙導演,袁雪芬和範瑞娟主演,雖然唱的是南方話,因為有字幕也看得非常明白。越劇的服裝、音樂美極了,輕柔委婉,我當時坐在樓上第一排,看得非常舒服,整個去學校的路上,我邊走邊回味覺得非常享受。

無聲電影:新明電影院專門放映無聲電影,當然票價也特別便宜,特別受孩子們的眷顧,內容多半是“古裝片”“武俠片”“神怪片”。最常放的無聲影片是〈關東大俠〉、〈女鏢師〉等,因為沒有聲音,所以一邊放著打鬥的影片一邊放著〈步步高〉廣東音樂唱片,後來孩子們打鬥玩耍時,總是會一邊打鬥一邊嘴裡哼著335,532321615…〈步步高〉的調子。這裡看電影不對號,隨便就座,所以來看無聲電影的人,都是一些沒有什麼錢的人和小孩子們。

副食品商店:大觀園的西南角建有第三劇場,經常演出評劇、墜子等,後來聽說失火,改成了副食品商場。

早年的大觀園是一個集購物、餐飲、文化、娛樂為一體的複合型商場。解放後大觀園一度繁華興盛,各商業店鋪所售貨物各具特色;各餐館飯店都有各種不同的風味名吃;書攤書店可購、可借、可閱、可租;娛樂場更是豐富多彩,大戲院、小戲院、電影院、曲藝場、相聲茶社、京劇廳等等,凡來遊玩的人,沒一整天的工夫是走不出大觀園的。總之,大觀園商場曾一度成為濟南的一大景觀。

如今的濟南大觀園成為了網紅打卡地,70年前的大觀園你還記得嗎?

1982年8月的大觀園商場。胡明 攝

這讓我不禁聯想起中國宋元時代的“勾欄瓦舍”。

瓦舍是宋代湧現的固定娛樂中心,遊人看客來往其中,川流不息。《夢粱錄》說:“瓦舍者,謂其來時瓦合,去時瓦解之義,易聚易散也”。據孟元老說,瓦舍中還有賣藥、卜卦、叫賣舊衣、博戲、飲食、剃剪、紙畫、令曲等玩藝兒。

勾欄又叫勾肆、遊棚,簡稱棚,設置於瓦舍中,是固定的演出場所。勾欄內設戲臺、戲房(後臺)、腰棚(觀眾席)。許多勾欄都有自己個性化的名號。每座瓦舍中都有勾欄,大的瓦子如臨安北瓦有勾欄十三座。而小瓦子恐怕就只有一個勾欄撐持場面,故而勾欄有時也與瓦舍互為同義詞。

如今的濟南大觀園成為了網紅打卡地,70年前的大觀園你還記得嗎?

如今的濟南大觀園成為了網紅打卡地,70年前的大觀園你還記得嗎?

大觀園早市每日5:30-8:30/

攝影:邵凱

如今的濟南大觀園重新裝修後,

古色古香的建築風格,層樓疊榭,灰瓦、白牆、紅柱、飛簷斗拱,韻味十足。

熙熙攘攘的市民遊客在大觀園裡流動,早市與夜市的熱鬧氛圍,將原本精緻恢弘的建築增添了幾分煙火氣。

附近餐飲、娛樂、購物一應俱全,亦是周邊市民日常休閒的好去處。

如今的濟南大觀園成為了網紅打卡地,70年前的大觀園你還記得嗎?

如今的濟南大觀園成為了網紅打卡地,70年前的大觀園你還記得嗎?

大觀園夜市/攝影:陳澤震

暮色四合,華燈初上,大觀園頃刻間變成了富麗堂皇的景象,讓人不禁沉醉其中。

如今的濟南大觀園成為了網紅打卡地,70年前的大觀園你還記得嗎?

攝影:陳澤震

參考文章:

《風雨滄桑大觀園》作者:拾 荒 喬潤生

《濟南大觀園簡介》

《佟順祿》

《濟南大觀園復辟圖存?》

作者:

趙秀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