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刮肥皂、切膠帶球、修牛蹄……年輕人怎麼愛看這些“影片”?

  • 由 瀟湘晨報 發表于 籃球
  • 2022-10-21
簡介中國心理學會心理諮詢師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林春教授解釋稱,從心理學層面看,觀看這類影片,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並沉浸在情境中,隨著影片中人物的活動體驗控制感、節奏感和成就感,這種替代性的體驗能讓人放鬆,情緒欣快,具有解壓作用,“也就是說,看過即是體

膠帶球怎麼翻

刮肥皂、切膠帶球、修牛蹄……看起來口味獨特且似乎沒什麼意義的活動,卻給現在一些年輕人帶來視聽愉悅,消減了生活中遇到的壓力。由此衍生出五花八門的“解壓影片”也流行於各類網路平臺。看“解壓影片”真的能解壓?

刮肥皂、切膠帶球、修牛蹄……年輕人怎麼愛看這些“影片”?

現象 “影片”五花八門口味獨特

手拿一把小刀,把一塊完整的肥皂一刀刀刮成小片或碎屑,每刮一刀會發出絲滑或酥脆的聲音……這樣的“刮皂”影片,今年27歲的林凡每天晚上睡前都得看上幾個。

“一看就停不下來了,也說不上喜歡,就是覺得很解壓,一看影片什麼事兒都不想了,時間過得很快。”林凡這樣描述著自己的感受。

從事網際網路公司運營工作的林凡說,“時刻緊繃”的職場生活已經給她帶來了不小的壓力。日常生活中,大到要不要留在北京、父母催婚,小到與室友因生活習慣產生的矛盾,“各種壓力讓自己有時感覺‘喘不過氣’”。

無意中刷到的“解壓影片”,似乎給林凡的生活打開了一個“減壓閥”。不只是“刮皂影片”,她還愛看“修牛蹄”,工作人員用砂輪機、修蹄刀等工具將受傷腐爛的牛蹄角質層切除,之後給傷口上藥包紮,“看完之後感覺心裡很舒服,彷彿我的身心也被‘修復’了。”林凡說。

事實上,像林凡一樣愛看這種“解壓影片”的年輕人還有不少,記者探訪中發現,在影片平臺,“刮皂影片”播放量可達百萬,“修牛蹄”的影片合集,播放量則達到了7。4億。

據統計,主流“解壓影片”的型別可分為出現切、捏、撕、刮、擠、燙、推、壓等動作的“破壞型”和像定格動畫、大型裝置等的“玩樂型”,而有“順便解壓”效果的影片主要是“勞動生產型”,如以洗地毯、修牛蹄、修復化妝品等為主的“清潔與收納型”,以烘焙、切割食物等為主的“手工製作型”,以機床切割、各類流水線等為主的“工業生產型”……

在某平臺上,“解壓”相關的搜尋行為在晚上11時至凌晨1時為高峰期,而在搜尋“解壓影片”的人群裡,“00後”“90後”“80後”共佔比75%,“解壓影片”正成為好多年輕人消解壓力、獲得心理撫慰的一種方式。

現狀 新奇體驗吸引更多流量

近幾年,“如何解壓”已經從一種個人的自我調節方式,逐漸成為了一種可以賺錢的途徑,不少“解壓影片”的創作者應運而生。這其中,一些創作者最初也是透過看“解壓影片”來解壓,之後也自己開始嘗試創作。

刮肥皂博主“小胖手”是一位小學老師,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日常工作和育兒的壓力,讓她很喜歡在夜深時看一些“刮肥皂”的影片解壓。2018年,越看越手癢的她也開始自己嘗試“刮皂”,結果一發不可收拾。“我發了一些影片之後,吸引了不少粉絲,評論說看了會很爽,經常催我更新。”

因為日常生活忙碌,“小胖手”投入時間有限,所以她把“刮皂”僅僅當成了與粉絲之間分享的愛好,並不太在意收入,“很多別的博主不僅會到處蒐羅各種顏色、形狀、質地的肥皂,還會製作皂花捲、皂絲球、澱粉亮片皂盒等各種花樣,帶給大家更多新奇的體驗,誰的創意多自然也會吸引更多的粉絲和流量,就更容易透過創作變現。”“小胖手”說。

“95後”小熊則是一個“膠帶球解壓博主”。用專門的卷球膠帶纏成一個球,然後用小刀一層層慢慢劃開,發出“嘶嘶”的切球聲音,就是這樣一種獨特的方式,讓小熊在影片平臺上收穫了將近6萬的粉絲,也獲得了遠超本職工作的收入。

小熊播放量最高的一條影片有700多萬,她因此收入了將近1萬元,“本來只是憑愛好想做一個副業,沒想到副業賺的比正職還多。”小熊說,她現在主要是透過影片平臺的創作激勵賺錢。

製作“解壓影片”的變現途徑,除了透過影片的流量直接變現之外,一般還有透過掛賬號主頁的商品櫥窗賣貨、直播帶貨以及接廣告商務等。

探因 替代體驗起到減壓效果

看“解壓影片”是否真的能解壓呢?

中國心理學會心理諮詢師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林春教授解釋稱,從心理學層面看,觀看這類影片,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並沉浸在情境中,隨著影片中人物的活動體驗控制感、節奏感和成就感,這種替代性的體驗能讓人放鬆,情緒欣快,具有解壓作用,“也就是說,看過即是體驗過。”

“總體來說,‘解壓影片’可分為‘破壞型’和‘修復型’兩大類,而這兩類影片帶給人心理作用機制並不相同。”林春分析,“破壞型”影片能起到替代性侵犯的效果,讓人放鬆,減少憤怒,緩解焦慮。刮肥皂、切卷球、捏史萊姆等就像是解壓館裡可體驗的摔盤子、打拳擊等活動,直接把心裡的“大壩”摧毀,讓情緒瞬間傾瀉,消除壓力。

“修復型”的“解壓影片”的活動結果一般是整潔、秩序和完美的,讓人賞心悅目。它更像是修復與整理,讓無序的狀態恢復到相對正常和有序,給觀眾帶來視覺上的愉悅感。

“從心理機制看,這些修復動作讓大腦把這些感覺資訊關聯起來,形成一種穩定的、可預期的秩序感、控制感,抵消了觀眾因無預期而造成的焦慮和壓力,從而起到減壓效果。”林春說。

觀點 解壓因人而異難治根本

“雖然解壓影片的確有解壓效果,但也僅僅是短時有效,而且解壓影片的效果也是因人而異。同樣一個解壓影片,會讓一些人體驗暢快,卻讓另外一些人感覺不適。所以,現實生活中的壓力源不解除,或者個體缺乏應對壓力的技巧,壓力就會‘才下眉頭又上心頭’。”林春表示。

壓力的本質是個體對身體和環境變化的覺察以及因此引起的生理、心理反應。適當的壓力會激發人的活力和潛能,有利於個體發展。但壓力超出個體的應對能力,或者持續性的面對壓力會對人的身心和社會功能產生消極甚至破壞性影響。

“所以,年輕人解壓還需科學的解壓方式,比如遠離壓力源,與人傾訴、戶外活動、調整認知、學習使用一些情緒管理技巧等。如果壓力給身心造成嚴重困擾,自身又無力緩解,可以求助心理諮詢專家。”林春建議。

新聞線索爆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晨影片”客戶端,進入“晨意幫忙”專題;或撥打晨影片新聞熱線0731-85571188。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