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籃球

對世界一無所知,讓晚清兵敗如山倒

  • 由 尤西比烏斯的秘密 發表于 籃球
  • 2022-10-21
簡介鴉片戰爭爆發前十年,英國海軍的兩艘蒸汽船曾經到達廣州、澳門附近的海域航行,引得數百當地軍民駐足觀看,大家對那種不需要風吹,不用划槳的船分外好奇,但這也僅僅停留在表面,沒有人意識到戰爭的迫在眉睫,更沒意識到這種龐然大物會在戰爭中有多大威力

變成的便怎麼寫

你可以說閉關鎖國,一定程度上帶來了給大清帶來了一些保護,但是從長遠來看,耳目閉塞,對世界一無所知,誤解世界,使得大清錯過了一系列變革的機會,最終屢戰屢敗

對世界一無所知,讓晚清兵敗如山倒

錯位認知

實際上,“閉關鎖國”也並不是絕對的,還是有廣州這這樣的地方一直處於開放口岸的地位,1757年,清政府撤銷了其他的開放口岸,限定廣州為唯一的對外貿易口岸。

因此,廣州在這個過程中,就形成了一套獨特的正規管理制度與非正規的文化、習慣乃至生活方式,被稱為

廣州體系”

然而清政府卻並沒有利用這個“廣州體系”,加深對外來事物的認知與瞭解,相反,對海外商人限制諸多,規定他們只能臨時居住,嚴格限制活動範圍,不允許國人教他們學習中文,貿易完成之後必須立即離開等等

對世界一無所知,讓晚清兵敗如山倒

然而這些外國商人和傳教士,卻在各種有限的條件下,瞭解大清。他們在廣州創辦報紙,定期出版刊物,以商業資訊為主,也刊登世界上其他地區的資訊資訊(這些不用說,自然是被清政府置若罔聞)

可相反,這些商人和傳教士,卻不斷地在報刊中刊登介紹大清政治歷史、社會文化、博物地理的相關文章,並且做了詳細的介紹與分析,對大清的政策也會進行詳細的討論與分析。美國傳教士卑治文創辦的《中國叢報》就是這樣典型的“漢學刊物”

對世界一無所知,讓晚清兵敗如山倒

久而久之,外商對了大清就有了相當深入的瞭解,這些刊物,在廣州多數是免費的,可以自由領取,早已成為外商的必讀之物。然而清政府的官員與“讀書人”對此向來不屑一顧,導致無數重要的資訊被忽略,對即將發生的戰爭,自然也就沒有充足準備。

再來看看馬嘎爾尼使團,本是藉著給乾隆皇帝祝壽的名義,試圖開啟中國市場,並在中國首都建立經常性駐外機構,為了這趟出使,英國方面備下厚禮,展示了工業革命之後的種種成果。

可是在根深蒂固的“天朝上國”觀念影響之下,清政府,僅僅是把英國的來訪,當成因仰慕中華文明、誠乞教化而飄洋過海來為大清皇帝納貢祝壽,主動成為大清的藩屬國。

更有甚者,翻譯英方有關信函的時候,理所當然地用自己習慣的話語體系,譯成藩王向宗主國朝貢的國書

“素沐皇仁,今聞天朝大皇帝八旬萬壽,未能遺使進京叩祝,我國王心中惶恐不安。今我國王公選妥幹貢使馬嘎爾尼前來,帶有貴重貢物,進呈天朝大皇帝,以表其慕順之心”

對世界一無所知,讓晚清兵敗如山倒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雙方在禮儀問題上,爭執不休,乾隆皇帝得知英國沒有成為藩屬國的意願之後,大動肝火,將使團驅逐。至於那些極具代表性的工業革命成品模型,僅僅被當作新奇的玩具,丟進倉裡吃灰了。

與之鮮明對比的是,馬嘎爾尼使團,在離京之後,別有用心地不走海路,而走內陸到達廣州,用超過半年的時間,對大清進行了一番實地考察,使團中專業人士眾多,各司其職,政治家、科學家、機械師、醫生應有盡有,

他們從不同領域,對大清進行了前所未有的細緻考察。

這次考察,全面推翻了幾百年前馬可波羅使團得出來的結論,他們全面地評估了大清的政治經濟、規章制度、風俗民情乃至地形地貌,更不用說軍隊武備方面了,甚至細緻入微到將縴夫拉縴時期的民謠,都用五線譜記錄下來。

得出的一致結論是:

大清,至少在過去的150年中沒有進步與發展,甚至在倒退,與工業革命下日新月異的歐洲比起來,實際上退化成了半野蠻人。

對世界一無所知,讓晚清兵敗如山倒

不用說,在情報戰方面,大清暴露在強敵面前的是一片大透明,而對來犯之敵,卻是一無所知加上一些荒唐可笑的認知。

軍備荒漠

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這句詩,是對鴉片戰爭前幾十年,大清的海防邊患最好的寫照了。可惜的是,當時自上而下的官員,面對遠渡而來,明晃晃的大炮和日漸由蒸汽動力推動的艦船,熟視無睹。

18、19世紀之交,海盜猖獗,所以遠渡廣州的商船,都帶有很先進、攻擊性很強的武器。可以稱得上就是當時世界上先進海軍的博覽會了。這些武器是全部公開的,清政府海關官員,也可以隨時查驗。

對世界一無所知,讓晚清兵敗如山倒

但是這些官員,絲毫沒有居安思危的意識,也是由於天朝上國靜待蠻夷之邦朝貢的觀念根深蒂固,他們根本沒有去想過這些船隻上的武器有可能帶來的威脅。每次查驗的時候,僅僅籠統等級槍支、大炮、刀劍的數量,對於口徑尺寸、武器效能,絲毫不關心。

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多數東印度公司船隻上面,裝載的武器效能越來越強大,大炮射程與威力都與日俱增,可以在遠處發射,將大清在珠三角地區的任何防禦外牆夷為平地。

除了武器之外,西方的航海裝置也越發先進,新的航行表、導航儀以及伸縮式望遠鏡的出現,大大提升了海軍在戰爭中的偵察與瞄準能力。

對世界一無所知,讓晚清兵敗如山倒

鴉片戰爭爆發前十年,英國海軍的兩艘蒸汽船曾經到達廣州、澳門附近的海域航行,引得數百當地軍民駐足觀看,大家對那種不需要風吹,不用划槳的船分外好奇,但這也僅僅停留在表面,沒有人意識到戰爭的迫在眉睫,更沒意識到這種龐然大物會在戰爭中有多大威力。

戰爭開始之後,不用說,在敵人一無所知,裝備代差面前,清軍水師自然是不堪一擊。往往英艦尚在清軍的射程之外,就可以將清軍的艦船以及岸上的炮臺一併擊毀。

吳淞口之戰中,蒸汽軍艦“復仇女神號”拖曳輕型護衛艦,到達戰略要地之後,就放下纜繩,對清軍發動猛烈進攻,吳淞口是清軍防衛非常嚴密的地方,提督陳化成也浴血奮戰,絲毫沒有退縮半步,然而要塞還是幾個小時便失守,陳化成以身殉國。

對世界一無所知,讓晚清兵敗如山倒

精心備戰之處尚且如此,更不用說一些武備廢弛,貪生怕死之流守備的地方了。個別將領還認為英軍的堅船利炮不過是巫術,用便溺器物組成的法器便可破巫術,這樣佈陣的結局,自然不用說。

即使是像林則徐這樣的“開眼看世界第一人”,也一度誤認為英國人膝蓋沒法彎曲,所以幾十年前才不願意下跪,只要誘英軍上岸,近戰,無法彎曲膝蓋的英人,必然吃大虧。

這樣荒謬的判斷,自然也是完全錯誤的,清軍在新式步槍和線列戰陣面前,兵敗如山倒,陸戰也沒佔到絲毫便宜。

對世界一無所知,讓晚清兵敗如山倒

閉關鎖國,導致整個滿清,上上下下,對來犯之敵一無所知,對潛在的危險絲毫沒有意識。即使是開明的有識之士,也受到當時的侷限性,做出了不少錯誤判斷,當然這不能怪他們,不能苛求任何人在一個造就愚昧的時代成為開天眼一般的聖人。

正視過去

“閉關鎖國”需不需要翻案,需不需要被重新定義,我個人覺得沒必要回答是與否,畢竟學術討論嘛,百家爭鳴,應該有合理發表觀點的自由。

對世界一無所知,讓晚清兵敗如山倒

我上面所列舉的史實,只是閉關鎖國給大清帶來的一系列問題的冰山一角。並且這些問題,不斷地在近代百年來充分暴露出來,給我們帶來了無盡的屈辱與災難。

以後怎麼定義閉關鎖國,這個並不重要。總之,我清楚,我也希望大家都知道,在閉關鎖國的背景下,所有人看待世界的視窗都被封死,面對遠道而來的強敵,沒人可以做出正確的判斷。也沒有人能在風險早已暴露的幾十年間,未雨綢繆,進行改革備戰。

謊言重複多少遍,都不會變成真理。標語式的口號和一些虛假資訊,唯一的用處,是刺激大腦帶來的興奮感。除此之外,只會矇蔽大腦與視野,從而由錯誤認知到做出錯誤的判斷。

閉關鎖國下的大清,由於資訊的不對稱與根深蒂固的華夷觀念影響,對世界的認知近乎一片荒漠,甚至還有很多荒誕不經的誤解。

所以,任何時候,保持客觀與理性,開眼看世界,堅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這才是歷史應該帶給我們的經驗與教訓

Top